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位早搏后倒置T波转直立张录兴,杜日映,杨欣国例1,男性68岁,反复阵发性心慌、气短、大汗、头昏。持续时间10~30min后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24h动态心电图(AECG)MV5导联记录,见窦性心律的R-R基本...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比较了35例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的肺动脉频谱时间间期的改变。结果表明,PBMV术后右室射血前期(RPEP)及RPEP/RVET明显减小,AT/RPEP增大;而加速时间(AT),右室射血期(RVET),减速时间(DT)及AT/DT则无明显改变。PBMV前后RPEP/RVET的改变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改变呈正相关(r=0.496,p=0.01),但与Gorlin公式计算的二尖瓣口面积改变不相关。我们认为PBMV后脉冲多普勒肺动脉频谱时间间期测定有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3.
早搏后一系列窦性搏动的T波改变耿洁恩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发生改变已有论述,但早搏后一系列窦性搏动之T波改变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3岁。因上腹痛一年,外院胃镜检查疑"胃溃疡恶变"入院。人院后经胃镜、细胞活检及多方检查排...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什么是"电张调整性(Electrotonicmodulation)"T波改变?|答|心电图工作者见到这样的现象:原来QRS波形态正常(室内传导过程正常)者,于右心室起搏一段时间,停止起搏后,发生明显的T波倒置。对这类T波改变的原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的鉴别价值,采用V1导联P波(Pv1)和体表右胸导联P波(PRAM),反映右房激动电位;4个单极食管导联(PVE)和一个双极食管导联P波(PVEB),反映左房激动电位。通过以上导联同步描记来观察左、右心房激动顺序,应用食管心房调搏的方法,基本可区别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其它形式的PSVT。  相似文献   

6.
心房按需起搏的血液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型生理性起搏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4例AAI型患者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起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并与同期收治的14例心室按需起搏(VVI)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AI型组的心脏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分别比VVI型组增加8.3%、11.7%和17.3%(P均<0.05)。AAI型组起搏后心房刺激脉冲至QRS波群间期与心搏量呈负相关(r=-0.4986,P<0.05)。VVI型组的E峰减速时间(EDT)显著延长(P<0.01),而AAI型组无明显变化。结论:AAI型起搏后心脏仍能保持完整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新型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面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23例ASD患者中进行了MTEE检查。利用心电图门控于心动周期的P波顶点、P-R段、R波顶点、J点、T波起点、T波顶点、T波终点等7个时相,以MTEE技术每隔10°扫查角度测量ASD直径,由此绘出心动周期每一时相的ASD图形,并计算其面积,然后与手术测量的ASD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ASD面积在心动周期中呈动态改变;(2)MTEE于P波顶点测量的ASD面积与手术测值相关最佳(r=0.92),余心动周期时相MTEE与手术测值亦相关良好(r=0.82~0.88),表明MTEE为ASD面积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较准确地无创性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类型,对经心内电生理明确PSVT类型的106例短R-P'性PSVT患者的PSVT频率、RPE间距、PV1-PE时距、有无S2R间期跳跃式延长现象、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QRS波电交替、体表心电图(ECG)p'波形态方向、房室传导阻滞等体表ECG及食管电生理八个方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绝大多数短R-P'性PSVT可通过分析体表ECG及食管电生理的特征变化确定其PSVT类型,特别是观察PV1-PE时距、RPE间距、体表ECGP'形态和有无S2R间期跳跃式延长现象等四个方面变化在PSVT分型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超声测量肺循环阻力和体循环阻力比值(PVR/SVR)的方法。超声测量4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右室射血前期(LPEP,RPEP)、射血期(LET,RET)和加速期(LAT,RAT),同时测量主、肺动脉血流量(Qs,Qp)。进而计算RPEP:Qp、RPEP:ET:Qp、RPEP:AT:Qp、RPEP:Qp/LPEP:Qs、RPEP:ET:Qp/LPEP:ET:Qs和RPEP:AT:Qp/LPEP:AT:Qs。结果:超声测量RPEP:Qp、RPEP:ET:Qp和RPEP:AT:Qp与心导管测量的PVR/m2比较,r分别为0.66、0.65和0.75。超声测量RPEP:Qp/LPEP:Qs、RPEP:ET:Qp/LPEP:ET:Qs和PREP:AT:Qp/LPEP:AT:Qs与心导管测量PVR/SVR比较,r分别为0.78、0.78和0.89。其中RPEP:AT:Qp/LPEP:AT:Qs与PVR/SVR相关最好。超声测量RPEP:AT:Qp/LPEP:AT:Qs能较准确地估测PVR/SVR。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时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功能变化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前列环素(PGI2)反映VEC功能改变,对54例CHF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F病人CEC数量、ET浓度和ACE活性明显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轻度CHF者,PGI2增高,严重CHF者PGI2较正常降低,CEC数与血ET和ACE呈显著正相关,提示CHF病人VEC损伤,致其分泌的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与收缩因子失平衡,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050运动诱发室上性早搏R波变化的临床意义[MichaelidesAP等。JElectrocardiology,1993,26:197(英文)]运动试验时心电图(ECC)显示ST段下降是冠状动脉病(CAD)的主要表现。此外,R波振幅改变也提示与CAD...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心脏超声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予抗甲状腺素治疗前后之心脏弛张功能(IIa-MVO、maxRFV、PeakE、PeakA、E/A)、心脏前与后负荷(LVEDV、ESS)、左室收缩力(ESS/LVESV)及血清T3和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结果显示:治疗前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IIa-MVO明显缩短、maxRFV、PeakE、PeakA明显增高。甲亢组血浆cAMP、Ila-MVO、maxRFV、PeakE和E/A与血清T3水平有显著的简单相关。血浆cAMP、IIa-MVO、maxRFV和PeakE与T3有显著偏相关,但PeakE与T3之偏相关系数小于年龄及前负荷与T3之偏相关系数。甲亢组经平均180天抗甲状腺素治疗后,其左室舒张功能、血浆cAM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而与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5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经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而获治愈。本文从成功的RFCA结果着重探讨特发性VT兴奋灶的标测方法。心内膜激动时间标测,以局部电图较体表导联QRS波时间提前≥10ms处定为心室最早激动点(EVA),5例平均心室最早激动至QRS波起始时间为18±11.7ms,在EVA处放电消融仅1例成功。采用起搏标测法定位以略低于自发VT的频率沿EVA上下左右逐点标测,寻找起搏电图至少11个导联的QRS波形态、振幅、极性与自发VT相同的标测点放电消融,4例均获成功。消融成功的局部电图较QRS波平均提前26±12.8ms。结果提示联合应用心内膜激动时间标测和起搏标测并侧重于后者,可能是提高RFCA特发性VT成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β内啡肽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β内啡肽(βEP) 在慢性缺氧大鼠呼吸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慢性缺氧大鼠模型血浆及延髓、桥脑、下丘脑、中央灰质等神经核团中βEP的含量变化,以及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外源性βEP对慢性缺氧大鼠呼吸功能的影响。正常大鼠侧脑室注射βEP后,观察记录呼吸频率(RR) ;102 只慢性缺氧大鼠随机分为:(1) 静脉组36 只,分别给予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LX) 和不同剂量βEP,记录RR 和潮气量(VT);(2) 侧脑室组48 只,微量注射NLX、βEP,测定RR、VT及血气指标;(3) 孤束核组18 只,分别注射βEP和人工脑脊液(ACSF) ,测定RR和VT。结果慢性缺氧模型延髓、桥脑、下丘脑、中央灰质和血浆βEP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给正常大鼠侧脑室注射βEP后,RR 显著下降( P< 0-05) 。慢性缺氧大鼠静脉给予不同剂量βEP和NLX后,RR和VT 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侧脑室注射NLX后,RR显著增高( P<0-05)。侧脑室及孤束核注射βEP后显著降低RR、VT。侧脑室注射NLX30 分钟时MV/PaCO2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76 ,  相似文献   

