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尿患者2次晨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差异,从中选择较好的尿液标本留取方式。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筛选出尿潜血阳性的空腹患者147例,留取同一患者的第1次晨尿,并间隔1h后留取第2次晨尿,2h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特异性、临床诊断总符合率、误诊率、敏感性以及漏诊率。结果: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血尿患者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的特异性分别为65.0%和93.3%,临床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0.3%和90.5%,误诊率分别为35.0%和6.7%,敏感性分别为96.6%和94.3%,漏诊率分别为3.4%和5.8%。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纠正用第1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选择第2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结果异常的尿液红细胞形态原因的检查和分析,寻找尿液红细胞形态检查标本采集的最佳时段。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法对15例异常结果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异常与尿液在体内储留的时间有因果的关系,尤其对非肾小球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影响较大,对肾小球性血尿影响不大。结论:用此方法检测,尿液标本采集应留取晨尿后第一次新鲜尿而非晨尿;并应连续检测2~3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11日至2016年6月11日期间选取100例泌尿科患者的尿液标本为实验对象,且均在光镜下实施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在分辨血尿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肾小球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占80.65%,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均一性和混合性,分别占6.45%、12.90%;非肾小球性主要表现为均一性,占86.84%,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混合性和多形性,分别占7.89%、5.26%;同时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77%、94.74%、3.23%、5.26%.结论: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利于病情判断,为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Tamm-Horsfall(TH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相差显微镜法在肾性血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肾小球性血尿和25例非肾性血尿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检测和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确定血尿来源的差异,并对血尿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做相关分析。结果:在30例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28例,2例与诊断不符;在2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22例,3例与诊断不符。红细胞THP检测法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90.9%、漏诊率为6.7%、误诊率为12.0%。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2.0%、准确性为66.3%、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28.0%.血尿严重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相关。结论: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法在检测血尿来源方面具有准确、客观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活体染色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位相差显微镜和应用红细胞活体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分别观察了1661例尿标本(其中肾小球性血尿148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178例)尿中红细胞形态并做对比。结果 在1483例肾小球性血尿中,位相差镜的准确率为99.8%,而光镜为99.1%。在178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位相差镜和光镜的准确率均为100%。对1661例尿标本的观察,两总符合率为99.4%。结论 应用细胞活体染色方法在普通光镜下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方法与位相差镜下观察的结果一致,并且简便、准确性亦高,可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沛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26-4827
目的:对比分析对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方法对37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及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370例患者中尿分析仪尿隐血阳性162例,显微镜检测有红细胞101例,无红细胞61例;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阴性208例,显微镜检测无红细胞204例,有红细胞4例;尿隐血阴性符合率98.1%,尿隐血阳性符合率为62.3%,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常规检查时,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尿液分析检查及显微镜检查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用干化学法及显微镜法检测尿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显微镜镜检在尿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收集住院病人晨尿310例,按操作规程分别进行仪器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检"31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法作为对比方法:在检测尿液中红细胞时,干化学法的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8.8%,阳性预测值为79.8%,阴性预测值为94.9%,正确率为86.5%;在检测尿液中白细胞时,干化学法的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86.4%,正确率为90.6%。结论尿干化学法是尿液快速筛检的首选方法,但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将两种分析结果相结合是目前尿液检测的最佳分析模式,不可忽略显微镜检查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在肾小球性血尿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107例门诊血尿患者进行研究,按原发病情况分为肾小球疾病组与非肾小球疾病组。两组均分别行A、B检测方法(A方法:行1次尿红细胞相位显微镜检查,B方法:A方法基础上再行2次尿红细胞相位显微镜检查,2次测定之间间隔24h),计算两种检验方法阴、阳性预测值。结果肾小球组A方法敏感性为71.9%,低于非肾小球组98.0%( P<0.05);B方法敏感性为91.2%,与非肾小球组96.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A方法阴性预测值为83.6%,B方法为96.0%,组间比较上,B方法明显高于A方法,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次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作为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方法,让检验敏感性与特异性获得明显提高,有效降低漏诊几率,避免不必要检查所造成创伤,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快捷等优点,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由于红细胞从肾小球逸出到最终达到终尿的过程中受到肾小球滤过屏障机械损伤,肾小管内复杂的渗透压变化、尿液pH值、破碎红细胞释放出来细胞内容物化学损伤,故红细胞易发生形态改变。目前采用相差显微镜、普通光镜染色检查、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或采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反映尿红细胞形态变化,为判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提供依据[1]。我科自2004年开展了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图像清晰准确,结果可靠,价格便宜,因而是尿红细胞镜检标准方法,因而值得推广。1留标本注意事项1.1浓缩晨尿(第1次)晨尿为均酸性、沉渣稠,细胞成分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3例血尿患者尿沉渣进行相差显微镜镜检,并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尿RBC MCV测定.结果:利用χ2检验对38例肾小球性血尿进行分析,χ2=4.90,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平均阳性率为78.95%,灵敏度为73.53%,特异度为75.00%.结论:尿RBC位相联合尿RBC MCV检测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具有相当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君琍  乔正梅  王静 《医学综述》2008,14(19):3026-3027
目的研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肾脏疾病和其他疾病患者153份尿液标本,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晨尿尿蛋白定量与尿肌酐定量检测,计算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正相关。结论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2.
