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屈曲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40例(45膝)膝屈曲内翻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采用膝关节内侧入路,切除骨赘,松解内侧副韧带,行股骨及胫骨截骨,安装合适膝关节后稳定假体。术后进行平均12.4个月的间歇性门诊随访,并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对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膝屈曲内翻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下肢力线平均内翻由术前的19.2°恢复至5.6°,同时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1分恢复至术后91.1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膝屈曲内翻畸形患者改善内翻畸形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6例(59膝),其中单膝置换33例,Ⅰ期双膝置换13例;选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6膝,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型假体53膝。Depuy假体40膝,爱康4膝,威高9膝。半年后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HSS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胫角。结果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对症处理后缓解。HSS评分较术前增加明显(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好选择,术中截骨、软组织平衡、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结合中医外洗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对55例(57膝)晚期KOA患者采用TKA结合中医外洗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膝关节屈曲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膝关节HSS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KA结合中医外洗治疗晚期KO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37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弹力绷带外固定,冰袋冷敷,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术前HSS评分5~33分,平均23.5分,术后62~90分,平均80分,术后6个月73~92分,平均84分。优348膝,良24膝,可6膝,优良率98.41%。活动度术前平均61.38°,术后平均96.37°,总外翻角平均7.2°(0°~1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崎形的有效方法,术后系统规范的管理及康复训练,可使膝关节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手术后CPM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华 《中医正骨》2007,19(8):74-74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assive Mention CPM)是关节手术后康复中避免膝关节强直的十分有益且有效的手段,不仅可以使膝关节的活动度比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法增加22°,而且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自2002~2006年,作者指导42例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后CPM锻炼,收到良好效果。现结合临床浅谈应用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4岁,平均43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者6例,胫骨平台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11):1528-1529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膝内侧副韧带(MCL)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针刀松解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治疗的87例合并内翻畸形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WOMAC评分法),比较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WOMAC评分。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及术后6月随访时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活动困难WOMAC评分较术前减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6个月疼痛及僵硬评分较治疗后评分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9例(18膝)复发,其中6例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3例因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TKA,而再次接受针刀治疗。结论:对于合并内翻畸形的KOA患者,针刀松解膝内侧副韧带治疗能够改善症状、恢复膝关节部分功能,对于晚期的KOA患者能够推迟其行TKA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中心定位在膝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年实施的86例(104膝)骨性关节炎行TKR手术的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双膝关节中心点定位进行术前测量,指导术中截骨。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内翻角度平均为12.3°(6°~34°),术后测量,平均股胫角为174.7°,其中2例残留内翻角度大于3°。结论:采用双膝关节中心点定位,兼顾胫骨与股骨的准确截骨,可精确重建下肢力线,股骨解剖轴的测量误差小,提高截骨的准确性,提高TKR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为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维持膝关节稳定所采取的一种外科手术方式,即将关节假体直接植入体内,在病情严重的膝关节疾病中使用的比较普遍。它是临床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KOA)、关节畸形,关节重大创伤等严重膝关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国内有研究报道在我国有膝骨性关节炎X线表现的60%来自大于55岁的中老年人群,KOA的  相似文献   

9.
