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研究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管生成又称为血管新生,是指毛细血管从原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血管床的过程。通常存在于胚胎形成和产后组织正常生长的过程中,成年女性生殖系统子宫内膜血管的周期性反复重建和组织受损后正常的修复也有血管生成的参与[1]。在这些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启动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仅随刺激信号的出现开启短暂时间,然后就被关闭。所以,体内血管的生长与抑制处于动态平衡,以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这一状态一旦被打破,即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血管新生性疾病即指与微血管异常生长有关的疾病,表现为血管生成过度和缺陷。自70年代,Folkman提出:“…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之后,肿瘤血管生长的调节机制和抗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解毒祛瘀法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证实中医解毒祛瘀法能够抑制血管生成,调控血管生长基因,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方法]1)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将含有解毒祛瘀法提取液的载体置于7d胚龄的CAM上,作用48h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并予氢化可的松相比较。2)采用家兔角膜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解毒祛瘀法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3)解毒祛瘀法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解毒祛瘀法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复方解毒祛瘀法能够抑制CAM、家兔角膜移植瘤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作用,提示解毒祛瘀法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抗肿瘤多靶点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炜 《江苏中医药》2011,43(3):92-93
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研究证实,中药可在不同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由于缺乏调节端粒酶的机制,因而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抑制端粒酶活性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靶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恶性肿瘤中医药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机制,将有希望成为肿瘤治疗和抗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可致继发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相关性疼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异常、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等有关。近期相关研究提示,血管生成与新生神经纤维的生长存在内在内在联系,即促神经血管生成,并共同影响内异症疼痛的发生。促神经血管形成可能是EMs主要机制之一。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外,中西医亦进行丰富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现代研究提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亦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提供新思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血管生成进行中西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不足或过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益气活血类中药可通过影响血管生成的调节因素,调节血管生成,从而治疗与血管生成异常有关的疾病.文章对近年来益气活血类中药调控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爱云  陶丽  陆茵  林依平  陈文星  周梁 《中草药》2015,46(9):1399-1404
血管异常增生的疾病如肿瘤治疗要抗血管生成,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要促血管生成。肿瘤与缺血后新生血管主要区别在于血管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不同,而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活血化瘀代表中药丹参普遍应用于肿瘤和缺血性疾病。综述近年来对丹参及其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影响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丹参各种成分表现出抗血管生成和促血管生成双重调控作用。丹参对血管生成表现出的调控效应可能与实验条件的不同,丹参成分的多样性,血管生成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病理状态下体内分布的差异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灵芪胶囊(LQC)的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荷瘤小鼠血管生成因子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研究LQC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LQC能够下调血管生长因子COX-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生长。[结论]LQC通过影响COX-2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全球正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衰老及衰老相关性疾病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延缓衰老和减少衰老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成为现代医学亟待面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血管衰老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没有具体而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作为基础病理变化,影响衰老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10.
汉方方剂及生药对NO生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是一种多功能性的介质,在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NO生成异常与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炎症、癌症、免疫异常及血管性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作者以往的关于汉方方剂及生药对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NO生成的调节作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促新生血管生成的抗肿瘤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抗癌中药的使用已成为中医治癌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肿瘤是血管依赖性疾病,抗新生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表明黄芪、当归、人参、红景天、淫羊藿、丹参、莪术、三七、赤芍、柴胡、葛根、瓜蒌、白果、党参等抗癌中药具有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此外,降香、鹿茸、肉桂、川芎、红花等中药也可能具有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这些中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宜谨慎使用,在怀疑有或已有明确肿瘤病灶时当作禁忌;当然,这些中药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组织修复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春丽 《北京中医》2011,(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标,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靶点,阻断肿瘤血管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2]。根据靶点及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分为4类[3],靶向VEGF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R的单克隆抗体、捕捉游离VEGF的Trap和靶向V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正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有效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趋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诱导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是脑缺血后新生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2]。实验研究[3-4]证实,脑缺血损伤时,神经血管细胞内VEGF  相似文献   

16.
杨迪  洒荣桂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104-1106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病人的致死因素^[1]。1971年Folkman^[2]就提出恶性肿瘤的一大特性是无限制地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这一特性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转移的途径主要有:①阻断或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路。  相似文献   

17.
何伟  张亚密  胡勇  佟雅婧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53-1556
肿瘤属新生血管依赖性疾病,肿瘤微环境中不完整新生血管,具有升高肿瘤间质液压,加快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速度,加重肿瘤细胞恶化程度,抑制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多重损害作用。肿瘤微环境新生血管生成及增殖,形态结构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络病学说中的病络过程十分相似,即“络虚”引起“毒损络脉”,络脉生长亢进无度;“结络”“盛络”“横络”“络弛”等病络改变,使新生血管形态结构异常;“络破”引起新生血管功能失常,导致血管高通透性和淋巴管液体滞留。文章通过探讨肿瘤微环境新生血管的中医病络机制,对于明确中药干预肿瘤新生血管的药效方向及机制,提高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血管生成疗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程康 《江西中医药》2004,35(2):56-59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特性密切相关,抗肿瘤血管生成作为治疗肿瘤的一条有前途的途径,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现对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ar,TN)是临床常见甲状腺疾病,指局部甲状腺细胞生长异常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引发TN。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过触诊发现患病率为3%~7%,高清晰甲状腺B超发现患病率为20%~70%[1]。TN广义上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排除并发囊内出血和感染以及甲状腺癌囊性变者[2]。中药已成为防治TN的重要方法。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TN研  相似文献   

20.
血栓可以导致某些致命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而血小板活性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性的病理原因[1-3],因此,血小板活性抑制剂已经被频繁地用于上述疾病的预防。近年来,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栓性疾病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4-5]。沙棘是一种传统中药,已有的报道表明:沙棘总黄酮(TFH,total flavones ofHippophae RhamnoidesL)和山楂总黄酮对降低血脂和调节血脂蛋白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能更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6]。静注沙棘总黄酮可明显增强心衰犬的心脏泵功能和心肌收缩性能,并可明显改善心肌舒张性能,降低外周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