黄小敏  徐嫣  吴鸿 《河北医学》2007,13(3):304-306
目的:研究留置尿管需剃阴毛与不必剃阴毛对泌尿系感染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对100例停留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不剃阴毛,对照组剃阴毛,两组均在停留尿管10d后行尿道口细菌培养,停用抗菌素5d后行晨尿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尿道口细菌培养阳性者,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两组阳性率比较X2=0.34,P>0.05,差异无显著性.中段尿细菌培养两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留置尿管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不必剃阴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能否采用血球仪对肉眼全程血尿进行定位诊断。方法:对肉眼全程血尿的病人同时采集其血和尿用血球仪进行平行测定,通过比较同一病人的血和血尿的RDW、MCV、RBC/WBC的比值、RBC直方图的变化来判断其血尿的来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疾病血尿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可采用血球仪对肉眼全程血尿进行定位诊断,尤其是肾小球性血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病理与临床的特点.方法 对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25例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同时行24 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中IgAN最多见,其次为MsPGN;IgAN以中度系膜增生为主,有肾小管病变、肾小球硬化改变,并有个别新月体形成.本组中IgAN24h尿蛋白定量较MsPGN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无症状血尿应该积极诊治,特别是在拟诊IgA肾病并伴有蛋白尿的患儿中,肾活检是有必要的,并对无症状血尿的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男性患者导尿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100例全麻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在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研究组50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做尿道表面麻醉后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患者导尿,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涂片染色法对42例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及终末尿渗透压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发现终末尿渗透压对红细胞形态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红细胞严重变形。提示尿严重变形红细胞是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指示性细胞。本组以严重变形红细胞>30%作为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时尚未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认为涂片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可区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血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尿蛋白/尿肌酐(Upro/Ucr)值与24h尿蛋白定量(24hpro)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住院及门诊肾脏病患者104例(312份尿标本),将晨尿与随机尿Upro/Uer与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晨尿与随机尿Upro/Ucr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晨尿、随机尿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晨尿=0.83,P〈0.01;r随机=0.65,P〈0.01)。晨尿与随机尿比较Upro/U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尿或随机尿Upro/Ucr值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用于监测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血尿定位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区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价值。方法 用UF-100全自动分析仪对241例血尿患者进行了478次新鲜尿沉渣分析。结果 203例经肾穿刺确诊为肾小球病变的患者中,尿红细胞分类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者占94.5%;38例非肾小球血尿患者均一性红细胞为主者占77.9%。结论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通过检测尿红细胞均一性和非均一性来鉴别血尿来源具有一定的过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长沙市14760名3~14岁儿童用尿试纸条过筛检查尿蛋白、潜血和细菌尿,阳性率分别为 0.25%、2.33%和0.05%。尿蛋白和潜血的阳性率女孩均高于男孩。尿潜血阳性率,幼儿园儿童最高,小学生次之,初中生最低。已确定各种肾脏病共74例,占总受检人数的0.5%,其中以无症状性血尿最多见,占5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次之,占27.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