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移植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疑肝血管血流异常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对其中2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患者28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肝动脉血栓闭塞3例(肝动脉血栓闭塞合并肝梗死2例),门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另1例为肝门部血肿并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狭窄。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闭塞,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与DSA或CTA/MR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3/3)、90.9%(20/22)、100%(2/2)及100%(1/1)。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肝动脉血流异常者53例,用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结果25例经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血栓闭塞3例。与DSA或CTA/MRA比较,超声造影诊断血栓闭塞符合率为100%(3/3),判断肝动脉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86.4%(19/22)。结论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血栓闭塞,可较准确地判断肝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肝实质缺血性损伤的多层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多层CT检查发现43例肝动脉或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其中23例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经病理组织学或随访复查诊断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分析肝实质缺血或梗死的CT表现;并以DSA为对照分析CTA的病因学诊断价值。结果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区位于肝包膜下,平扫呈片状或楔形低密度灶,增强后缺血区强化减低,梗死区不强化,相应部位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稀少、纤细或不强化。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CTA均发现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其中肝动脉病变占70.59%,门静脉病变5.88%,肝动脉合并门静脉病变23.53%,缺血性损伤分布与血管病变部位有关。以DSA为对照,CTA诊断肝动脉主干及门静脉狭窄和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肝动脉分支病变上述值分别为100%、80.00%、72.73%、100%。结论多层CT动态增强结合CTA不仅能正确诊断移植肝缺血性损伤,还能准确评价导致移植肝缺血的血管病变,肝动脉病变为移植肝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对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均接受MR常规序列扫描(Fiesta、Dual-Echo、FSPGR、FS FSE RT、DWI)及LAVA薄层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列影像表现。结果 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15例;肝内肿瘤复发9例,伴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癌栓3例;肝局灶性缺血、坏死2例,胆源性肝脓肿2例,肝脏周围炎2例,灶性肝出血2例,局灶性脂肪肝2例,弥漫性脂肪肝1例,肝淤血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1例,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MRI可准确反映移植肝实质各种并发症,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MRI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及评价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并用MR评价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前后的MR表现。结果1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STIR为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造成青少年扁平椎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后破坏的骨质逐渐修复,MR较X线更敏感显示病灶,表现为T1WI低信号区逐渐被高信号影修复,周围软组织明显缩小。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可敏感地显示病灶,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在肝移植术后4~102天接受肝脏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为HVO患者的MSCT增强特征. 结果 5例患者中,肝左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中静脉吻合口狭窄(闭塞)2例,肝右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5例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为典型的肝脏淤血征象.CT平扫见梗阻的肝静脉引流区肝实质密度降低(1例因有出血而呈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区可见轻中度强化,并可见病变区内门静脉分支显影,延迟期病变区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强.静脉期或延迟期可见梗阻的肝静脉显影,显示肝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2例CT复查显示肝淤血缓解、肝静脉血流通畅. 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肝移植术后HVO的部位及肝脏淤血范围.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肝动脉及左右分支的峰值速度(HAPV)、阻力指数(RI)、加速度及加速时间,门静脉平均流速,肝实质及胆管回声。结果6例经手术或造影证实为血管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狭窄2例,肝动脉痉挛1例,门静脉狭窄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肝动脉狭窄处的高速高阻血流并伴有湍流,而狭窄远端峰值速度〈40cm/s,RI〈0.5,加速时间〉0.08s,加速度〈300cm/s^2,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门部无动脉血流信号;6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胆管结石并扩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6例,诊断准确率85.7%;MRI示7例病变椎体均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或呈盘状改变,6例伴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冠状面扫描图像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1例椎弓根受累;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均表现明显强化,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动态增强MRA诊断活体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钆贝葡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对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34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均接受MR扫描.经静脉注入1 ml钆贝葡胺注射液后同时启动testbolus测出循环至腹主动脉时间.后行冠状位三维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相隔10 s,获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期图像.两名放射科医师观察原始及最大密度重建(MIP)图像.并把MRA图像质量定为5级.观测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与邻近血管的相对大小、血管的显示程度,并将结果与同期进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和临床综合资料的结果对照. 结果 MRA对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系统的显示均较好.肝动脉狭窄4例,门静脉狭窄6例,门静脉栓塞2例,肝中静脉重度狭窄1例.其中DSA证实10例,手术证实4例,其余均经超声、随访等证实. 结论 钆贝葡胺动态增强MRA安全无创,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清楚,对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可能成为活体肝移植术后诊断血管并发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的常规扫描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非增强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arterial ischaemic stroke,AI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例有临床症状且同时行MRI检查并确诊为AIS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同时行MR常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T2-FLAIR)、DWI和3D TOF MRA扫描。