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956~1988年共收治骨肿瘤和瘤样病变1348例,其中恶性骨肿瘤621例(占46.07%);良性骨肿瘤522例(占38.72%);瘤样病变205例(占15.21%)。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骨瘤,骨巨细胞瘤Ⅰ、Ⅱ级,软骨瘤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转移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骨巨细胞瘤多见;瘤样病变以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见。良恶之比为1:1.19,并分析了恶性骨肿瘤发生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骨肿瘤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观察TALP和BALP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4例骨肿瘤患者血清TALP和BALP进行检测,将所有患者分成10~岁、20~岁和50岁以上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按骨肿瘤性质进一步分成骨肉瘤及尤因肉瘤组、其他恶性骨肿瘤组、良性骨肿瘤组、骨巨细胞瘤组和骨转移瘤组,每一年龄组均设立正常对照组,对各组血清TALP和BALP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岁组TALP和BALP在各肿瘤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岁组中骨肉瘤及尤因肉瘤组和骨转移瘤组TALP和BALP与良性骨肿瘤组、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其他恶性骨肿瘤组与良性骨肿瘤组、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各组间TALP和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ALP和BALP测定在10~岁年龄组对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20~岁年龄组骨肿瘤患者血清TALP和BALP升高有助于恶性骨肿瘤的诊断;血清TALP和BALP的检测在50岁以上骨肿瘤患者中无助于肿瘤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骨肿瘤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观察TALP和BALP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4例骨肿瘤患者血清TALP和BALP进行检测,将所有患者分成10~岁、20~岁和50岁以上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按骨肿瘤性质进一步分成骨肉瘤及尤因肉瘤组、其他恶性骨肿瘤组、良性骨肿瘤组、骨巨细胞瘤组和骨转移瘤组,每一年龄组均设立正常对照组,对各组血清TALP和BALP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岁组TALP和BALP在各肿瘤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岁组中骨肉瘤及尤因肉瘤组和骨转移瘤组TALP和BALP与良性骨肿瘤组、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其他恶性骨肿瘤组与良性骨肿瘤组、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各组间TALP和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ALP和BALP测定在10~岁年龄组对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20~岁年龄组骨肿瘤患者血清TALP和BALP升高有助于恶性骨肿瘤的诊断;血清TALP和BALP的检测在50岁以上骨肿瘤患者中无助于肿瘤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骨肿瘤问答     
一、常见的骨肿瘤有哪些? 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瘤、巨细胞瘤、软骨肉瘤、尤文氏瘤等。亦有一部分属于转移性骨肿瘤,多见于中老年胃癌、肝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患者转移到骨骼所致。按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又可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  相似文献   

5.
1 引言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一种骨肿瘤。一般认为这种骨肿瘤是良性的,曾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但是按良性骨肿瘤的常规方法治疗后却容易复发。近年来,人们将骨巨细胞瘤放在良、恶性之间,实际上它是一种中间性或侵袭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2000-2011年我们应用高频彩超检查骨肿瘤并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探讨不同组织类型骨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骨肿瘤符合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2011年在我科应用高频彩超检查的骨肿瘤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45岁,病灶位于股骨7例、膝关节3例、胸骨2例、髂骨2例、肋骨1例、脊柱1例、肘关节1例、胫骨1例;本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恶性骨肿瘤11例(成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骨纤维瘤2例、股骨巨细胞瘤2例),良性骨肿瘤7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软骨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  相似文献   

7.
46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为常见的骨肿瘤,国内统计占骨肿瘤的11.9%~16.1%,几乎占良性骨肿瘤的20%。它的性质可分为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局部手术刮除极易复发。在发展过程中可发生肺和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上虽属良性,但可发生转移,因此巨细胞瘤是一种特殊属性的肿瘤,有时诊断困难。为了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水平,结合我们遇到的46例病例,对各种X线征象的产生及其演变等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及转移性,原发性骨肿瘤有良。恶性之分。绝大多数良性骨肿瘤不用放射治疗,仅有骨巨细胞瘤及血管瘤等采用放射治疗。通常实施放射治疗的主要是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对放疗敏感的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尤因肉瘤、原发于骨的恶性淋巴瘤及骨髓瘤等,可首选放疗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此外,大多数恶性骨肿瘤应首选外科根治性切除,辅以术前或术后放疗,对那些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及骨转移癌的患者可行姑息放疗,以减轻症状。放射治疗是采用高能射线治疗肿瘤,射线均具有穿透性及组织损伤性,射线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强,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端粒酶活性高低与骨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TRAP方法和改进的TRAP印染方法,对骨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骨肉瘤80 6%(29/36例),骨巨细胞瘤80 0%(20/25例),软骨肉瘤85 7%(6/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0%(2/2例),横纹肌肉瘤100%(2/2例),脊索瘤100%(3/3例),另有9例骨软骨瘤检测,仅有1例(111%)阳性.同时检测17例患者的肿瘤旁肌肉组织或软组织,均未发现有阳性.结论:端粒酶活性与骨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诊断恶性骨肿瘤、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98年3月~2000年1月对3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分析,以探讨CDFI、DSA对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30例为本院收住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定为骨骼病变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3.83±6.23岁(9~66岁)。其中骨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小圆细胞肉瘤各2例,骨纤维肉瘤、恶性骨母细胞瘤各1例,骨转移癌7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慢性骨髓炎4例。病变部位:骨盆10例,脊柱3例,股骨11例,胫骨3例,肩胛骨、…  相似文献   

