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德清县孕产妇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两类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艾滋病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于2014—2016年对孕产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各1 200人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高危行为情况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和HCV抗体。结果孕产妇中未检出HIV抗体和HC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5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00%;0.58%有配偶以外的其他性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HIV抗体阳性率为0.67%,梅毒抗体阳性率为8.42%,未发现HCV抗体阳性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67%;12.25%近3个月内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15.75%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8.92%最近1年曾被诊断为性病,仅9.08%接受过艾滋病咨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抗体阳性与最近1年曾被诊断为性病存在统计关联(OR=10.091,95%CI:6.312~16.131)。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高危行为持有率高、接受艾滋病咨询或同伴教育比例低、接受艾滋病检测比例低,存在艾滋病流行的风险;孕产妇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文化程度较低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州市男男性行为(MSM)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高危行为发生情况,为落实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或QQ群等招募最近12个月有同性性行为的15~65岁男性,调查艾滋病防治相关知信行水平并检测HIV、梅毒和丙肝(HCV)。结果共调查MSM 400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3.50%。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行为的占75.50%;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40.40%;接受过HIV抗体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占52.75%。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率为2.50%(95%CI:0.96%~4.03%),梅毒阳性率为1.50%(95%CI:0.30%~2.69%),未检出HCV抗体阳性者。结论湖州市MSM人群存在明显的艾滋病防治知行分离现象,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和性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系统收集2013—2018年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服务情况、HIV和梅毒检测资料,分析HIV和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8年共纳入36 072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从2013年的0.56%升至2018年的1.87%,梅毒感染率从2013年的13.32%降到2018年的9.99%(均P0.05)。年龄、婚姻状况、最近3个月是否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最近3个月是否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是否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是否注射过毒品、最近1年是否患过性病、是否梅毒感染均与HIV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312,95%CI:1.028~1.674)、少数民族(OR=1.174,95%CI:1.027~1.342)、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OR=1.456,95%CI:1.354~1.566)、最近1年患过性病(OR=3.318,95%CI:3.087~3.566)、未接受过干预服务(OR=1.568,95%CI:1.465~1.678)和HIV感染(OR=5.021,95%CI:4.109~6.134)是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HIV和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高危性行为和最近一年患过性病是HIV和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州市某医院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状况,分析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2016年湖州市某医院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人,平均(37.82±13.51)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544人,知晓率为68.00%;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471人,占58.88%;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469人,占58.63%。现患梅毒176例,现患率为2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40岁~=2.303,95%CI:1.178~4.503;OR50岁~=3.689,95%CI:1.928~7.056)、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OR=2.094,95%CI:1.420~3.087)是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OR=0.574,95%CI:0.391~0.844)、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OR=0.671,95%CI:0.461~0.975)是保护因素。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与年龄、是否存在高危性行为、是否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男性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3—8月在宁波市城镇和农村抽取400名男性中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率为2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关的因素有:城镇居民(OR=0.138,95%CI:0.072~0.262)、文化程度为初中(OR=3.943,95%CI:1.562~9.954)和高中(OR=5.240,95%CI:1.393~19.719)及月均收入在3 000元及以上(OR=2.331,95%CI:1.036~5.246)。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暗娼、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分别占3.14%、30.00%和25.00%。未检出HIV抗体和HC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25%。结论宁波市男性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均偏低,需针对这类人群特点,开展相应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江苏省20所高校的8 633名江苏籍大一新生,通过艾滋病知识“国八条”问卷在线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态度、性行为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校正知识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7.6%,8个条目的知晓率为59.8%~98.3%.学校类型、民族、母亲文化程度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学生的性态度及性行为具有影响,知识知晓者比不知晓者更倾向于赞成婚前性行为(OR=1.31,95%CI=1.11~1.63),更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OR=1.67,95%CI=1.43~1.92)和接受艾滋病毒抗体检测(OR=4.54,95%CI=3.13~6.52);知识不知晓者已发生性行为比例更高(OR=1.89,95%CI=1.42~2.49);发生过性行为的新生中知识知晓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更高(OR=2.13,95%CI=1.22~3.78).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比例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青年学生达90%的标准.艾滋病知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养成健康的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2014年镇海区校外青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监测数据,为制定该人群合理的宣传和干预策略提供基础。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宁波市镇海区抽取15~24岁不在学校上学的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以及丙肝抗体的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共调查校外青少年465名。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7.2%,“认为不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仅为0.4%,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39.8%,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9%,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28±2.01)岁,检测发现HIV感染者2人。 