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及自身免疫学特点,提高临床对PBC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临床及病理确诊的131例PBC患者AMA阴性为A组,AMA阳性为B组.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合并症、主要临床表现、免疫生化指标、抗核抗体(ANA)、抗gp210、抗sp100等.结果 131例患者中,A组19例,占14.5%,A组除IgG、IgM较B组升高略低[分别为(8.6±2.7) g/L比(12.0±5.5) g/L、(4.2±0.6) g/L比(4.8±2.5)g/L,P<0.01或<0.05]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A检查A组以核包膜阳性和多核点阳性为主,B组以着丝点阳性为主.抗gp210、抗sp100阳性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中ANA阳性及抗gp210、抗sp100阳性有助于AMA阴性PBC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特征、免疫学改变及确诊所需时间,提高对PBC的认识.方法 收集PBC患者共36例,按每6年为一时间段分成两组,其中第一时间段组(1996年6月至2002年5月)9例,第二时间段组(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27例,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BC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常见症状为黄疸、皮肤瘙痒、乏力.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升高.30例(83.3%)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亚型-Ⅱ(AMA-M2)阳性.确诊时,第一时间段组Child-Pugh分级A级0例,B级3例,C级6例;第二时间段组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0例,C级4例.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移植1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PBC(Child-Pugh A 级)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症状或有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表现.对ALP、GGT升高或(和)AMA-M2、GP210、SP100阳性患者要考虑PBC可能.对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女性筛查肝功能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完善肝脏组织学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PBC.  相似文献   

3.
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在85例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2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例,AIH/PBC重叠综合征11例,不明原因肝损伤3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Ⅱ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肝胞浆I型抗体(LC-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等。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NA、SMA、抗LKM-1、抗LC-1、抗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2.9%、11.8%、5.9%、11.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NA、AMA、AMA-M2阳性率为86.4%、100%、95.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检测出ANA2例。AIH/PBC重叠组检测出ANA7例,AMA6例,SMA2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检测出ANA9例,AMA1例。结论: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本院12例无症状PBC患者一般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学等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性PBC血清生化指标以ALP、GGT升高为主,免疫学以AMA及AMA.M2阳性为主,ANA、RF亦为阳性,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微。结论对无症状、不明原因的ALP、GGT升高者应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筛查,阴性时行肝脏组织学检查,可对PBC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刘妍  闫惠平  张欣  冯霞 《现代保健》2011,(16):68-68
目的 探讨抗gp21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PBC患者100例,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50例献血员(BD)作为正常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印记法检测抗gp210抗体.结果 100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60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00例,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3例.PBC患者抗gp210阳性33例(阳性率33%),AIH患者抗gp210阳性8例(阳性率13%),HBV、HCV、BD组均阴性.结论 抗gp210抗体阳性有助于PBC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特征,提高临床病理学方面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76例患者免疫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PBC患者免疫功能检查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最高,有64例,占84.2%;其次为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53例,占69.7%;抗核抗体(ANA)阳性46例,占60.5%。21例肝穿患者中I期4例,I一Ⅱ期6例,Ⅱ期1例,Ⅱ一Ⅲ期5例,Ⅲ期1例,Ⅲ~Ⅳ期4例。其中纤维组织增生17例,假小叶形成4例,小胆管改变最明显;肝细胞改变[碎片状坏死(4例)、点状坏死(15例)、灶状坏死(6例)、水肿(18例)、部分嗜酸变(4例)、淤胆(4例)和肉芽肿(5例)等]也是特征性表现。