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发病持续时间及其对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 640例患者中不同年龄段POCD的发生率、发病持续时间及MMSE评分的情况。结果 4 640例患者中发生POCD 64例,发生率为1.38%,80岁及以上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80岁以下各组;60岁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各组(P<0.05)。60岁以上POCD的发病持续时间明显增加,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MMSE评分发现,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也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年龄对POCD的发生率、发病持续时间及对MMSE评分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6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255人小于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对比。结果 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与60岁以下的相比较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多(30.5%),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明显增多,死亡率比60岁以下年龄组明显增多,60岁以上老年组脑供血不足为起始症状的明显增多,且即使无脑血管并发症,烦躁、谵语、定向力障碍、打人骂人等精神症状明显增多。合并脑血管病的明显增多。以急性左心衰竭为超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增多,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苗宗华  蒋艳池 《现代医学》1989,17(3):132-133
调查了1280例银屑病患者的初发年龄,平均初发年龄27.23岁,男性29.25岁,女性23.46岁。初发年龄大多在15~39岁组,占72.96%,最高峰在20~24岁组,占19.53%。初发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而与病程长短有明显关系,即初发年龄越小者,其病程一般较长。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86名男性健康人>40岁的正常男女组间,及>40岁的男性正常组与39名冠心病组间的PWTT,统计表明,>40岁组PWTT明显缩短,男女组间无差别;同年龄冠心病组PWTT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1604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南宁市成人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方法:采用UBIS5000型超声跟骨质量测定仪对南宁市1604例成人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的峰值男女性均在40-49岁年龄组,男性在60岁以后BUA明显下降,女性在50岁后BUA明显下降。超声声速(SOS)的峰值男女性均在20-29岁年龄组,50岁后男女性均明显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男性于60岁以后明显增加,女性于50岁后明显增加且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患病率高较且较男性早10年左右,多出现于绝经后5-10年;男性主要发生于60岁以后特别是70岁以后;20-50岁人群骨量减少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冠脉病变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11~2004-12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ACS病人的临床资料238例,平均年龄(61.9±13.7)岁,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70岁组明显少于<70岁组;≥70岁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比例≥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70岁组Tchol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70岁组LDL低于<70岁组(5.31±0.22)mmol/L比(4.25±0.17)mmol/L,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0.21),P>0.05;非致死性AMI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ST段下移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按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  相似文献   

7.
李红叶   《中国医学工程》2011,(2):148-149
目的室性早博的数量及形态。方法按年龄段统计室性早博的数量及形态。结果 (1)>750个/24H:~30岁组占45%,76岁~组占41%,31~75岁组占22%,与前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31~50岁组与51~75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3000个/24H:~30岁组占30%,76岁~组19%,31~50岁组占9%,51~75岁组占8%,前两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31~50岁组与51~75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1)~30岁组成对及阵发室速、并行心律多见,其它形态少见。成对室早与其他两组比较最多(P<0.01),阵发室速与其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0组和76岁~组两组间各种形态室早无明显差异(P>0.05)。室性并行心律以~30岁组最多见(P<0.05)。结论~30岁组、76岁~组高频室早的发生率高与31~75岁组。室早形态以单个室早最多,其次是成对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联律,室性过早多源,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的节奏,融合室内波,RonT,位间室早很少。~30岁组成对室早和并行心律比其他两组多,而其他类型室早则以30~岁组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群乙型肝炎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01~2010年调查的青少年人群2000例,年龄5~24岁,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结果 5~9岁人群阳性率1.29%,10~14岁人群阳性率3.07%,15~19岁人群阳性率8.59%,20~24岁人群阳性率15.98%。结论 15~19岁人群的乙型肝炎发生率显著下降,免疫性接种效果非常明显,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部分干部年龄和性别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朝权  霍道贵 《广东医学》2000,21(4):330-331
目的 了解广州市40岁以上部分干部不同年龄、性别的血脂水平。方法 按常规检查1945例干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男性和女性50岁以上的TC水平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49岁以下,50岁以上的女性TC水平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59岁以下的TG水平明显高于60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的TG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59岁以下;女性49岁以下的H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病变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1-11~2004年底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 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老年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所占比例≥70岁组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Tchol≥70岁组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LDL≥70岁组低于<70岁组:5.31±0.22比4.25±0.17,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10.21,P>0.05;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多见,AMI ST段下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成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耳蜗电图方法研究我国人听觉系统老化过程。用银丝电极置近鼓环的外耳道底壁引导耳蜗电图,检查无自觉耳聋的22~78岁健康成人54人(96耳)。短声,4KHz及8KHz短纯音刺激引起的耳蜗电图AP(N_1)阈值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达50岁后与20岁组差异显著,AP(N_1)波幅,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小,50后与20组差异显著,但4KH_2短纯音则须达60岁。