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俊  彭华胜  王德群  孙敬 《中药材》2012,(8):1213-1217
目的:探索天葵的系统生长发育特性及规律,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葵药用部位的构造特征。方法:在生长期对天葵不同发育时期的药用部位进行系统切片观察研究。结果:天葵药用部位上下结构不同:根顶部芦头为根茎的构造,有髓;膨大根的上部约1/3为根茎过渡区,也有髓;下部约2/3为根的构造,无髓。不同发育时期天葵药用部位显微构造有较大差别,植株从小到大其结构呈现规律增大趋势。首次发现在天葵根及根茎的木质部中都有生长轮结构。结论:建立了不同发育时期天葵的药材性状与组织学鉴别方法,为天葵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忍冬的生长特性与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重义  李萍  许小方  宋越  陈君  王丰青 《中药材》2004,27(3):157-159
通过对忍冬植株生长、开花习性与金银花药材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药材质量与忍冬植株的生长节律密切相关.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花蕾发育的大白期,不同株龄、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产量与质量差异较大.第1、2茬花产量高、质量好,可为金银花的质量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2,(12)
目的:研究川续断主根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结构的变化;寻找区别野生及栽培川续断、鉴别川续断不同栽培年限的依据。方法:对栽培川续断1、2年生主根及野生川续断不抽苔、抽苔植株的主根连续分段取样,切片观察;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分别切片观察。结果:首次发现川续断主根结构中存在生长轮的结构,并发现野生与栽培川续断生长轮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品为切向排列而栽培品为团状排列;野生品根上部有髓部,栽培品未见髓部,可以作为初步区别野生与栽培川续断的方法。每一主根从上到下生长轮结构一致,根的增粗主要取决于第1年木质部增长。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结构与年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规律,可以作为初步鉴别生长年限的依据。结论:建立了野生川续断和不同栽培年限川续断的组织结构鉴别方法,为续断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背天葵生长发育各器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背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植物内各器官的生长相关性。方法采用同样的栽培管理方法在不同土壤中种植紫背天葵1年,测定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紫背天葵各部分器官生长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植物地上部分越重,植株叶片数目越多,植物块根重量越大、越重;植物抽苔开花、结果越多,根的重量就越小,并与植物的侧根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越多块根越重。  相似文献   

5.
野生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J  Wang DQ  Yao Y  Jin XF 《中药材》2011,34(9):1323-1328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根发育的植株在继续无性生殖的同时,又出现开花结果的有性生殖,最后一年的太子参植株只有有性生殖而后生命终结。太子参地上植株的生长是从早春直至深秋,以块根越冬。无性生殖有春季的块根替代和秋季的匍匐茎上不定根膨大形成茎生块根两种方式。太子参的块根均来自不定根,块根的存在最长只有1年,2~3月是块根快速膨大期。结论:为栽培太子参的品种优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七地上茎紫化、双茎化和地下部总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为三七药用品质的优化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云南文山州栽培的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地上茎的总花色苷含量(TAC)和地下部的总皂苷含量(TSC)。结果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地上茎植株双茎化均导致地上茎TAC上升,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TAC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三年生三七的却达到。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紫化均导致其主根TSC降低、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绿、紫地上茎植株地上茎双茎化的效应均恰好相反;三年生三七地上茎的紫化均导致其侧根TSC降低、主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双茎化的效应也恰好相反。但是,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主根、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s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或达到不同的显著性水平。结论三七地上茎双茎化对地上茎TAC、地上茎紫化对地下部TSC有提升效应,但地上茎双茎化对三七地下部TSC有降低效应,故地上茎紫化是三七药用品质优化和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应保留的性状,而地上茎双茎化则是应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鼓槌石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德英  杨春勇  王云强  李学兰 《中草药》2006,37(10):1572-1574
目的掌握鼓槌石斛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定株丛、定时期对鼓槌石斛生根、开花结果、植株生长进行观察。结果人工条件下,从播种到出瓶炼苗,需要近一年的时间;一定的湿润条件能促进新根的快速萌发生长;鼓槌石斛的盛花期为4月初至4月中旬;茎的长度生长时间仅有60~70d,此后不再生长,同时,叶片的数量也不再增加,但可保持数年不落。结论鼓槌石斛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为其生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雄伟  邵玲  梁廉  潘镇涛 《中药材》2012,(9):1369-1373
目的:以带有球茎的不定芽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与活性炭(AC)对鼎湖山紫背天葵组培苗生根和移栽的影响。方法:组织培养单因子试验法。结果:NAA 0.3 mg/L+IBA 0.2 mg/L的组合较好地诱导球茎芽丛生根,但根数仍较少,根细、短小,幼小的不定芽萌发数量较多。添加300 mg/L活性炭明显提高生根质量并且抑制细芽点的分化,根数多达15.5条,根长范围在2.0~5.1 cm,根系发达,并且组培苗植株较高、球茎和叶片质量佳,生长健壮。将生根的组培苗带球茎分散为丛芽的形式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3∶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后成活率达到100%,植株出苗快,长势旺盛。结论:以MS+蔗糖30 g/L+NAA 0.3 mg/L+IBA 0.2 mg/L+活性炭300mg/L+卡拉胶7.0 g/L作为紫背天葵组培苗的生根体系,是离体快繁和保存本地特色植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一般要经六年时间,七年后新鳞茎开始减小,到九年后可能不形成新鳞茎。每年4月初地温2—4℃,更新芽萌发出土,灯笼竿(指开花植株)接着开花、结果。与此同时,地下部分完成新老鳞茎的更新。地上部分于6月上旬枯萎,而地下鳞茎中的更新芽进一步分化生长,同时又奠基新的腋芽原基。此外,在更新芽一侧形成一营养芽。11月中旬进入冬季休眠。一年中,计出苗后的地上生活期为70—80天,其余280—290天为地下生活期。平贝母最大特点是鳞茎上能形成大量小鳞芽—子贝,一般约20—30个。子贝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其发生部位可在肉质鳞叶、鳞茎盘以及更新芽的芽苞叶等处,均由薄壁细胞形成。另外,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生物碱含量变化是:枯萎前的地上部分生物碱含量均比地下部分高,其中花蕾含量最高。四平头(4—5年生不开花植株)鳞茎的生物碱含量低于灯笼竿鳞茎。  相似文献   

10.