结论PBC患者的AMA和(或)AMA—M2阳性有助于诊断PBC,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可用于进一步确诊该病及组织学分期,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S)患者与病毒性肝病患者检测自身抗体与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病患者和健康检查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并测定每位患者的肝功能。结果 ALDS组中抗核抗体(AVA)的阳性检出率(88.2%)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肝病自身抗体时ALDS组中线粒体抗体(AMA)的检出率为65.7%,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组的0.6%(P0.01)。在肝病自身抗体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为47.2%,明显高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的17.1%,但PBC组的AMA阳性率为95.7%,则显著高于AIH组。AIH的ANA的核型主要为颗粒型;PBC为着丝点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为核膜型;病毒性肝病则未见特定荧光核型。在ALDS组与病毒性肝病组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免疫球蛋白(Ig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对ALDS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ALDS的诊断可结合自身抗体检测与肝功能的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199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山东省 199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76例 ,采集血清标本 86 1份 ,采集率为 48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 5 9 12 % (5 0 9/ 86 1)和 10 34% (89/ 86 1) ,两者全部阴性者占 30 5 4% (2 6 3/ 86 1)。1337例麻疹暴发疑似病例 ,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8 81% (32 7/ 5 5 6 )和 14 5 7% (81/ 5 5 6 ) ;439例散发疑似病例分别为 5 9 6 7% (182 / 30 5 )、2 6 2 % (8/ 30 5 )。首次在 1例典型麻疹确诊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 1株麻疹野病毒株。ELISA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用于麻疹的血清学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 ,其结果与血清标本采集时间及麻疹疑似病例的最终分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PS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20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有肝功能酶谱的不同程度升高,血清1gG和1gM升高,8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2,AMA-2)阳性,其中6例抗核抗体(antinuelear an-tibod-Y,ANA)阳性,2例核心蛋白gp210抗体(gp210)阳性.20例肝穿刺活检示均有小胆管损害,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纤维化程度从S2到S4.结论 PBC、PS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中主要累及女性,在临床及病理组织学上兼有PBC、PSC、AIH的特点,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伴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PBC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于本院经肝活检诊断明确的244例PBC患者(早期PBC患者208例,进展期PBC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8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早期PBC患者进行分析。对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例PBC患者就诊时已发现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在进展期PBC患者中比例(22.2%,8/36)明显高于早期PBC患者(4.8%,10/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伴静脉曲张较无静脉曲张患者有更多肝脏疾病特征。早期PBC患者中伴静脉曲张的患者较不伴静脉曲张患者年龄大,且碱性磷酸酶(ALP)比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比值和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的升高及血小板计数的降低与PB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但Mayo风险评分并未表现相关性。在早期PBC患者中,ALP比值升高及血小板计数降低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进展期PBC患者Ig G水平升高与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无食管静脉曲张的早期PBC患者,高ALP比值及低血小板计数与随访期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呈显著相关性(P0.01,P0.05),按相关危险因素分组分析,发现诊断时ALP比值≥1.9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高于ALP比值1.9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时ALP比值升高以及随访期间血小板计数下降对于早期PB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的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标志及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以乏力(33/37,89.18%),纳差(34/37,91.89%),黄疸(29/37,78.37%)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皮肤瘙痒(12/37,32.43%)为首发症状。