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是美国进行基本战斗训练的新兵发病和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腺病毒_4(ADV-4)和腺病毒(ADV-7)引起。1966年开始的腺病毒监测计划表明ADV-4疫苗安全,在减少因ADV-4感染的ARD方面是有效的,但对ADV-7所致的ARD基本无效,故降低ARD发病率有限。1970年制备ADV-7疫苗,可与ARD-4疫苗同时应用,为控制新兵ARD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成本效益分析是将发展疫苗、试验、购置及使用经费与疫苗接种所获效益进行比较。效益系计算疾病所需费用,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为病人管理、药物和医疗供给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兵在基础训练中损伤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 886名陆军新兵 ,分别在训练的第 1、第 2、第 3个月由相关专业的医师对新兵训练伤进行会诊并登记。 [结果 ]训练伤的总发生率为 13 9% (12 3 /886) ,其中在训练的第1、第 2、第 3个月训练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5 4% (4 8/886)、5 9% (5 2 /886)和 2 6% (2 3 /886)。而 5km越野在上述三个训练时期损伤发生率分别为 2 8% (2 5 /886) ,5 1% (4 5 /886)和 2 3 % (2 0 /886)。训练伤主要发生在下肢。 [结论 ]最容易引起训练伤的科目是 5km越野 ,损伤最常见的类型是疲劳性骨折、膝关节滑囊炎。训练初期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要领未掌握 ,而在后期则主要是技术要领未掌握和体力不足  相似文献   

3.
新兵正步训练致胫骨骨膜炎37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骨膜炎是新兵正步训练中最常见的训练伤之一。我们对某部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2月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发生的 37例新兵正步训练致胫骨骨膜炎进行了调查 ,并就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为某部参加正步训练的新兵共 310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7~ 2 0岁 ,入伍时间为 1~ 4月。方法为新兵集训期内 ,由新兵营军医全程跟踪部队训练 ,对可疑病例逐一送上级医院会诊 ,并作登记。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会诊结果 ,依据“军事训练伤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及X线辅助检查确诊。2 结果    310例参加正步训练的新兵中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接种EV71疫苗对成都市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6-08-20/2017-08-20期间接种过EV71疫苗的6月龄~5岁儿童为接种组;同期未接种过EV71疫苗的儿童为对照组。比较接种EV71疫苗组与未接种组手足口病发病、住院、重症、EV71肠道病毒感染的差异,使用SAS 8.1软件、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生存分析K-M法分析接种与未接种组重症病例发生时间差别。结果较低接种率下,手足口病防控效果不明显,仅在12~23月龄手足口病住院发生率接种组(0.04%)低于对照组(0.25%)(χ~2=77.29,P0.01)。接种不同剂次EV71疫苗分类分析提示:2剂次接种后手足口病住院发生率(0.07%)低于1剂次接种住院发生率(0.13%)(χ~2=9.73,P0.01),K-M分层分析提示2剂次接种组重症发生所需要时间长于1剂次接种的时间,长于未接种组的时间(χ~2=7.31,P0.01)。结论本次研究观察时间仅1年,接种率低,显示防控效果不明显,仅在12~23月龄住院发生率接种组低于对照组,2剂次接种效果好于1剂次,EV71疫苗接种可延长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的时间。应持续推广EV71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减轻疾病负担,降低因手足口病住院或重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情况,为进一步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参加3个月基础训练的驻济南武警新兵训练伤总发生率,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周发生率,训练1000h训练伤发生率及6种常见的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率。结果823名武警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32.8%,训练1000h发生率(人次·1000h-1)为1.04;第4、7周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率最高;6种常见的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中,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发生率最高(0.20);应力骨折发生率为1.46%;训练伤共导致缺失3%的训练时间,主要由骨的应力性损伤所致。结论在新兵基础军事训练期间,应重点预防骨的应力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年麻疹流行的特点,进行有效地预防。[方法]对在我院2001年1月~2006年4月,5年间住院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的确诊患者236例进行监测,调查其发生的年龄、时间、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发生年龄:最小者为3个月,最大者62岁,8个月之前的婴儿发生率较高,其中3~8个月占21.61%;1岁以内者占33.05%,其中,以农村、城郊未接种疫苗者、伴先天疾病、营养不良者为主;1~7岁占24.9%;成人发病率高,14岁以上39.83%,多为新入学大中专学生及流动人口。发生的时间:1~7月都有病例发生,高峰在3~4月,占45.34%。疫苗接种情况,未接种者50.85%,所有患者均未复种。[结论]婴幼儿发病率高,提示麻疹疫苗接种的月龄应提早,不宜定在8个月之后。疫苗漏种率高,应加强农村、城郊及流动人口的疫苗接种率。成人发病率高,尤其是学生及流动人口,应进行疫苗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7.
寒区某部新兵依新训练大纲施训训练伤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的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实施后 ,我们针对新大纲的变化 ,对寒区新兵训练伤发生规律及其致伤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某部 2 0 0 2年度新兵16 0 0名 ,男性 ,年龄 17~ 2 2岁 ,平均 18.6岁。 (2 )方法 :召开各级主管训练人员座谈会 ,制定统一调查表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就诊的新兵 ,询问伤史及查体。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诊断 ,进行个案调查登记后汇总分析。2 结果  (1)新旧大纲训练伤发生率和种类比较 :由表 1看出 ,2 0 0 2年新兵实施新大纲训练中训练伤发生率为 11.…  相似文献   