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成熟度泽泻种子分别在光照培养箱中做发芽试验和田间植株生长观察。结果泽泻花茎不同部位的花序发育时期差异较大,种子成熟度不同,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率及植株生长情况明显不同。生产上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参差不齐。结论种子成熟度是影响泽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重要因素,花茎中部花序的种子成熟度适中,适宜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最佳的种植土壤、施肥种类和施肥方法。方法:采用不同土壤,不同的施肥种类、不同的施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在黑色石灰土和沙壤土中生长最好,以1*3*3*3(*为施肥顺序)的紫背天葵根最粗、最重。结论:紫背天葵在黑色石灰土和沙壤土中生长最好,以施氮肥和有机复合肥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核苷酸、有机盐、内酯、有机酸、内源性植物激素、氨基酸和13个其他物质。通过聚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天葵不同部位的DAMs代谢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代谢途径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ABC转运途径、氨酰-tRNA合成途径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通过天葵不同部位间DAMs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析,确定天葵茎、叶、花富含多种具有药用功效的代谢活性物质,可为天葵茎、叶、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分对根类中药材根系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水分对根类药用植物根系生长及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 ,并探讨了通过调控土壤水分改善根类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可能性 ,为建立中药材 SOP和实现 GAP所要求的“优质、安全、稳定、可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应用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北柴胡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不同生长期的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的量,应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法测定柴胡皂苷a和d的量,并以同型、同时的种子植株作为对照。结果北柴胡试管植株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和d的量在试管苗阶段最低,在一年生植株中最高,在两年生植株中的营养生长期次高,在花期、果期、枯萎期依次降低;在根中的量远高于茎、叶;引种自山西左权的移栽试管植株的量均高于引种自山西陵川和万荣的类型;移栽试管植株根、茎叶中的量均高于相同类型的种子植株中的量。结论离体快速繁殖是纯化北柴胡种质和提升药材品质、提高药材产量的有效方法;快速繁殖植株具有优良的遗传稳定性,选择综合性状好的种质作为繁殖的起始材料,能够保证后代性状的优良和整齐一致;果期二级花序的种子成熟期为移栽试管植株根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参根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几种氧化还原酶的活力变化。方法:以五年生人参根为供试材料,采用中性磷酸缓冲溶液提取粗酶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力。结果:POD和PPO活力在果后参根生长期之前维持在较低水平,随后快速上升,并于果后参根生长期达到整个生长季的最高值。CAT和APX分别在展叶期和果后参根生长期出现活力高峰。结论:人参根在展叶期和果后参根生长期活性氧代谢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在光合细菌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荚荣  王怡平  洪旭华  程丹 《中草药》1999,30(4):293-295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木瓜,栝楼,女贞子,郁金等中草药的浸提液,可明显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其中以栝楼的效果最明显。某些中草药除本身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外,不对光合细菌的抑菌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指出在水产养殖等实际应用中,添加某些中草药既能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又可增强其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惠  赵雨  杨菲  李晓华  陈雨 《中草药》2012,43(12):2494-2498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中3种氧化还原同工酶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5年生人参根为供试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得到人参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同工酶的电泳胶片,并生成指纹图谱叠加图,对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中上述3种氧化还原同工酶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中SOD同工酶和CYT同工酶的酶带条数存在明显差别,而CAT同工酶的酶带条数无明显变化,3种同工酶均具有各自的主要特征酶带.结论 SOD同工酶和CYT同工酶在人参果后参根生长期和枯萎期活性升高,CAT同工酶在人参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活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党参根的形态发生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丹  刘文哲 《中草药》2009,40(2):289-292
目的 揭示党参根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在根中的积累部位.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党参根的形态发生,PAS反应和苏丹Ⅲ染色显示根中储藏物质,等量的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对党参萜类及甾类物质显色.结果 党参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阶段.党参根中存在大量乳汁管,在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时,韧皮部中已产生乳汁管细胞,而后一直与韧皮部分子相伴产生.党参根中积累了大量淀粉粒.萜类和甾类物质积累在根的薄壁细胞和乳汁管中.结论 党参根中大量薄壁细胞和乳汁管是储藏物质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种质来源的酸浆的植物性状。方法直接到酸浆种质分布区域调查收集种质材料,并对酸浆入药部分的成熟宿萼、果实及种子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依据酸浆果实的单果重,果实大小及果实中种子数,酸浆果实分为三级,以酸浆单果重及果实大小确定为优先检测标准。依据酸浆种子千粒重、酸浆种子的长、宽、厚,可将酸浆种子分为三级,结果显示可根据酸浆种子千粒重与酸浆种子的长宽对酸浆种子进行分级。结论酸浆宿萼、果实及种子的植物学性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且这些植物学性状特征可作为酸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级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