肝功能改变ALP、GGT升高较ALT、AST明显,TBIL升高以DBIL为主,GLB、CHO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检查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结论 PBC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血清中ALP、GGT、DBIL、GLB、CHO升高及AMA-M2阳性,有助于PBC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 1999年某地出现的一批先有腹泻病症状后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患者进行血清学调查和诊断。方法 使用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 -溶血素(Hly)和EHECO15 7脂多糖 (LPS)为抗原 ,对采集自 4 2例肾衰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蛋白印记试验。结果 EHEC Hly的检测发现 ,IgG抗体阳性 2 1份 ,阳性率5 0 .0 % ;IgM抗体阳性 16份 ,阳性率38.1% ;在 11份标本中同时检测到IgG和IgM抗体 ,阳性率2 6 .2 % ;检测到IgG或IgM抗体阳性的标本 2 6份 ,阳性率 6 1.9%。EHECO15 7LPS的检测发现 ,2 4份标本分别检测到IgG和IgM抗体 ,阳性率各为 5 7.1% ;在 2 9份标本中检测到IgG或IgM抗体 ,阳性率6 9.0 % ;在 2 0份标本中检测到IgG和IgM抗体 ,阳性率4 7.6 %。在 4 2份血清标本中同时检测到EHEC Hly和O15 7LPS的特异性抗体的标本 2 2份 ,阳性率 5 2 .4 % ;检测到EHEC Hly或O15 7LPS的特异性抗体的标本 34份 ,阳性率81.0 %。结论 结合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结果、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分析 ,可以认为这些患者感染了EHECO15 7∶H7。在分离不到病原菌的情况下 ,检测患者血清标本的EHEC Hly和 /或EHECO15 7LPS的特异性抗体 ,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其他相关人员血清中IgM和IgG抗体产生情况。 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全血并及时分离血清,采用ELISA和胶体金法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血清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采用ELISA对密切接触者和其他相关人员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用ELISA和胶体金法进行抗体检测,42例确诊病例的阳性情况为:采样日期从第二周起,不论是IgM还是IgG的阳性率均出现增长,第15~35 d组,阳性率最高,IgM抗体阳性率ELISA和胶体金法分别为72.7%与36.4%,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与90.9%。用ELISA检测,8例无症状感染者为IgM阳性5例(62.5%)和IgG阳性5例(62.5%)。密切接触者为IgM阳性1例(1.7%)和IgG阳性2例(3.4%)。其他相关人员为IgM阳性1例(2.0%)和IgG阳性2例(4.1%)。ELISA IgM、胶体金IgM、ELISA IgG以及胶体金IgG试验检测出阳性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至采样日期的间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6、14、12、13 d。ELISA与胶体金法比对,IgM抗体检测的Kappa值为0.614,IgG的Kappa值为0.716。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从第二周起出现显著增长,不同类型人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与胶体金法比较中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4-2018年济宁市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情况,为MP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01/2018-12间在济宁市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门诊及住院部)为调查对象,入院后采集患儿静脉血1~2 ml,采用IFA法进行检测MP IgM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筛选后共纳入19 352例调查对象,MP IgM阳性病例共4 429例,总阳性率为22.89%(4 429/19 352)。2014-2018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MP IgM阳性率分别为18.78%(742/3 952)、19.61%(731/3 728)、22.12%(816/3 689)、24.56%(963/3 921)和29.98%(1 177/4 062)。趋势卡方显示2014-2018年期间,MP IgM阳性率有随年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MP IgM阳性率分别为11.47%(488/4 256)、30.77%(1 771/5 755)、26.45%(1 337/5 054)和19.43%(833/4 287),不同季节对比显示,MP IgM阳性率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和女童MP IgM阳性率分别为21.24%(2 304/10 847)和24.99%(2 125/8 505),且女童MP IgM阳性率高于男童(P0.05)。1岁组、1~3岁组、4~6岁组和7~14岁组MP IgM阳性率分别为10.98%(231/2 104)、24.83%(1 456/5 863)、27.68%(1 668/6 025)和20.04%(1 074/5 360),不同年龄组MP IgM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宁市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率高,夏秋季为高发季节,4~6岁组儿童及女童更为常见。加强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峰时段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监测及防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儿童和青春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下称慢甲炎 ) 37例。其中 2 4例强甲状腺组织针吸活检确诊 ,13例根据临床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TA)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AMA)测定为强阳性确诊。此 37例患者测定甲状腺功能正常者 2 7例 ,降低者 10例。 2 4例针吸活检证实的慢甲炎患者中 ATA、AMA阳性 9例 ,阴性 15例。