结论 宁波市镇海区校外青少年知晓率较低,艾滋病防范意识较低,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较早,今后仍需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与干预,同时加大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梅毒的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收集重庆市男性流动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性行为特征信息,并收集血液标本进行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 共调查男性流动人口2 000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2.85%,最近1年与暗娼、临时女性性伴、同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1.33%、16.10%和0.88%,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3.63%、24.03%、35.29%,艾滋病及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0.95%和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暗娼发生性行为(OR = 3.623,95%CI: 1.267~10.366)和梅毒感染(OR = 19.298, 95%CI: 3.397~109.631)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与暗娼发生性行为(OR = 6.072, 95%CI:1.420~25.977)和未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OR = 4.637,95%CI: 1.093~19.667)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晓率较低、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该人群的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年轻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该人群HIV/梅毒感染和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5年对居住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的MSM人群,通过滚雪球方法招募其中的18~24岁者进行人口学和行为学调查,并采集5 mL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不同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的HIV和梅毒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进行分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高危性行为、 HIV和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招募了年轻MSM 2 148人,平均年龄为(21.63±1.85)岁,未婚占97.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1.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4%,同性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5.7%, HIV抗体阳性率为6.8%(147/2 148),梅毒阳性率为6.5%(139/2 14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是大专以下学历、同性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以及最近一年患过性病, OR值(95%CI)分别为1.637 (1.125-2.382)、1.693 (1.167-2.457)、 2.446 (1.311-4.572);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是不知晓艾滋病知识以及最近一年患过性病, OR值(95%CI)分别为9.149 (1.240-67.498)、 8.553 (5.141-14.229);发生同性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是民族为壮族、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最近一年患过性病, OR值(95%CI)分别为1.510 (1.009-2.261)、 1.544 (1.018-2.340)、 0.357 (0.228-0.559)。结论广西年轻MSM人群的HIV、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较高,亟需针对YMSM群体采取有效的艾滋病性病干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中老年男性嫖客商业性行为特征,研究该人群艾滋病知晓情况对商业性行为和HIV感染的影响。方法对低档暗娼场所≥50岁嫖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本社会人口学信息、商业性行为和艾滋病知晓情况,采集5m L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使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761份,中老年嫖客艾滋病防制知识知晓率为26.8%。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相比,最近两周发生性行为(OR=1.60,95%CI:1.26~2.04)、首次找小姐的时间在2005年之前(OR=1.65,95%CI:1.32~2.06)、嫖娼年限≥10年(OR=1.61,95%CI:1.29~2.02)等行为发生的风险更高;最近一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行为(OR=0.69,95%CI:0.55~0.86)和HIV阳性(OR=0.51,95%CI:0.25~1.07)等风险较低。结论广西中老年嫖客艾滋病知晓率较低,知道艾滋病防制知识的中老年嫖客商业性行为具有暴露起点早,时间跨度长,近期性行为较多等特点,但HIV感染率较低,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较少,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对降低HIV感染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VCT门诊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性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4-8月对VCT门诊求询的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结果共收集346份合格的调查问卷及血样,HIV抗体阳性率11.56%,梅毒TPPA阳性率16.48%,RPR阳性率7.23%。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从未使用、有时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09%、52.02%。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插入性行为年龄<18岁(OR=2.544,95%CI:1.0895.532)、最近一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OR=71.431,95%CI:24.3565.532)、最近一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OR=71.431,95%CI:24.356136.781)可能增加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的危险性。结论 MSM人群中危险性行为广泛存在,HIV和梅毒感染均处于较高水平,应积极探索对MSM高危行为的干预技巧和方法,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枣庄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7~2019年哨点监测期内,对符合条件的男性就诊者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查,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男性就诊者1 124例,平均年龄(35.72±11.02)岁,HIV阳性率为0.80%(9/1 124),梅毒阳性率为3.47%(39/1 124),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75%(1 110/1 124),但预防服务覆盖面比较低。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最近3个月与小姐(暗娼)发生过性行为(OR=4.04;95%CI=1.01~16.26)(P0.05);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OR=54.50;95%CI=13.80~215.18)(P0.01);梅毒检测阳性者(OR=14.99;95%CI=3.60~62.32)(P0.01)。梅毒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OR=18.22;95%CI=2.46~135.12)(P0.01);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OR=8.14;95%CI=2.16~30.43)(P0.01);HIV检测阳性(OR=14.99;95%CI=3.60~62.32)(P0.01)。结论对男性就诊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和强度,可有效遏制HIV和梅毒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7-9月在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1044名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以HIV感染状况为应变量,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性行为状况、接受干预服务、梅毒感染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向前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与HIV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的1044名MSM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89.5%),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的肛交比例为63.8%;梅毒感染率为8.5%(89/1044),HIV感染率为12.5%(131/104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OR=1.69,95%CI:1.13~2.5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OR=1.89,95%CI:1.17~3.05)、首次性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OR=3.11,95%CI:1.20~8.02)、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在10个以上(OR=2.24,95%CI:1.24~4.02)、近6个月与女性有性行为史(OR=2.40,95%CI:1.64~3.51)和梅毒感染(OR=4.52,95%CI:2.77~7.38)是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M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发生率、梅毒和HIV感染率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及同性安全性行为影响因素,为降低MSM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郑州市2014-2018年MSM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共监测1 