8.
华北某部新兵膝部损伤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部损伤是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发生率较高的训练伤 ,给部队正常训练和战士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解新兵膝部损伤的发病率及分布特征 ,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措施 ,我们对驻华北某部1998~ 2 0 0 0年度新兵在基础训练阶段造成膝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某部参训的 10 2 5名新兵 ,均为男性 ,年龄 16~ 2 1岁。训练内容包括队列训练、5km越野、器械训练、投弹和 4 0 0m障碍等。时间为 3个月的基础训练阶段。 (2 )方法 :根据伤员就诊、定期巡诊和转诊反馈的资料 ,严格按照《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国产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力求提高全程免疫率。方法 :对 2 0 0 2年 5月 1日~ 2 0 0 3年 4月 30日因被咬 (抓 )伤来门诊接种疫苗者 ,密切观察每针次疫苗接种后的各种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详细调查记录。结果 :观察期内共计接种狂犬病疫苗 10 2 7人 ,发生各种反应 35例 ,反应发生率 3.4 1%。反应的特征为少年儿童和中学生年龄组反应率高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年龄组 ;第 2、 3针次反应率高于第 1、 4针次反应率 ,第 5针次无不良反应发生。局部反应为 3.0 2 % ,全身反应率为 0 .39%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所有反应病例经对症处理或抗过敏治疗后 ,能继续接种 ,观察者全程免疫接种率 10 0 %。结论 :接种前详细询问接种对象过敏史 ,提前给予抗过敏药物并遵守接种后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前充分摇匀缓慢注射可有效地降低反应发生率 ,提高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200 1年 8~ 10月 ,日土县阿汝村发生一起经实验室证实的麻疹爆发 ,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阿汝村共 4 31人 ,2 0 0 1年 8~ 10月发生麻疹15 3例 ,罹患率 35 5 % ;死亡 1人 ,死亡率 0 2 3% ,病死率 0 6 5 %。发病年龄最小的 2月龄 ,最大的 72岁。 15 3例患者均无麻疹疫苗接种史。采集 12例患者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 (试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提供 ) ,均为阳性。阿汝村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 ,交通不便。当地10~ 2 0年未发生过麻疹 ,多年未接种过疫苗。发生疫情后报告不及时 ,致使 8~ 10…  相似文献   

11.
新兵基础训练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新兵基础训练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于 2 0 0 0年 1月 ,对某部新兵基础训练的初、中、后三个阶段发生的损伤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  ( 1)对象 :为某部 2 0 0 0年入伍新兵 ,共 886人 ,均为男性。训练科目为基础训练的全部项目。训练时间的安排 ,第 1个月 (初期 )为适应性训练阶段 ,第 2个月 (中期 )为强化提高训练阶段 ,第 3个月 (后期 )为巩固提高阶段。 ( 2 )方法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 ,由相关专业的中、高级医务人员组成调查组 ,每 2周下部队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然后按不同训练时期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8年 9月~ 1999年 12月在上海市卢湾区和扬州市广陵区 ,对我国用Oka株和日本工艺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观察 ,并以日本生产的VZ 0 5疫苗和安慰剂作对照。用 5批国产疫苗接种 46 8人 ,发生低热反应 10 2人 (2 1 79% ) ,中热反应 5 0人 (10 6 8% ) ,强热反应 3人 (0 6 4% ) ;日本VZ -0 5疫苗接种 5 9人 ,发生低热反应 6人 (10 17% ) ,无中、强反应。用 5批国产疫苗接种免疫前抗体阴性者 2 5 1人 ,抗体阳转 2 31人 ,平均阳转率为 92 0 3 % (84 0 0 %~ 98 0 0 %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5 5 8 46~ 1:112 9 47;而日本VZ 0 5疫苗的阳转率为 89 80 % ,GMT为 1:112 6 10。用 5批国产疫苗 (1剂 )接种免疫前抗体阳性者 ,接种后抗体滴度明显上升 ,GMT比免疫前提高 3 34倍。此结果表明 ,国产疫苗反应轻微 ,安全性好 ,免疫原性亦好。水痘疫苗病毒对密切接触者无传播性  相似文献   

