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军区陆军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和非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军区2011年度1389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随访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并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占所有伤害的80.0%;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9%,占所有伤害的20.0%。伤害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分别于第5-6周和第9周达到高峰;伤害性质以扭伤/拉伤/搓伤为主,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分别占所有伤害的65.4%、61.5%;训练伤主要发生在体能训练中,占所有训练伤的53.8%。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城市籍(IRR=1.51;95%CI:1.02~2.22)和自评训练量过大(IRR=2.32;95%CI:1.46~3.70)新兵发生伤害的风险明显高于农村籍和自评训练量尚可承受的新兵。结论该军区2011年度陆军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高于非训练伤,来自城市新兵和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作为伤害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某军区陆军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和非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军区2011年度1389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随访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并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占所有伤害的80.0%;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9%,占所有伤害的20.0%.伤害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分别于第5-6周和第9周达到高峰;伤害性质以扭伤/拉伤/搓伤为主,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分别占所有伤害的65.4%、61.5%;训练伤主要发生在体能训练中,占所有训练伤的53.8%.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城市籍(IRR=1.51;95%CI:1.02~ 2.22)和自评训练量过大(IRR=2.32;95%CI:1.46~3.70)新兵发生伤害的风险明显高于农村籍和自评训练量尚可承受的新兵.结论 该军区2011年度陆军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高于非训练伤,来自城市新兵和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作为伤害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某部秋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与冬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对比研究,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某部教导队2013-2014年秋季入伍新兵共1083名与2011-2012年冬季入伍新兵共1163名的军事训练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秋季、冬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分别为28.56%、26.74%,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损伤部位和病因均有变化,秋季训练伤与冬季训练伤中的擦伤占比分别为19.42%、14.79%;挫伤分别为17.80%、22.83%;骨折分别为10.03%、7.07%,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秋季与冬季入住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气温因素的变化、训练着装的不同,使训练伤的伤型、发病部位的特点和规律有变化,据此针对性提出建议,将有效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武警新兵入伍前状况与入伍后军事训练伤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探讨武警新兵入伍前状况与入伍后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关系,为制订训练伤预防措施及选兵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选取807名男性武警新兵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军事训练伤的诊断,随访1年。结果: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的累积发生率为16.1人次/100人年。在损伤类型中以过劳性损伤为主,占全部损伤的77.7%,而急性损伤仅占22.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民族差异、是否参加农业劳动、下肢损伤史、是否参加体育活动、跑步情况以及是否参加跑步比赛均与军事训练伤有统计学联系(P<0.05);将上述6项指标一次性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入伍前有下肢损伤史、参加农业劳动是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入伍前参加跑步活动则是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6.75、2.47和0.46。结论:武警新兵入伍前状况与入伍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有关。为减少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应选择入伍前身体素质良好,无下肢损伤史者入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训练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省市武警总队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个总队2013年度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11.4%。训练伤中骨关节伤最多,接近50%。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训练前的热身。结论下肢是新兵训练伤的主要部位,其中训练前未进行热身是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将其作为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武警部队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间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新兵新训期军事训练伤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2015年度参加训练的新兵1000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分为个人情况和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两部分。军事训练伤诊断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训练伤发生率为26.55%。城乡背景、营养状况、吸烟史、碳酸饮料饮用习惯、运动习惯等不同的新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兵集训第6-10周发生损伤较多;入伍前营养状况较差、不良生活习惯及农村新兵易发生训练伤;应重视体能训练中劈叉训练、"冲坡"跑、器械训练的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对某炮兵部队官兵腰部训练伤发生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制订炮兵腰部训练伤防治方案,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对南京军区某炮兵部队2013年9月入伍新兵281人(A营140人、B营141人)参训6个月后腰部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炮兵腰部训练伤防治方案";对该部队2014年9月入伍新兵276人(C营139人实施"炮兵腰部训练伤防治方案",D营137人不实施该方案)参训6个月后腰部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9月入伍新兵参训6个月后腰部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4.6%,其中A营为23.6%、B营为25.5%,两营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014年9月入伍新兵参训6个月后腰部训练伤的发生率为17.0%,其中C营为11.5%、D营为22.6%,C营训练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营(P0.05)。结论腰部训练伤在炮兵部队中发病率较高,本文提出的"炮兵腰部训练伤防治方案"可有效降低炮兵腰部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入伍战士骨密度情况,以及骨密度与训练中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来自山区和平原地区入伍新兵各40名,集中军训12周后,应用99mTc-MDP对其行全身骨显像,了解训练伤情况.采用单光子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前臂骨骨密度.结果山区组骨密度减低7例,占17.5%.平原组骨密度减低2例,占5%;核素显像骨损伤者,山区组为33人(81%),平原组12人(30%)(P<0.01);9例骨密度减低者均有训练伤,为100%.71例骨密度正常者中36例有训练伤,占49.9%.结论来自山区的新兵中骨密度减低者多于平原地区入伍新兵.集中军训后,训练损伤山区组亦多于平原组.骨密度减低者更易发生训练伤.  相似文献   

9.