35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率、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6.51%、11.72%,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6-2018年梅毒抗体阳性率呈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8.37,P=0.004);2014-2018年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45%、84.40%、63.46%、69.64%、74.83%,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和异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46.51%、27.8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高中或中专:OR=1.803,95%CI:1.245~2.609、大专及以上:OR=2.103,95%CI:1.491~2.965)、过往接受过艾滋病检测(OR=2.204,95%CI:1.718~2.828)是同性安全性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郑州市MSM人群HIV检出率较高,该人群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镇江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2—9月,在镇江市范围内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及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并采集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共调查456名MSM,77.0%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口交性行为,其中61.0%有多个同性口交性伴;87.1%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其中55.3%有多个同性肛交性伴,14.9%最近1周发生过多次同性肛交性行为;11.3%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34.9%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口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0%,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40.3%,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40.0%,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6.4%。456名调查者均采集血样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初筛HIV阳性人数40人,确证HIV阳性人数35人,阳性率为7.3%(95%CI 5.40%~10.51%);确证梅毒抗体阳性人数为48人,阳性率为10.5%(95%CI7.86%~13.71%);确证HCV抗体阳性人数为2人,阳性率为0.4%(95%CI0.05%~1.58%);确证HIV抗体与梅毒抗体合并阳性人数为4人,合并阳性率为0.9%(95%CI 0.24%~2.2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月收入为1 000~3 000元(OR=0.40,95%CI 0.18~0.87)与HIV感染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江市MSM中无保护性性行为较为普遍,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在该人群中加强包括艾滋病宣传和安全套推广在内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周口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发生状况及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6月对到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调查,并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400人,16~40岁者占81.25%,在婚者占58.2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25%。最近3个月与商业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的224人(占56.00%),有22人(占9.82%)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45人(占11.25%),有4人(占8.89%)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1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的148人(占37.00%);最近1年内接受相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105人(占26.25%)。检测400人,HIV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0.50%;HC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0.25%;梅毒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2.75%。[结论]周口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高,具有较高无保护的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钦州市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的感染状况,探讨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在钦州市辖区内活动的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5.0 mL静脉血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3 148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37.9:1;平均(32.66±7.59)岁;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7%、59.5%和3.6%;女性HCV和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采用注射方式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则明显高于非注射方式吸毒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1岁(OR=9.50, 95%CI:1.25~72.38)、离异或丧偶(OR=1.83, 95%CI:1.06~3.17)、曾经共用针具(OR=2.95, 95%CI:2.06~4.22)和感染HCV(OR=6.43, 95%CI:3.32~12.46)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在婚(OR=0.64, 95%CI:0.42~0.97)和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0.55 95%CI:0.34~0.87)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钦州市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各个因素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山市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感染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内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6年4-7月,共完成有效调查2353人,HIV抗体阳性1人,阳性率为0.04%(1/2353);梅毒抗体阳性54人,阳性率为2.29%(54/2353)。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率为53.89%(1268/2353),电视是其获得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最近1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26.82%(631/2353),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50%(106/2353)。最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比例为40.33%(949/23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过商业性行为(OR=7.127,95%CI:3.144~16.154)、使用过壮阳药物(OR=5.374,95%CI:2.189~13.914)、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或艾滋病咨询与检测(OR=2.202,95%CI:1.211~4.004)以及自我评价有感染风险(OR=3.173,95%CI:1.162~8.667)是促进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中山市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流行强度不高,但存在流行传播的潜在风险,优化和改善宣教干预模式将有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9.
钦州市吸毒人群感染HIV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影响因素,探索该类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措施。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在钦州市辖区内戒毒所及社区招募吸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等相关情况,并采集血样8m L进行HIV、梅毒等抗体检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感染HI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843名吸毒者,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1.89%;HIV、梅毒和HCV感染率分别为4.99%、8.46%和83.67%。近一个月每天注射毒品次数≤3次(OR=0.473,95%CI=0.290-0.772)、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OR=0.606,95%CI=0.381-0.963)、近一年接受过美沙酮治疗或针具交换服务(OR=0.404,95%CI=0.243-0.670)及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OR=0.589,95%CI=0.380-0.913)等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近一个月注射吸毒有共针史(OR=1.628,95%CI=1.058-2.507)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控制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疫情发展,关键在于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或清洁针具交换等项目,促进其行为改变,降低注射吸毒共针率,提高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8名农村外来妇女的血液,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抗体、梅毒(TP)抗体,抽取其中部分人进行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ABP)问卷调查,并选取当地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山东省外来妇女HIV感染率为0.59%,并合并乙肝、丙肝、梅毒等相关疾病的感染.外来妇女对HIV经性、血液、母婴途径传播的知晓率为33.52%~44.79%;12.29%有输血、献血史,37.99%有婚前性行为,6.70%有婚外性行为;农村外来妇女艾滋病知晓情况明显低于当地妇女,而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高于当地妇女.结论 外来妇女中存在HIV、HBV、HCV、梅毒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以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