13.
某部2002年度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某部队 2 0 0 2年度按新大纲训练后训练伤的发生规律 ,为预防和减少训练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 ,对新疆某部队 385 0名军人 1年中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部 2 0 0 2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 1 1 .8% ,例次率为 1 4 .0 %。训练伤发生 1次者占 91 .9% ,≥ 2次者占 8.1 % ;入伍第 1年新兵例次率 (1 7.0 % )明显高于第 2年兵 (1 1 .5 % )、士官 (1 4 .4 % )和干部 (1 4 .0 % ,P <0 .0 1 )。主要损伤为软组织伤 (占 39.7% )、关节伤 (占 34.5 % )和过劳性损伤 (1 5 .0 % )等。结论部队要严格执行新颁布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 ,重视和加强军事训练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训练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省市武警总队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个总队2013年度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11.4%。训练伤中骨关节伤最多,接近50%。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训练前的热身。结论下肢是新兵训练伤的主要部位,其中训练前未进行热身是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将其作为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兵首次强负荷训练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方法 300例入伍1个月的男性新兵,按照1∶1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各150例。强化训练组当日晨起后越野跑5 km,时间控制在20~25 min。常规训练组仅参加日常一般队列训练。2组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0.5 h和24 h记录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对比分析2组新兵训练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强化训练组训练后0.5 h和训练后24 h房室传导阻滞(Ⅰ度和Ⅱ度Ⅰ型)发生率(8.67%和5.33%)均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2.00%和0.67%)(P0.05);训练后0.5 h和24 h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33%和1.33%)也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2.00%和0.67%)(P0.01)。结论新兵首次5 km越野跑可增加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游敏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2):119-119
甲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甲肝 )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入学新生一旦患甲肝 ,要被取消入学资格 ,在校学生则可能因此而休学或退学。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 1 998年开展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以来 ,发病率明显下降。1 995~ 1 997年我校未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1 998年因短时间内发病 6人 ,学校决定对所有在校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未接种前的 1 995~ 1 998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为 0 71 % (1 5 2 1 0 0 )自 1 998年开始对所有新生实施接种 ,至 2 0 0 0年接种 2 74 1人 ,接种率 1 0 0 % ,甲肝的发病率下降为 0 0 3 % (7 2 74 1 )。接种前后发病率具有…  相似文献   

17.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查明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807名男性武警新兵随访1年。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结果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6.1人次/100人年,骨骼骨肉系统的过劳性损伤占77.7%,应力性骨折最多,占各种损伤的63.8%。开始训练的前5个月是训练伤的高发期,发生的损伤占全年损伤的90%。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损伤项目以5公里跑最多。全年人均训练日损失12天。受伤新兵就诊率低,仅为60%。结论 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低于解放军,但训练伤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军校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军校2012年9月入伍的陆军参训新兵6个训练营中抽取1200名新兵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探讨入伍新兵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兵集训期间伤害发生率为9.17%,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0%,占总伤害中的81.82%,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67%,占总伤害18.18%。受伤时间分别在第7周和第10周达到高峰,伤害类型以扭伤/擦伤/拉伤为主(64.55%),受伤的部位主要在双下肢(61.82%),发生的训练伤主要是体能训练引起(66.67%)。训练伤影响因素单因素结果示:户籍为城市的新兵训练伤受伤率(9.87%)明显高于农村新兵(6.42%)(P0.05),不同性别、民族、独生子女情况、家庭经济条件、体重计数训练伤伤害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受伤组的自觉训练量明显高于非受伤组(P0.05),且受伤组的训练内容掌握程度、训练前热身准备程度、训练衣服及鞋子舒适度评分均少于非受伤组(P0.05)。多因素结果示:户籍属于城市及自觉训练量大是影响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军校新兵入伍训练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7.50%,高于非训练伤,且户籍为城市的新兵及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该作为避免发生训练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接种不同剂次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结合疫苗对儿童住院肺炎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8年出生并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苏州地区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卫生信息系统和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登记数据库收集研究对象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因肺炎住院的相关医疗信息以及Hib疫苗接种信息,比较不同剂次Hib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的住院肺炎发生率,计算Hib疫苗保护效果。  结果  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苏州地区儿童Hib疫苗的首剂接种率为18.8%(10 080/53 753);住院肺炎发生率随接种剂次的增加而降低(χ2=-4.31, P < 0.001),其中1剂次Hib疫苗未显示保护效果,2剂次Hib疫苗已显示出保护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剂次及以上Hib疫苗的儿童住院肺炎发生率低于未接种组(RR=0.72, 95% CI: 0.59~0.89, P<0.001),且可预防的住院肺炎发生率为1 514.8/105人年,保护效果为28%(95% CI: 11%~41%)。  结论  苏州地区3剂次及以上Hib疫苗接种可降低儿童因肺炎住院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儿童Hib疫苗接种工作,提高Hib疫苗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何毅  岑其 《现代保健》2010,(13):115-116
目的调查分析武警水电第一总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分布特点,为科学防护训练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门诊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结果本组350名新兵中共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军事训练伤165例,其发生率为47.1%,其中下肢训练伤发生率为83.6%、躯干训练伤发生率为7.2%、上肢训练伤发生率为6.7%。结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时间有军训后第4~5周和第9~10周两个高峰期,其发生率、伤情类型、部位与训练时间、科目、强度等相关,损伤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从多方面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