某部军事演习期间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军事演习部队训练伤的发生状况和特点,为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参加军事演习某部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结果 该部军事演习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23.3%;训练伤发生率随官兵军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训练伤中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最高(占63.7%),其次为骨关节损伤(占35.3%),器官损伤最低(占1.0%);不同演习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性质不同(P<0.01);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66.7%);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环境不良,官兵睡眠不足、疲劳,训练强度过大,心理、身体素质不适应,动作不熟练,缺乏防护知识,思想麻痹.结论 在军事演习过程中,要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建立军事训练伤监测系统,重视入伍1年以内新兵在演习准备、训练阶段下肢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特别要注意防止骨折、脏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炮兵训练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军区某炮兵部队2013年入伍新兵438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个人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部新兵训练伤发生率为60.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新兵运动能力、体质指数、学历、幸福感等4项个人基本情况与训练伤的发生率高度相关(P0.01),OR值分别为2.915、1.920、0.477、1.976。结论本组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较高,新兵的学历、体质指数、运动能力、幸福感等个人基本情况对训练伤发生率的影响较明显,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降低训练伤发的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入伍前身体锻炼对新兵入伍基础训练阶段焦虑情绪的影响,探讨入伍前身体锻炼对降低新兵入伍基础训练阶段的焦虑情绪是否有积极的意义。方法采用自设的《新兵入伍前身体锻炼情况调查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入伍第1周的新兵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分析入伍前不同运动水平对新兵新训过程中出现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锻炼时间每次大于或等于30 min,每周大于或等于3次、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的新兵在入伍阶段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低于锻炼时间每次少于30 min,每周少于2次、持续时间少于3个月的新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参加中长跑和篮球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新兵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P0.01),经常进行乒乓球和步行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新兵特质焦虑水平(P0.05)。新兵基础训练阶段担心受伤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不担心受伤者(P0.01);曾经发生运动损伤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发生率高于未发生过运动损伤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兵入伍之前的身体锻炼对降低其基础训练阶段的焦虑情绪有积极的意义。建议倡导适龄青年进行长期、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将有助于选拔身心健康的青年进入部队并尽快适应部队生活,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海军某部新兵新训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和规律,为做好新兵新训期间的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度海军某部秋季入伍的1800名新兵在集训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新兵集训期间共发生疾病1598例,居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523例(29.06%)、训练伤462例(25.67%)、皮肤病236例(13.11%),三者发病率67.83%,占总发病的76.4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集训第3~4周,训练伤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集训第7~8周,皮肤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集训第1~2周。结论新兵集训期间疾病的发生以呼吸系统疾病、训练伤和皮肤病为主,且与训练周期有关,在新兵新训的相应时间段,加强卫生防病的薄弱环节,强化防治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病防病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新兵新训期间的的发病率,提高训练效果,提升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秋季入伍新兵训练期间伤病发生特点与规律,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驻疆某部2012年冬季兵、2013年秋季兵各680名进行新训期间伤病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2013年秋季新兵训练伤发病率(13.5%)与2012年冬季新兵训练伤发病率(14.4%)未见显著差别(P0.05),但训练伤类型结构与高发时间有所变化。2013年秋季新兵新训期间疾病总就诊人次率(89.7%)较2012年冬季新兵总就诊人次率(127.4%)有明显下降(P0.01),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就诊人次明显减少,但依然是秋季新兵的高发病种;耳鼻喉疾病、皮疹和足癣的就诊人次较冬季新兵明显增加;胃肠炎就诊人次在2组新兵中变化不大。结论针对秋季新兵高发伤病类型开展防护教育,加强对高发伤病防治药物及技术贮备,并注重预防秋季食物中毒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14.
