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在临床切除的肺腺癌标本中AQP1的表达和分布,及肺腺癌患者血清中AQP1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在肺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分布,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血清中AQP1水平。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肺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AQP1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膜上、胞浆内;健康对照组血清AQP1水平为(24.52±3.83),肺腺癌患血清中的测得值(77.04±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中MCP-1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组(B组)、罗格列酮治疗组(C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一周后,C组以罗格列酮(5 mg.kg-1.d-1)灌胃,A组和B组灌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每周血糖、检测第8周血清中MCP-1水平。结果血糖水平B组和C组相近,均显著高于A组(P<0.01),第8周A、B、C三组血清中MCP-1分别为3.817±0.046 pg/ml、4.150±0.064 pg/ml、3.971±0.113 pg/ml,B组和C组血中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C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有抗炎作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辉  林杨  王雷  韩培辉  刘名燕  李永明 《口腔医学》2011,31(4):193-195,198
目的建立稳定高表达蛋白质磷酸酶-1(protein phasphatase-1,PP-1)的MC3T3-E1成骨样细胞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MC3T3-E1细胞中扩增蛋白质磷酸酶-1(PP-1)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I-neo真核表达质粒中,PCR及双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载体转染入MC3T3-E1细胞,经G418加压有限稀释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PP-1的MC3T3-E1成骨样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CR及双酶切鉴定表明表达载体pCI-neo-PP-1构建正确;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P-1蛋白能在转染pCI-neo-PP-1的MC3T3-E1细胞中稳定高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PP-1的MC3T3-E1成骨样细胞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P-1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棕色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棕色瘤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6岁(19~51岁),平均病程5.4年(2.5年~1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消瘦乏力、厌食恶心、全身多处疼痛及骨密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全部病例均为多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薄层CT扫描以确定甲状旁腺位置及有无肿块。承重骨上的棕色瘤行手术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必要时加用内固定;非承重骨上的棕色瘤无需特别处理。结果:随访时间2年~5.5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术后6周左右未切除的棕色瘤病损表现出好转迹象,皮质骨吸收处变化最早最明显,术后3~6月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异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异体骨排斥反应及内固定断裂。随访期未见棕色瘤进一步形成。结论:有尿路结石、高血钙、广泛骨质疏松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样患者应高度怀疑棕色瘤。病理诊断应与骨巨细胞瘤仔细鉴别。棕色瘤经外科手术及抗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有多种。本文对子宫肌瘤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手术范围的选择进行相关探讨,以避免出现该病的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资料患儿,男,系G1P1,胎龄35+1周,因母亲"疤痕子宫(子宫肌瘤术后),中央型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在我院行剖宫产娩出,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8分,出生体重2.56 kg,生后立即转至我院新生儿科。查体:T不升,体重2.56 kg,神清,反应差,前囟平软,呻吟,口唇发绀,呼吸56次/min,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心音有力,未闻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3月21日讯:2018年3月15日,2018年四川省中医药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要努力在完善治理体系等方面见成效、上台阶,推动四川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会议对2018年该省中医药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见成效、上台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学懂、弄通、做实"落到实处,真正入脑入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二要努力在完善治理体系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甚高频B型超声仪下毛母质瘤的声像图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毛母质瘤患者的甚高频超声声像图资料,总结该病的甚高频超声仪检测下毛母质瘤的声像图模式,并用152例新患者154处皮损来验证该声像图模式对于检测毛母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甚高频超声仪检测下毛母质瘤声像图表现为分布于头面部或颈部的真皮深层及皮下低回声病灶,其长轴与身体长轴一致,且内部伴有钙化、周边低回声晕及后方声影,且该钙化灶多在0. 08~0. 29mm之间,瘤体距离表皮大致为0. 45~5mm,瘤体测量(长×宽)大致为8~12mm×3~8mm。其对于检测毛母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 71%(42/49)和88. 35%(91/103)。结论甚高频超声仪检测毛母质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uPA、uPAR和PAI-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7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uPA、uPAR和PAI-1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种基因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uPAR和PAI-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在uPA、uPAR和PAI-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73.61%、83.56%、65.75%与卵巢瘤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晚期卵巢癌,腹水细胞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中uPA、uPAR和PAI-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uPA、uPAR和PAI-1多个基因表达提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差,uPA、uPAR和PAI-1的多个基因表达的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其中某个单基因的表达监测,并有望成为今后上皮性卵巢癌生物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前方牵引矫治18~24岁骨性反(牙合)患者的疗效,探讨前方牵引矫治的机制.方法 选择1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年龄18~24岁(平均19.2岁),通过上下颌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的合理配置,利用晚间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白天Ⅲ类颌间牵引进行矫治,前方牵引疗程约7个月,总疗程约24个月.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结果 经过治疗15例患者外形侧貌及咬合关系基本正常.SNA角、SNB角、ANB角由治疗前的(79.6±3.7)°、(83.5±3.3)°、(-4.1±2.0)°变为(81.1±3.8)°、(82.6±3.6)°、(-1.5±1.8)°,矫治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下颌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的合理配置能连续实施上颌骨矫形作用,为临床矫治18~24岁骨性Ⅲ类反(牙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