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39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奥硝唑联合盆腔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硝唑联合盆腔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CRP、IL-6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头晕、困倦及胃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盆腔操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骨髓功能衰竭、骨骼发育异常,并具有易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高风险[1]。发病率为1/(7.5万~16.8万)[2],相对罕见。本文报道1例SDS男性患儿,该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SDS的认识。患儿,男,14个月,因"粒细胞间断性减少1年、转氨酶升高4个月"入院。患儿系2胎2产,足月儿,出生体重3.8 kg,否认生后窒息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患儿姐姐身体健康。患儿生后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于我院,期间均明确存在"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给予抗感染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可升至正常,之后监测血常规粒细胞仍减少,再次给予G-CSF治疗后无明显回升。住院期间多种药物联合保肝治疗,丙氨酸转氨酶波动于71.2~442.5 U/L,天冬氨酸转移酶波动于76.8~307.0 U/L。患儿生后母乳喂养,排便无异常,无腹泻,无脂肪滴,生长发育无明显落后。查体:体重10.6 kg,身高80 cm,一般状态可,面色红润,全身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男性患者361例,年龄21~80岁;收集其一般资料,按照血压分为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1级人群、高血压2级人群、高血压3级人群;对其行上中腹部CT平扫,使用定量CT获取腰椎骨密度,按照腰椎BMD测量值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结果 在各年龄人群中,不同骨量组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51~65岁组、66~80岁组中,腰椎骨密度随三酰甘油(TG)的升高而减低(P<0.05)。在51~65岁年龄组中,不同血压等级人群的腰椎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程、SBP、DBP、PP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压分级越高,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TG、BMI最终进入方程。结论 50~65岁男性人群高血压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年龄、SBP及TG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腰椎骨密度降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指导下,论证运用病证结合方法防治肺心脑共病的独特优势。肺心脑共病是老年患病人群的常见特点。这一疾病有着共同的致病机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临床常见的导致老年人肺心脑共病的原因有很多,症状也不相类似。通过分析肺朝百脉、心主血脉与脑供血的关系,论述了肺、心、脑同治以治疗失眠的可行性,并结合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其治疗的经验方法,经过肺心脑同治的中药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1 CT检查技术一般取仰卧位。冠状位扫描时 ,双膝屈曲 ,足平踏于检查床上 ,先获取踝、足部侧位像以确定扫描范围 ,X线束经足背射入足底。轴位扫描时 ,双膝伸直 ,足垂直于检查床 ,双侧 足母 指并拢 ,X线束与足底平行扫描。矢状位图像通常由重建获得 ,直接矢状位扫描时 ,病人  相似文献   
7.
曾东林  王国华  廖煜 《口腔医学》2005,25(6):351-352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应用氟尿嘧啶、卡铂诱导化疗治疗舌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舌癌患者经颞浅动脉插管连续顺序灌注氟尿嘧啶和卡铂,比较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灶的大小,并记录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8例(90%),部分缓解(PR)2例(10%),总有效率(CR+PR)10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经颞浅动脉插管灌注氟尿嘧啶和卡铂是治疗舌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与DSA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小肠GIST患者的MSCT资料及其中6例患者的DSA特征。结果MSCT表现:19例中,病灶位于空肠16例,位于回肠2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1例;单发17例,多发2例。6例低危GIST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其中4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瘤内片状低密度及点状钙化各1例。5例中危GIST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密度不均。8例高危GIST肿瘤呈分叶状、不规则形,与周围组织间分界不清;1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多发病灶2例,单发6例;4例瘤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2例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1例可见点状钙化。低、中、高危险度GIST动脉期瘤体均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DSA表现:6例病灶内均可见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4例肠系膜上动脉1条分支增粗,远段血管分支增多、紊乱,2例肠系膜上动脉2条或3条血管分支增粗,远段见球形包绕征。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情况,可为小肠GIST危险程度的预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DSA可精确定位、定量肿瘤供血动脉,客观显示肿瘤的血供变化。  相似文献   
9.
该实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制备并优化了温敏型麝丹眼用即型凝胶,其处方最佳基质为18%的泊洛沙姆407(P407)和5%的泊洛沙姆188(P188);应用安东帕MCR302 流变仪对其进行了流变学考察,振幅扫描结果显示应控制其应变(γ)<0.5%,在高频区其弹性模量(G')大于黏性模量(G"),表现为凝胶特征,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温度扫描G',G"及相角(δ)的变化来确定了其相变温度(TSG)为33.25 ℃,触变性实验显示其结构恢复时间短于5 s;分别采用表面张力仪、露点渗透压仪分别测定了其表面张力和渗透压,结果分别为36.43 mN·m-1,320.6 mOsm·kg-1;荧光标记示踪法观察了其在眼角膜的滞留时间为180 min;其溶出实验表现为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麝香酮和丹酚酸B的释放与药物溶蚀线性相关;眼部刺激性实验显示其无刺激性。麝丹即型凝胶有望为临床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麝丹眼用即型凝胶中麝香酮与丹酚酸B经家兔离体角膜的渗透特性,为该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含1.0%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为释放介质,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麝丹凝胶中麝香酮和丹酚酸B经家兔角膜的渗透性;以2,4-二硝基苯肼为衍生剂,衍生温度60℃,衍生时间30 min,对麝丹眼用即型凝胶剂家兔离体角膜渗透的接受液进行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同时测定接收液中麝香酮、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不同p H和麝香酮质量分数对麝丹眼用即型凝胶中麝香酮、丹酚酸B离体角膜渗透性的影响,绘制累积释药曲线,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表观渗透系数和稳态流量。结果:麝香酮和丹酚酸B通过角膜的扩散行为均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麝丹凝胶中麝香酮离体角膜渗透特性对p H不敏感,丹酚酸B随p H降低而渗透速率增大;丹酚酸B渗透性随麝香酮质量分数增加而渗透量增加,在麝香酮质量分数为0.5%时,麝香酮表观渗透系数1.530×10-6cm·s-1,稳态渗透速率7.651×10-3μg·s-1·cm-2;在此质量分数下,丹酚酸B的表观渗透系数1.218×10-6cm·s-1,稳态渗透速率6.558×10-3μg·s-1·cm-2。结论:麝香酮可促进麝丹眼用即型凝胶中丹酚酸B的角膜渗透,该凝胶中麝香酮最佳用量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