西北某驻军战士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西北某地驻军战士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 ,对西北某驻军部队 30 85名军人进行 1年伤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2 2 .33% ,例次率 2 4 .4 4 %。伤害中训练伤发生例次率 (14 .2 9% )高于非训练伤 (10 .15 % ) (χ2 =2 4 .75 ,P <0 .0 1)。训练伤 1年兵 (15 .86 % )高于 2年兵 (10 .4 2 % ) (χ2 =19.86 ,P <0 .0 1) ,非训练伤入伍年限差别不大。结论 部队要重视战士伤害的研究与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学干预措施对降低武警某部新兵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作用效果,为减少训练伤的发生,保证武警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2月对驻华北地区武警某部2个大队官兵的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以其中1个大队作为对照组,按以往常规组训方式进行擒敌术训练;另1个大队作为干预组实施医学干预措施1年.对擒敌术训练期间2个组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干预措施对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均有显著影响: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干预组(44.2%)明显高于对照组(22.6%),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1.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武警部队官兵擒敌术训练中,实施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入伍战士骨密度情况,以及骨密度与训练中损伤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山区和平原地区入伍新兵各40名,集中军训12周后,应用~(99m)Tc-MDP对其行全身骨显像,了解训练伤情况。采用单光子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前臂骨骨密度。结果 山区组骨密度减低7例,占17.5%。平原组骨密度减低2例,占5%;核素显像骨损伤者,山区组为33人(81%),平原组12人(30%)(P<0.01);9例骨密度减低者均有训练伤,为100%。71例骨密度正常者中36例有训练伤,占49.9%。结论 来自山区的新兵中骨密度减低者多于平原地区入伍新兵。集中军训后,训练损伤山区组亦多于平原组。骨密度减低者更易发生训练伤。  相似文献   

17.
初入高原新兵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入高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计划及心理干预措施,提高高原环境下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422名新兵进行现场测评。结果 1422名新兵中发生焦虑240人,占16.9%,发生抑郁391人,占27.5%;SAS均分为39.96±7.31,SDS均分为43.11±8.23,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SAS 37.23±5.26,SDS 41.88±10.57)(P0.01);农村入伍者、独生子女、入伍前有收入、遵照父母的意见和尽义务、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新兵易发生焦虑、抑郁(P0.05,P0.01);女性易产生焦虑(P0.05),18岁、19岁者比大于20岁和小于17岁者更易出现焦虑(P0.01),年龄和性别与抑郁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新兵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城乡差别、独生子女、入伍动机、入伍前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是影响新战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本院于2014年9月开展新兵军事训练伤预防与护理工作,选取新兵600例设为观察组,将2013.8~2014.8未开展预防工作的600例新兵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训练伤发生率为10.2%,高于观察组1.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新兵军事训练伤,且损伤后积极护理,可大幅度降低训练伤发生率并促进损伤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查明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807名男性武警新兵随访1年。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结果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6.1人次/100人年,骨骼骨肉系统的过劳性损伤占77.7%,应力性骨折最多,占各种损伤的63.8%。开始训练的前5个月是训练伤的高发期,发生的损伤占全年损伤的90%。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损伤项目以5公里跑最多。全年人均训练日损失12天。受伤新兵就诊率低,仅为60%。结论 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低于解放军,但训练伤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事训练伤的关系,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967名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统计军校新生在军事训练中受伤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967名军校新生中,共有196名新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军事训练伤,占20.27%.军事训练中有无受伤的军校新生在SCL-90总分和强迫、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上呈阳性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事训练中的受伤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工作,促进其身心健康,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