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晓灵 《四川医学》2005,26(10):1169-117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肝炎组血清CHE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Child-pugh分段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 P <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19例慢性肝病患者分组进行CHE检测,同时检测患者ALB、ALT及TBIL,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与代偿期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晓曼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60-160
目的:了解在慢性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对其的诊断意义。方法:124例血清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血清TBA比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而慢活肝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P〈0.01)。慢活肝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和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血清TBA明显低于肝硬化组,而慢迁肝组无差异。结论:血清CHE检测为连续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提供了一项比较可靠的实验依据。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CHE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ALT呈正相关,CHE与ALT、TBIL、ALB均无相关性。CHE与ALB、TB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鲍千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09-1110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30例,8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组3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15例,均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同时还发现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 CHE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血清检测指标,可将CHE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总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248例血清均用Roche-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慢迁肝血清TBA比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而慢活肝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慢活肝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和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血清TBA显著低于肝硬化组,而慢迁肝组无差异。结论血清CHE检测为连续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提供了一项比较可靠的实验依据。各型慢性肝痛患者血清TBA、CHE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ALT呈正相关,CHE与ALT、TBIL、ALB均无相关性。CHE与ALB、TB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肝癌、慢性乙型肝炎)和100例健康人的血清ACE、血清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血清ACE水平低于慢性乙肝组、肝癌组(P〈0.05),且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肝癌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肝癌组低于慢性乙肝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病组的血清PA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CE、PA对慢性肝病中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玉  王启之  燕善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61-1562,156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碱酯酶AST/ALT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ALT与AST比值,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150例慢性肝病患者(60例肝硬化,50例肝癌,40例慢性重症肝炎,各肝病组均为慢乙肝基础,其中HbeAb阳性90例,HbeAg阳性50例)进行血生化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与肝硬化组、肝癌组、慢重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碱酯酶活力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461,P〈0.01),肝功能越差,胆碱酯酶下降越明显。AST/ALT在各肝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肝功能A级与C级间AST/ALT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AST/ALT不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同时可对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病程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建萍 《中外医疗》2010,29(28):44-4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为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肝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 CHE活性降低的程度,与肝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建波  石睿  马欢  张丽丽  邹宇 《西部医学》2022,34(7):1006-10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hild-Pugh评分按肝功能不同分级分为A级(A组,n=54)、B级(B组,n=86)、C级(C组,n=65),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CHE和TB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相关性。随访1年,根据肝硬化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PA、CHE和TBA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PA、CHE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TBA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HE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A、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AUC值、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肝功能分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有望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勇  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99-140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及分型标准,将入选168例病例分为慢性轻度乙肝组35例,慢性中度乙肝组38例,慢性重度乙肝组26例,肝炎性肝硬化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SF、CER含量,分析不同组别血清CER、SF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ER水平:原发性肝癌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度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轻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血清SF水平:原发性肝癌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慢性轻度乙肝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肝炎由轻度发展到中度、重度乃至肝硬化的过程中,肝细胞受损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在此演变过程中,血清CER水平渐进降低而sF水平则渐进升高,可作为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治疗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血清CER原发性肝癌时升高,肝炎肝硬化时降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及12周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PA、PTA、血氨、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LB、血清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PTA降低是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很好预测因素(P〈0.01),PA及血清Na降低亦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12周生存率为34.48%。结论Child-Pugh评分、血氨、PTA、PA、血清Na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降低血氨、改善凝血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表达水平的关联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1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359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108)、乙肝肝硬化组(n=92)、乙肝相关肝癌初发组(n=98)和乙肝相关肝癌经治组(n=61),同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表达水平,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CHB组、乙肝肝硬化组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组的血清CHI3L1表达水平分别为47.57(32.74,54.75)ng/ml、80.45(56.69,126.80)ng/ml、143.92(94.97,287.87)ng/ml、149.36(68.75,273.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血清CHI3L1鉴别诊断CHB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06(0.632~0.780)(P<0.001),与血清AFP相仿;但其鉴别诊断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的AUC为0.484(0.400~0.567)(P=0.698),显著低于血清AFP。在校正了HBeAg、肝癌个数和大小、有无癌栓和远处转移、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等混杂因素后,HBV-DNA、年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为影响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血清CHI3L1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血清CHI3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P=0.046),但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P=0.003),而与复发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 血清CHI3L1表达水平随着慢性HBV感染疾病的进展而上调,特别是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显著升高。对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其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学、病毒学、治疗手段以及是否复发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消胀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与对照组(n=38),两组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治以消胀方,对照组治以扶正化瘀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肝病疾病特异性量表(CLD...  相似文献   

17.
浦裕美 《四川医学》2013,(8):1185-118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环氧化酶-2(CO-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各型患者各10例,肝硬化患者10例,应用ELISA对血清样本中COX-2测定,并结合病情轻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中COX-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患者组血清中COX-2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01)。结论COX-2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和乙肝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 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33例CHB和87例LC患者血清ChE,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HA、HPCⅢ、Ⅳ-C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CHB轻度、中度、重度和LCA级、B级、C级患者,血清ChE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病程进展,变化趋势的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P〈0.01);血清ChE活性与HA、HPCⅢ、Ⅳ-C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ChE与HA、HPCⅢ、Ⅳ-C水平的变化,在CHB患者肝实质慢性病变和隐匿纤维化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清内毒素、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体内内毒素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