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式和传统的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40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25例,传统组1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有升高趋势;改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8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8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改善颈部疼痛,增加颈椎活动度,具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我科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55.3±9.3)岁。观察术后颈椎曲度变化,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颈部疼痛症状,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术后JOA评分为(14.60±2.95),改善率(51.93±19.03)%,VAS评分术前(4.65±1.12),术后(0.79±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术前(18.2±6.4)°,术后(18.1±7.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宋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43-43,4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比较。方法56例脊髓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率、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线。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改善率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其中极重型的颈椎病12例,术后改善率最高,达91.2%。治疗组术后椎管矢状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5±1.04)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03±0.76)分;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4±1.36)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93±0.6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是否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2月,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5例患者行传统颈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评估两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了解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率,A组为(58.0士20.4)%,B组为(56.7士19.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4.3%,B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推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同时还减少了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30例采用ELAP治疗并获得24月以上随访的患者,评测患者术前JOA评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测量患者颈椎管正中矢状径增加距离(SCD)、开门距离(LOS)、开门角度(LOA)、术前颈椎前凸角度(LA),并结合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参数,研究以上参数之间及其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互影响关系. 结果 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分为(10.13±2.16),术后JOA评分平均分为(13.97±1.78),JOA评分改善率为(56.22±22.47)%.年龄≥70岁则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下降,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之间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前、术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年龄与术前评分间无显著相关,与术后JOA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SCD,LOS及IOA 3者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LA与SCD,LOS,LOA无相关;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LOS呈显著相关(P<0.01),与SCD呈显著相关(P<0.05). 结论 SCD,LOS及LOA 3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LOS,SCD呈显著相关;LOS及SCD对ELAP临床疗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开门组3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30例接受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双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低于单开门组,但手术时间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月、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效果显著,但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选择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C_3~C_6与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_3~C_6(A组19例)或C_3~C_7(B组22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术前后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和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_3~C_6与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老年颈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行椎管扩张成形术的74例老年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实施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而观察组37例患者实施双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就两种不同手术方案后患者的优良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三项指标进行详尽对比.结果 对照组总优良率是75.68%(28/37),而观察组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则是94.59%(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JOA评分(11.37±2.85)分,观察组JOA评分为(14.79±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于单开门对于老年颈椎椎管狭窄疗效更优,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度高,大幅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白念珠菌芽管单抗Mab03.2C1C2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ab03.2C1C2分别与白念珠菌孢子悬液、白念珠菌孢子和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混合液、白念珠菌孢子和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混合液共同孵育,观察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结果Mab03.2C1C2能显著降低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率及在芽管形成条件下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其抑制作用与该单抗的浓度成正比.结论Mab03.2C1C2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通过抑制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而抑制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降低白念珠菌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感染和未感染HBV人群血清中C3、C4的含量。方法:ELIS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免疫透射比浊试验测定C3、C4含量。结果:检测148例人群中16例HBV感染后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有16例。结论:HBV感染后血清中C3、C4含量与未感染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中补体C3的表达以及补体1抑制剂(C1INH,C1inhibitor)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3h、72h造成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NaCl组和C1INH组(每组5只大鼠,n=5),观察C1INH对大鼠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心肌补体C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3h及72h后,NaCl组和C1INH组鼠心功能下降,心肌的梗死面积增加,缺血心肌补体C3的表达增加。与NaCl组比较,再灌注72h后,C1INH组心功能改善,心肌的梗死面积减少[(36.28±0.99)%vs(50.58±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1INH组缺血心肌补体C3的表达减少。结论 C1INH通过抑制缺血心肌补体C3的表达而减少缺血再灌所致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GBV-C和HCV的共同感染率,及不同引物和自制DIG标记探针检测GBV-C的效果。方法:定量RT-PCR检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的HCV,RT-nested PCR检测HCV RNA阳性标本中的GBV-C,分析部分标本扩增产物的棱苷酸和氨基酸序列,Southern杂交鉴定GBV-C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结果:211例丙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中,GBV-C 5’-NCR和GBV-CNS3区检出率分别为31.8%和22.8%,总阳性率为35.1%.部分标本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RT-nested PCR获得的检测结果可靠,但序列中存在较高频率的随机突变.自制的GBV-C 5‘-NCR和NS3 DIG标记探针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检测相应的扩增产物。结论:GBV-C 5‘-NCR引物的检测效果优于GBV-C NS3,GBV-C与HCV有较高的共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检测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进行了检测。其中急性丙型肝炎患者15例,慢性丙型肝炎15例,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血清C3、C4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慢性期患者血清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02),且亦低于急性期患者,(P<001,P<002)。结果表明:由于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肝功能受损后可加重免疫病损,使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出现丙型肝炎一系列临床表现,选取患者血清C3、C4水平进行检测,根据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肝脏损害程度、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验证和评价德灵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3、C4的分析性能.方法 根据CLSI系列文件(EP15-A、EP6-A、EP9-A2)和其他相关文献的试验方案,分析DADA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对C3、CA检测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等性能,结果与公认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精密度试验:C3、C4的精密度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3水平,精密度性能均符合临床要求;比对试验:德灵BNⅡ与罗氏Modular系统对C3、C4的检测性能不相当,不能被接受;线性试验:C3检测呈一次线性(R2>95,P<0.05),线性范围分别为0.18~5.1 g/L,C4由于未收集到高值标本而未能进行线性评价试验.结论 德灵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3、C4的主要分析性能基本符合质量目标要求,但仍需进一步的比对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血清补体C3、C4及C5b-9相关性,纳入确诊为STEMI且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75例为STEMI组,及同期体检的经冠脉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冠心病的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外周血循环补体C3、C4、C5b-9水平及三种补体与cTnI,分析血循环补体和cTnI与SET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STEMI患者外周血C3、C4及C5b-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CI后三种补体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三种补体与cTnI呈正相关关系,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关系;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患者,补体水平较高(P均<0.05)。结果提示,补体C3、C4及C5b-9可做为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不同人群血浆中C1qC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结核病人胸水和血浆C1qC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比较C1qC在不同人群和不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LISA技术分别对20例健康对照(HC)、20例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和27例肺结核病人(TB)血浆C1qC的表达水平;随访其中10例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人,检测其血浆中C1qC的表达,观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抗结核治疗前、抗治疗3个月和6个月)C1q C的表达水平;检测16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配对的血浆和胸水上清中C1qC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样本中C1qC的表达水平。结果 C1qC在结核健康对照、潜伏感染者、结核病人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03.8±134.3、507.0±141.2、756.6±261.2(pg/mL)。肺结核病人C1q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和潜伏感染者(P0.001);在10例结核病人中,C1qC在抗结核治疗前的表达水平为769.6±398.8(pg/mL),抗结核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C1q C表达分别为624.4±208.5和444.8±163.8(pg/mL),在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C1qC的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抗结核治疗前的水平(P0.05);C1qC在胸水上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血浆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C1qC在结核患者的血浆中高表达,在抗结核治疗中逐渐下降,并且在结核感染部位表达显著增高。这些结果提示利用ELISA检测血浆和胸水上清中C1q C的表达可用于肺结核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