2KHz短纯音引起的CM波幅亦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小,60岁后与20岁组差异显著。短声引起的AP(N_1)潜伏期随年龄增加逐渐延长,70岁后与20岁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蒋静  王银娥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6-1618, 1622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后的相关因素,为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148例EICU呼吸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撤机成功率和死亡率。 结果随着病人年龄增长,插管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50~59岁组和≥ 90岁组插管时间相对较短(P < 0.05)。各组内不同性别病人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9岁组病人一次性拔管成功率最低(50.0%),死亡率最高(35.7%);40~49岁组和60~69岁组病人一次性拔管成功率较高,分别为83.3%和83.9%;40~49岁组和50~59岁组的拔管死亡率较低,分别为8.3%和9.5%,但各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40~59岁为机械通气应用时的最佳年龄段,39岁以下病人机械通气拔管风险较大。为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邹春鹏  胡榕  黄品同  赵雅萍  金慧佩  孙海燕  王亮 《浙江医学》2010,32(12):1757-1759,1772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SBPI)评价健康成年人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成年人208例,均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射频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对颈总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颈总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血压,通过射频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获得颈总动脉的顺应性系数(CC)、僵硬度系数(β)以及局部血压.计算颈总动脉的SBPI,并将SBPI分别与CC、β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将被检查者按照不同年龄分组,进行各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的SBPI与C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β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20~29、30~39和40~49岁组的SBPI、β、C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50~59岁的β和CC参数与40~49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SBPI与40~4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和55~59岁组中,β和CC两项参数在相邻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BPI在相邻两组间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BPI可作为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新指标,并且较β和CC更精确、敏感.  相似文献   

15.
木文对33名糖尿病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听阈检查。所有受试者年龄均小于60岁,并排除耳部疾病及其他代谢疾病。病人按年龄、病程及并发症等分组。结果显示:(1)糖尿病患者听阈高于正常对照;(2)糖尿病患者>50岁组与≤50岁组间听阈有显著差异;(3)糖尿病病程与听力减退无关;(4)有并发症患者听力减退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5)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听阈有显著差异;(6)高血脂与听力减退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不同肾脏病阶段的听力情况,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选择未合并肾病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Ⅲ组)28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DNⅣ组)27例,并测定相应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血肌酐浓度。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比较不同受试组听力水平差异。结果 DM组、DNⅢ组、DNⅣ组受试者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60.0%、71.4%、92.6%,且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52.5%、67.9%、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测听结果显示,随着检测频率的增高,各组受试者的听阈均呈升高趋势;DNⅢ组、DNⅣ组在所有检测频率的听阈均高于DM组(P<0.01),在250、500、1 000、4 000 Hz范围内,各组的听阈DNⅣ组高于DNⅢ组高于DM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高频平均听阈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呈正相关(r=0.346,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呈负相关(r=-0.230,P=0.02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与肾脏病变存在相关性,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筛查,以便能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新生儿组(20例)、青年组(20~29岁,30例)、中年组(40~49岁,26例)和老年组(60~71岁,16例)各组中的青、中、老龄红纽胞百分比。各年龄组分龄红纽胞百分比随着机体年龄增长而呈如下变化趋势:青、中龄红细胞明显下降,老龄红细胞显著上升。尤其老年组这种变化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炎可宁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炎可宁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病原清除率、听力阈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2、IL-4、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原清除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5%(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听力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可宁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病原清除率,降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听力阈值,其效果优于单纯氧氟沙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牛仁山 《中原医刊》2009,(15):27-28
目的探讨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V波反应阈与主观听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正常人进行BAEP及纯音听力测定。结果80例正常人V波反应阈高于主观听阈约10—20dB,其中青少年组和青年组约为10dB,中年组约为15dB,老年组约为20dB。结论BAEP的V波反应阈与纯音测听的主观听阈的差异和年龄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受试者听阂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 OSAHS 患者睡眠前后鼓室压及耳声发射各频率幅值的变化,探讨 OSAHS 患者鼓室压变化对内耳听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 OSAHS 患者31例(62耳)和正常对照组31例(62耳),分别在睡眠前后对两组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声导抗检查。结果:OSAHS 组醒后鼓室压向负压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态声顺值、鼓室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500Hz 8000Hz 频率范围内 TEOAE 各频率段幅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OAE 各频率幅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睡眠前后鼓室压、静态声顺值、鼓室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EOAE 及 DPOAE 各频率幅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测 OSAHS 患者中耳鼓室压向负压移动可导致内耳听觉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