本文初步探讨了ATA、AMA和针吸活检对儿童和青春期慢甲炎的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试验室检查对胎儿宫内TORCH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孕检的孕妇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同时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观察试验室检查诊断胎儿宫内TORCH感染的准确性,分析超声对宫内感染胎儿发育的预测价值。结果 110名胎儿中,确诊发生宫内TORCH感染者18例,感染率为16.36%;110名孕妇中,血清抗TORCH IgM抗体阳性20例,阳性率18.18%;感染孕妇血清IL-6、IL-8、TNF-α、CRP和IgM水平均高于未感染孕妇(P<0.001);血清IL-6、IL-8、TNF-α、CRP和IgM水平对胎儿宫内TORCH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2.5%、84.9%、75.3%、68.7%、80.2%特异度为80.3%、78.5%、70.1%、73.2%、78.8%,诊断指数159.3%、165.2%、142.6%、135.2%、160.5%;通过超声对确诊为宫内TORCH感染胎儿进行诊断,发现发生胎儿发育异常者4例,其中包括脐膨出1例,单脐动脉肾盂积水1例,发育迟缓2例,与胎儿出生后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IL-6、IL-8、TNF-α、CRP和IgM水平对胎儿宫内TORCH感染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结合超声影像学结果可预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瑜霞 《现代医院》2004,4(8):55-55
目的 了解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 (HBV)、丙型肝炎 (HCV)和丁型肝炎 (HDV)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用相关的试剂盒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2 17例体检人员HbsAg的阳性率为 8 3% ,抗 -HBs阳性率为 5 7 6 % ,抗 -HCV阳性率为 1 8% ,抗 -HDV(IgM ,IgG)阳性率为 0 99%。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 ,同时也存在丙型、丁型肝炎的感染 ,提示我们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人群疑似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血清MP抗体阳性检出率。方法 应用美国GenBio公司生产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剂 ,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 结果  6 6 1例患者血清 ,检出抗 -MPIgM阳性 1 79例 ,检出率为 2 7.0 8% ,抗 -MPIgG阳性 2 5 8例 ,检出率为 39.0 3% ,抗 -MPIgM和抗 -MPIgG二项同时阳性 1 2 4例 ,检出率为 1 8.75 %。 <3岁~ 1 4岁以上不同年龄组抗 -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 3.0 9% (2 2 /1 6 8)、2 9.79% (73/2 4 5 )、37.73% (80 /2 1 2 )、1 1 .1 1 % (4 /36 ) ;抗 -MP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 0 .2 3% (34/1 6 8)、31 .4 2 % (77/2 4 5 )、6 0 .84 % (1 2 9/2 1 2 )、5 0 % (1 8/36 ) ;二项同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 .76 %(8/1 6 8)、1 8.77% (4 6 /2 4 5 )、31 .0 8% (6 6 /2 1 2 )、1 1 .1 1 % (4 /36 )。结论 各年龄组患者均可检出MP抗体阳性结果 ,青少年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 ,至成人时抗 -MPIgM阳性检出率显著下降 ,而抗 -MPIgG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AIH、PBC、PSC)患者血清中出现的ANA、ASMA、AMA抗体,并对AMA-M2亚型、抗SLP/LP、抗LKM-1、抗LC-1肝病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为61.97%,抗体的滴度水平1∶100,在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型中,AIH主要以颗粒型、均质型为主,PBC主要以核膜型、着丝点型为主。在AIH中,抗SLP/LP、抗LKM-1、抗LC-1、AMA-M2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2.50%、4.17%、4.17%。结论利用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帮助诊断和鉴别不明原因的肝脏疾病,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栓塞多项血清酶浓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4 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血清中 8项酶浓度变化的测定 ,探讨血清酶浓度的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Backman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酶学诸指标。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肺栓塞组 2 2例 (5 0 0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值、17例 (38 6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值、16例 (36 4 %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及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值、15例 (34 1% )血清γ -谷氨酰转移酶 (γ -GT)值、9例 (2 0 5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T)值及肌酸肌酶 (CK)值、7例 (15 9% )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 (CK -MB)值均高于正常上限。与对照组比较 ,AST、HBDH升高 ,统计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LDH、γ -GT升高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余指标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AST、HBDH、LDH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梗死时 ,血清中三者活力显著升高。各种肝脏疾病时 ,AST、LDH亦可升高。肺栓塞时 ,此三项指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且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