11.
骨巨细胞瘤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之德  沈建中 《上海医学》1994,17(12):699-702
报告1973年10月至1991年3月本院共收治50例骨巨细胞瘤。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12例,占24%。骨巨细胞瘤采用抓刮植骨术复发率40%。文章讨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恶性骨巨细胞瘤,赞同Mc Grath将恶性骨巨细胞瘤分为三类:I.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Ⅱ.发展性恶性骨巨细胞瘤。Ⅲ.继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对发展性恶性骨巨细胞瘤更要提高警惕和重视,定期随访和注意恶性趋势。一旦有恶性表现立即果  相似文献   

12.
影像学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X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均行X线检查,39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表现。结果:53例中良性骨肿瘤11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软骨瘤5例),恶性骨肿瘤25例(骨肉瘤14例,软骨肉瘤4例,尤文氏肉瘤2例,脊索瘤3例,淋巴肉瘤2例),转移瘤5例,肿瘤样病变1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8例,骨囊肿4例)。结论:合理应用X线平片、CT、MRI3种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肿瘤,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35例骨肿瘤穿刺组织的肿瘤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恶性骨肿瘤DNA含量高于良性,良恶性之间差异非常显著。骨巨细胞瘤DNA指数广泛分布在良恶性之间,显示出“中间性肿瘤”的特征。骨巨细胞瘤复发组含量显著高于无复发组,提示DNA含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术前穿刺DNA含量分析,有助于对肿瘤增殖能力的了解,作为术式选择,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预后估计的参考。穿刺DNA图像分析法的开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占全部骨肿瘤的20%,中国人发生率是欧美的3倍。该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但局部侵袭性强,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部分良性骨巨细胞瘤可发生远处转移,具有潜在恶性,常规手术治疗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骨肿瘤切片。结果表明,各亚型和各组织学分级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PCN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的部分细胞核呈PCNA阳性,提示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性细胞,而部分多核巨细胞是由这些肿瘤性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来。软骨肉瘤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骨肉瘤的软骨母细胞型。  相似文献   

16.
全宏  马质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85-2285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幼稚的黏液样间胚叶细胞,占良性骨肿瘤的2.31%,占骨肿瘤的1.04%,具有分化成软骨和产生胶原纤维的特性.多见于青少年,10~30岁发病者约占80%.以四肢长管状骨多见,锁骨罕见.骨巨细胞瘤常见,占原发骨肿瘤的9.3%,占良性骨肿瘤的18.4%.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局部破坏性强,生长活跃,术后易复发,多为良性,好发于长管骨的骨端,锁骨较为罕见.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因其影像学上部分特点与骨巨细胞瘤相似,鉴别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8年间5例锁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误诊为骨巨细胞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恶性骨肿瘤尤其是骨肉瘤的治疗中 ,对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行瘤段骨瘤外解剖 ,并用微波对肿瘤进行原位灭活是保肢的重要手段。我院自 1996~ 1999年采用该术式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 32例 ,经初步随访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骨肿瘤患者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12~6 2岁 ,平均 2 4 .6岁。肿瘤位于股骨下端 17例 ,胫骨上端 15例。骨肉瘤 19例 ,骨巨细胞瘤复发 5例 ,软骨肉瘤 4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例 ,骨旁骨肉瘤 2例。Enneking分级均在Ⅱb 以内。1.2 方法1.2 .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检查 ,包…  相似文献   

18.
许丽艳  张盈华  齐继峰  张利朝  殷缨 《医学争鸣》2001,22(14):1257-1257
0 引言 有关人体内微量元素、一氧化氮变化与疾病之间关系曾有许多报道 ,但对恶性骨肿瘤疾病与微量元素及一氧化氮之间的关系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对 2 9例恶性骨肿瘤病人血清铜、锌、NO与正常人相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标本收集于 1998年 7月 - 1999年 12月西京医院的 2 9(男 16 ,女 13)例住院患者 ,年龄 16~ 72岁 ,平均年龄5 9.3岁 .其中 ,软骨肉瘤 3例 ,骨肉瘤 5例 ,骨巨细胞瘤 ( ~ 级 ) 6例 ,骨髓瘤 4例 ,骨淋巴肉瘤 3例 ,滑膜肉瘤 2例 ,转移性骨肿瘤 6例 .对照组 2 5 (男 11,女 14)例 ,系骨质增生患者 .…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骨肿瘤瘤段切除、体外煮沸灭活再植术治疗1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4~57岁,平均29岁。股骨下段8例,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段5例,胫骨中上段3例,肱骨下段1例。左侧10例,右侧8例。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骨母细胞瘤2例,骨纤维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  相似文献   

20.
钟小青  徐兰凤 《右江医学》2001,29(6):544-545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骨端肿瘤 ,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多见 ,桡骨远端、肱骨近端次之 ,且良性也有复发、转移恶变。胎儿骨移植术是目前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缺损的一种新医疗技术 ,为治疗骨肿瘤病人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我院 1994~ 2 0 0 0年成功地为 2 2例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病人施行骨移植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0例 ;年龄最大 48岁 ,最小 10岁 ,平均年龄 2 3.7岁。其中骨巨细胞瘤11例 ,软骨粘液纤维瘤 8例 ,动脉瘤骨囊肿 3例。骨缺损范围较大的 13例分别植入 7个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