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血小板分析仪对102名健康人、67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测定.结果AMI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10.16±2.07f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1.87±2.94)f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9.26±1.46)fl,P<0.05];血小板计数(172.8×109/L±61.5×109/L)明显高于SAP组(118.1×109/L±42.3×109/L)和健康对照组(151.4×109/L±50.8×109/L,均P<0.05);血小板压积(0.17%±0.07%)明显高于SAP组(0.13%±0.04%)和健康对照组(0.14%±0.07%,均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反应明显增强.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导致AMI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仪器法和手工法对低血小板计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低值血小板的差异性。方法利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同时测定血小板低于90×109/L的标本,经统计学处理,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为(60-90)×109/L的标本,两法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时,两法测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用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比仪器法计数更准确、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指标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PLT分别为161.84±35.67(×109/L)和137.55±28.19(×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PV分别为8.79±1.86(fl)、9.81±1.47(fl)、10.94±1.73(fl)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UAP组和AMI组增人更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指标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UAP、AMI的PLT和MPV变化与其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宗学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604-604
随着医疗界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检验医学上高科技诊断仪器逐步代替了过去一些检验手段。如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偏差,当血小板实际血浓度低于正常值时,血液分析仪在计数血小板的结果距离真实值有一定的误差,从而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选择正常人标本(100~300)×109/L共68人和患者标本(20~50)×109/L共38人份,用两种方法做以比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集血液分析仪计数正常人血小板数(100~300)×109/L共68份,患者血小板数(20~50)×109/L共38人份,血常规管均…  相似文献   

5.
陈曙平  何群  吴登蜀  刘弋  陈方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417-418,42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IL-1150ug/kg,1次/d,疗程14d。结果32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5.3±7.8)×109/L,给药后7、10、14d分别升至(38.6±17.0)×109/L(,52.6±26.5)×109/L(,66.5±34.4)×109/L,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停药后血小板逐渐回落,2个月后降至(52.0±30.2)×109/L,但仍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75%,1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rhIL-11治疗某些慢性难治性ITP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周淑亚  曹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53-1354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阈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数值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患者在接受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化疗及强化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20×109/L、10×109/L、5×109/L的出血表现。结果:血小板≤5×109/L组与血小板小板≤10×109/L组及血小板≤20×109/L组比较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轻微出血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最长中位存在时间为7d。结论:血小板等于5×109/L做为AML的血小板输注阈值是安全的。部分伴发热、高白细胞血症的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可定为10×109/L或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5至6月收治的133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比较血小板下降组与血小板正常组2组之间在病情轻重、年龄、最重胸片病变面积、出院时胸片正常率、感染、入住ICU、死亡、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异常的发生率及继发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糖异常等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血小板下降组(<100×109/L)重症患者和年龄>5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总的病程、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下降组患者胸片严重程度、感染的发生率、入住ICU和死亡患者所占比例、病程中出现WBC>10×109/L或并发肝功能异常、LDH、CPK、电解质异常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正常组出院时胸片正常的比例明显大于血小板下降组(P<0.01)。以血小板<150×109/L为标准再次进行分组,在血小板下降组和非下降组之间上述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血小板数量低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生化指标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预后差,病死率高。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动态变化对SAR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学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液学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RA住院患者的血液常规和反映RA活动的血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当血红蛋白量(Hb)<100g/L、白细胞计数(WBC)<4.0×109/L或>10×109/L、血小板计数(PLT)>300×109/L或<100×109/L为血液常规异常;无以上改变者为血液常规无异常。设无血液常规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将有血液常规异常组的反映RA活动的ESR增快、高滴度的RF、高CRP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26例RA患者中,血液常规异常者96例,占76.19%,无血液常规异常者30例,占23.81%。在96例血液常规异常中,贫血患者82例,占85.42%,主要是慢性病贫血(ACD),占贫血患者的63.41%(52/82),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和溶血性贫血(HA),分别占24.39%(20/82)和7.31%(6/82);WBC计数下降49例次;PLT计数增高46例次,PLT计数下降15例次。血液常规异常组的ESR增快、高滴度的RF、CRP增高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RA患者大部分存在血液常规异常,贫血占第一位,主要是慢性病贫血,其次是WBC减少和PLT增高;血液常规异常的RA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北欧国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流行病学发病情况,确定该病的临床亚型,并研究慢性发病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登记了1998~2000年的患儿病例,所有病例年龄在0~14岁并且当时被新近诊断为ITP,且至少一种血小板计数<30×109/L。结果:共登记506例患儿,其中对423例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随访。发病率为4.8/(105·年)。大部分患儿处于0~7岁(78%)并以男孩多见,而8~14岁的患儿中两性比例相当。根据对突发感染病例发作情况的分析表明,疾病发作具有季节变化性。尽管58%的患儿血小板计数<10×109/L,但97%的患儿却表现出轻度或中度…  相似文献   

10.
早期红细胞压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红细胞压积(H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HCT变化,来评价入院24hHCT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价值。结果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SAP患者HC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早期HCT值对SA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2.2%和76.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0.1%和84.2%。结论早期HCT值可初步的判断AP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