自 1992~ 1999年 ,我们采用胫骨高位截骨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 5 8例 ( 6 2个膝 )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 ( 6 2个膝 )中 ,女 49例 ,男 9例。年龄 5 2~ 70岁。单膝发病 5 4例 ,双膝 4例。术前站立位测量解剖轴股胫角在 182~ 190°之间 ,其中 2 9例股胫角 >185°。均有关节软骨下骨质硬化 ,并有骨囊性变。1.2 病例选择  1年龄选择在 6 8岁以下 ,关节活动范围大于90°,屈曲畸形小于 40°,关节稳定性好 ,预计术后病人有行走能力并能配合功能锻炼者。 2膝关节退行性…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疾患 ,非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特别是合并膝内翻者。自 1997年~ 2 0 0 1年 ,作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 (HighTibialOsteotomy,简称HTO)治疗此类患者 16例 17膝 ,平均随访 36个月 ,疗效优良。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 ,男 5例 ,女 11例。年龄最小 4 0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5 3岁。均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内翻 ,单侧 15例 ,双侧 1例 ,共 17膝。术前测量股胫角 (即FTA角 )在 182~ 189°之间 ,内翻角最大 16° ,最小 9°。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翟伟韬  戴号  王凌椿 《河北中医》2012,34(12):1835-1837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在僵硬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59膝)僵硬膝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TKA。对照组25例(30膝)TKA术后予常规关节恢复锻炼,治疗组25例(29膝)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按摩配合针刺改善股四头肌肌力。观察2组患者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4、1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应用于僵硬膝TKA术后患者,可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CPM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2005年,我们施行全膝表面置换术(TKA)56例61膝,手术后均采用下肢持续被动康复器(continuous passivemotion CPM)对其进行了康复锻炼,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61膝,男33例,女23例。年龄64~80岁,平均69岁。均有膝关节反复疼痛病程3~15年,伴明显行走困难3~10年。双下肢全长X线显示膝关节严重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其中内翻畸形35例,内翻角度平均14.1°;外翻畸形21例,外翻角度平均13.3°。患者均有屈曲功能障碍,37例屈膝<90°,19例屈膝<50°。均实施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5例行同期双侧膝关…  相似文献   

13.
郑晓捷  傅秀珍 《新中医》2019,51(7):264-266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KOA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子散热敷患膝关节。比较2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结果:术后3天、7天及14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天、14天和1个月,观察组膝上和膝下10 cm的肿胀程度均小于对照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子散热敷干预行TKA治疗的KOA患者,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假体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结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先后开展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6例。经随访观察认为双膝关节同时置换具有缩短住院天数、避免两次手术之苦、降低手术费用等优点 ,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 32膝 ,女 10例 ,男 6例。年龄 5 1~ 78岁 ,平均6 1岁。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表现为膝关节疼痛 ,内翻畸形 ,行走、下蹲、站立困难 ,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伴有 10~ 4 5°,平均 2 1°屈膝畸形者 2 1例 ,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者 7例 ,长期卧床靠止痛药维持者 4例 ,卧床时间 0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对4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预防性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0-15天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均未发生关节肿胀;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关节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对4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预防性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0-15天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均未发生关节肿胀;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关节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象,入选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18%,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HSS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加理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沙宇  王必胜  车向东  卢正楷  贺毅 《中医正骨》2012,24(10):44-45,48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医源性因素。方法: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256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122例156膝,女134例186膝。年龄46~78岁,中位数69岁。双侧膝关节置换8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70例。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12例,类风湿关节炎26例,痛风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0°~10°者161例,11°~20°者49例,21°~90°者29例,其中僵硬膝关节18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5°~55°;术前膝关节无屈曲畸形17例。合并症:膝内翻畸形189例,内翻畸形6°~20°,中位数13°;膝外翻畸形21例,外翻畸形6°~11°,中位数9°;抑郁症3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膝关节活动范围、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6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6 min,中位数89 min。术后引流量492~932 mL,中位数532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中位数30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60°者11例14膝,61°~95°者23例35膝,96°~135°者222例293膝。161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8±3.6)分升至术后(94.8±2.4)分,4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5±3.9)分升至术后(93.2±2.7)分,2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2.7±5.2)分升至术后(85.1±4.3)分,17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0.2±4.6)分升至术后(96.8±2.7)分。26例37膝表现为5°~20°的伸膝迟滞。7例9膝出现切口感染,但感染未波及关节腔;2膝经换药后切口愈合,5膝行扩创缝合术后切口愈合,2膝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结论:不恰当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术后制动、患者选择及不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均会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注意避免这些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8~2002年,采用日本膝外科专家腰野富久发明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1],联合术后早期CPM装置活动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6例7个关节,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