结果 18例患儿7例发病前有感染史,3例有外伤史,1例合并布卡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1例合并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例有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MRI共检出梗死灶53处,DWI示16例存在急性期病变。9例为多脑叶梗死,4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无脑梗死病灶。MRA检查示15例患儿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8例为局限性的血管病变,7例为烟雾病。共检出血管狭窄34处,血管闭塞3处。结论 MR常规扫描序列和DWI结合非增强3D TOF MRA可全面评价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和血管狭窄的程度及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超声发现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灵敏度比较高,但对血管吻合口的直接显示较困难,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血管解剖的显示及并发症的诊断优于多普勒超声。目的:观察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形态的显示及其对并发症的评估。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选择2004-01/2006-12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收治的11例男性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年龄40~58岁,平均49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9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测证实,其中9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对1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3D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MRA成像后,迅速采用与平扫FLASH T1WI抑脂序列完全相同参数行轴面和冠状面扫描。根据ECST法计算血管直径狭窄率S(S=[(D-d)/D]×100%),d为最狭窄处内径,D为该处正常管径。判断狭窄的程度:直径狭窄率S在0~30%为正常范围;31%~50%为轻度狭窄;51%~85%为中度狭窄;86%~100%为重度狭窄。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同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磁共振血管造影观察肝移植术后血管形态及对并发症的评估结果。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纳入患者1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3例肝动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口通畅,其中1例供体门静脉管径略小于受体门静脉,1例肝移植术后早期MRT2WI图像见到门静脉周围高信号,持续3周后消失。其余8例中,2例肝动脉过长迂曲,2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位于吻合口,且门静脉供体段与受体段的管径不相等,门静脉肝内分支均正常,2例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而其下腔静脉未见异常。1例下腔静脉血栓,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为高信号血管腔内椭圆形低无信号区。2例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患者半年后肝静脉末梢分支扩张程度降低,但仍有轻度扩张,下腔静脉血栓治疗1月后复查血栓消失。②多普勒超声检测:1例肝动脉过长迂曲合并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诊断为肝动脉过长迂曲,例门静脉轻度狭窄1例诊断为正常,1例诊断为可疑狭窄。未发现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其余诊断与磁共振血管造影相符。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解剖并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可引起移植后肝失功,超声是移植肝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纳入92例肝移植患者,男8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其中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90例,活体部分肝移植2例;胆道重建方式均为胆管-胆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常规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着重分析患者有无胆漏、胆道狭窄、胆泥或胆石形成,部分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14例:胆漏5例;胆道狭窄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非吻合口狭窄2例;4例胆泥形成;1例胆管结石。提示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A、DSA在成人型烟雾病(Moyamoya’s Disease,M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成人型烟雾病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其中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患者CT表现为颅内出血,以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为主,5例表现为脑梗塞灶,MRA显示其中11例基底区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血管网形成,病变段血管狭窄或闭塞,3例可疑病例进一步行DSA检查,亦表现为颅底侧支循环的毛细血管异常增多。结论CT可初步提示MMD存在的可能,MRA可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方面依然具有其价值,到目前为止,MRA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相似文献   

14.
背景:急性肝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病情复杂,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普通肝脏移植有着明显不同。目的:总结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以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7例,年龄15-69岁。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23例(其中乙型合并丁型肝炎2例),Wilsons病7例,3例为毒蕈中毒,2例不明原因药物肝脏损害,1例雷公藤多甙中毒,1例为外伤行肝脏部分切除后失代偿,1例尸体肝移植后患者。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3-1740d,中位生存时间为634d。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76%,1年存活率为63%,2年存活率为58%。9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包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目前急诊肝移植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出血、感染、排异反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围手术期间每一环节的处理,对于肝移植的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MRI扫描成像技术和血管成像方法对肝移植进行术前综合评价,为肝移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拟行肝移植的29例患者进行MRI成像.肝胰胆管水成像.肝脏体积测量和动态3D血管成像,处理和分析成像结果,以明确肝脏病变性质与范围,病肝体积以及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情况。结果 29例肝移植患者中肝硬化10例.肝恶性肿瘤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例,布加综合征1例,多囊肝1例。出现肝动脉变异5例,其中2例肝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起自腹腔干,1例起自胃左动脉。门静脉栓子6例,其中癌栓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1支或2支肝静脉栓塞7例,肝体积明显缩小5例。结论 应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可充分显示肝脏病变的范围与性质,明确肝脏体积,采用动态3D血管成像方法可明确显示肝动脉起源,门静脉有无栓子,肝静脉是否通畅,为肝移植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晚期肝病及肝移植后造血系统受累相关报道较少见。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骨髓细胞学的观察,探讨移植前造血功能的改变及移植后多种并发症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实施原位肝移植患者,因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需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中移植前2例,移植后18例。结果与结论:原位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容易出现骨髓细胞学改变为脾功能亢进、大红细胞性贫血,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浆细胞白血病、反应性粒细胞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嗜血细胞综合征、粒细胞缺乏症、急性造血细胞停滞、转移癌、反应性血小板增高。说明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监测肝移植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对骨髓造血功的影响,特别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实施及时抢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