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愈合优良31例,轻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治疗的19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9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治疗效果良好169例(85.3%),存在不同神经功能缺失23例(11.6%),死亡6例(3.0%).随访1~3年,未见动脉瘤再出血.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各种原因发现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7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27例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均成功夹闭,恢复良好25例,中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病残率非常低,效果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李连 《右江医学》2004,32(3):242-24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颅内前交通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对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 10例患者共 10个动脉瘤 ,全部夹闭 ,术中 2例破裂出血 ,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手术费用低廉 ,效果良好 ,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将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MSCTA图像资料与临床手术中所见进行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经全麻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证实的急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A检查,对其CTA资料进行分析,采用(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仿真内窥镜(VE)等方法 进行图像重组,多角度显示脑动脉树,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周边血管及骨质的关系,并在CT工作站上模拟手术入路.将上述指标同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观察其一致性.结果 手术证实31处动脉瘤,CTA检出30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另外,CTA检出的动脉瘤内血栓9例(9/9),穿支血管6例(6/8),术前CTA清晰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颅骨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结论 MSCTA对前交通动脉瘤显示率高,与临床手术对比一致性好,在短时间内(10分钟内)即能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指向、轮廓、动脉瘤与载动脉血管的关系及动脉瘤径的宽度,无创、安全、快速、可靠性高,故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首选的筛检方法 及独立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0例,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共夹闭动脉瘤20个,大部分切除并夹闭1个.15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结果 本组20例中.3例术后行DSA检查,10例行CTA检查,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 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 Ⅰ~Ⅱ级的病例应争取在出血后3d内手术,Ⅲ~Ⅳ级的病例应综合考虑,若条件不允许手术治疗,则应先给予合理的内科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Ⅴ级的病例为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20例,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9例,死亡1例。介入栓塞动脉瘤15例和1例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脉瘤再破裂1例,恢复良好13例,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早期治疗能避免动脉瘤再出血导致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48 h内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合并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位于同侧,1次手术夹闭。合并双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一次夹闭主侧两动脉瘤,位于对侧C2段动脉瘤,继续观察。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6个月GOS分级Ⅴ级43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注意细节,个体化处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早期显微手术清除积血,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开放相关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均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夹闭满意。17例于术后近期做影像学复查。结果28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28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常规手术更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0.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点入路治疗的4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0例;轻度残疾者:14例;重度残疾者:6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2例.结论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野显露清楚,对脑组织损伤小,夹闭可靠,疗效满意;尽早手术能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手术治疗 3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7例 ,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 15例 ,大脑中动脉瘤 5例 ,大脑前动脉瘤 2例 ,均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手术。结果疗效优 36例 ,良 1例 ,差 2例 ,无手术死亡。认为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 ,采用显微技术 ,充分的术中降压和脑回缩 ,以及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3.
陈旭  杨旭  成刚  吴健 《西部医学》2013,25(3):414-416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行瘤颈夹闭术,1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院时GOS评分5分(优)37例,4分(良)13例,3分(差)4例,1分(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是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早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海  李溥  王砚强  彭文武  陈维多 《右江医学》2011,39(5):580-582,688
目的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为良好,随访6~25个月,3例患者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复查MRA前交通动脉瘤均全部关闭。结论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手术野暴露好,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等优势,是一种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长歌  高宝山  邓东风  周敬斌  于颖  张云峰 《中外医疗》2012,31(27):174-175,177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锁孔翼点入路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9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三维重建,然后将图像旋转成锁孔翼点入路手术体位的3D-DSA。用于指导前交通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治疗。并将术前模拟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一次性直接理想暴露前交通动脉瘤者26例,局部小范围调整21例,术中大范围变动显微镜角度2例;②术前拟定部分咬除蝶骨嵴13例,完全磨除蝶骨嵴36例;术中数据分别为10例、39例;③49例患者的51个前交通动脉瘤中,术前3D-DSA影像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的大小与术中测量相符合的有50个,符合率98.1%;前交通动脉瘤瘤体瘤颈的指向以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全部相同,符合率100%;④术前初步选择动脉瘤夹58枚,术中更换4枚,术前拟定的准确率93.1%;⑤术前发现有穿支动脉者19例,在术中均得到证实,13例患者的重要穿支动脉遗漏,真阳性率59.4%(19/32)。结论 3D-DSA能准确地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特征,为个体化设计锁孔翼点手术入路提供依据,对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73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治疗经验。方法:对73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经翼点入路或前纵裂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本组7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夹闭,并同时包裹加固4例。出院时按GOS评分,良好68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均为复杂型前交通动脉瘤,术前Hunt-HessⅣ~Ⅴ级)。结论:选择早期手术及精准的显微外科夹闭是成功治疗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出血急性期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纵裂入路开颅夹闭治疗16例前交通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随访24.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出血急性期可采用腰池置管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经纵裂入路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安全,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性治疗的效果,评价栓塞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8例前交通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后60例患者的动脉瘤完全栓塞,得到治愈;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为栓塞不完全;2例患者死亡.经栓塞介入性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在手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6个月,60例栓塞完全患者仅2例发生复发,其余病例则恢复良好.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14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行DSA检查,48 h内进行显微手术,直视下夹闭动脉瘤.结果 术后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植物生存,2例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影像学特点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1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动脉瘤16例,未破裂动脉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影像学特点.术后随访2~18个月,观察两组动脉瘤栓塞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术中动脉瘤出血事件,术中动脉瘤均完全栓塞、载瘤动脉保护良好,术后均无再出血、无死亡病例,5例(26%)患者并发脑梗死(均为出血性动脉瘤患者).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0±8)个月,18例(95%)复查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5%)动脉瘤复发,再次行血管内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无复发.随访过程中,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未发生再出血及梗死情况.19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其中16例出血患者均行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患者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发现动脉瘤,并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可行,复发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患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