15.
伪冠状TⅡ,Ⅲ,aVF波诊断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134例射频消融确诊的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窦性心律及心动过速时心电图,以评估伪冠状TⅡ、Ⅲ、aVF波在SVT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伪冠状TⅡ、Ⅲ、aVF波定义为心动过速时Ⅱ、Ⅲ、aVF导联出现深倒1双支对称T波,而窦性心律时T波正常。结果:102例AVRT患者中29列(28%)可见伪冠状TⅡ、Ⅲ、aVF波,32例AVNRT患者无1例有伪冠状TⅡ、Ⅲ、aVF波(P〈0.01  相似文献   

16.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室性早搏时血液动力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对心脏排血和充盈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40例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组)的患者及30例程控刺激(程控刺激组)诱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记录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频谱,分别测量室性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NMVI和NAVI),室性早搏时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EMVI和EAVI),及代偿心搏(室性早搏后)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PMVI和PAVI)。结果:EMVI和EAVI明显低于NMVI和NAVI,PMVI和PAVI显著高于NMVI和NAVI,但仅代偿36%和38%。室性早搏提前指数T-R′/R-R与室性早搏排血比值(EAVI/NAVI)及室性早搏充盈比值(EMVI/NMVI)呈良好相关,当T-R′/R-R<0.22时,EAVI/NAVI降至0。即无血液排出。结论:室性早搏时心搏量和充盈量明显下降,室性早搏后的心搏量和充盈量增高,但代偿不足。当T-R′/R-R<0.22时,EAVI/NAVI降至0。过早的发生室性早搏时在临床工作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例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ECG特点是:心房颤动,右心房增大,QRS电轴左偏,V1呈Rs或rsR’型或者V5-6呈rS型,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V5-6单纯T波倒置或低平。肺动脉压正常至中度升高的30例,ECG是:正常电轴,V1呈rS型和V5-6呈qRs型,双室肥厚仅7%,无单纯左心室肥厚。单纯ST-T改变伴左心中双心室肥厚是PDA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常见ECG特点,属高压、低阻、大分流;而表现T波倒  相似文献   

18.
拳击心前区对麻醉犬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1只麻醉犬用美西律(慢心律)前、后进行101次心前区拳击。结果:(1)窦律周长:拳击后两组均较拳击前有一过性显著延长(P〈0.001);(2)早搏反应:101次拳击中97次与拳击同步(直接反应)及拳击后数个心搏内(间接反应)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或)房早与室性早搏同时出现;(3)房室传导:拳击后有65例次A-H延长,87例次A波后无H、V波,它们均与早搏相伴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体表慢在判断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12例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点的心电图(ECG)判断与导管电极标测结果。VT发作时ECG形态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者,起源于左室,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者,起源于右室;Ⅱ、Ⅲ、aVF以R波为主者,则位于流出道或游离壁上部,以S波为主时起源于膈面或心尖部;Ⅰ、aVL以R波为主时则远离左室侧壁,以S波为主时系左室侧壁附近。本组12例据ECG判定为14个起源点,除1例导管标测不完整外,余13个起源点经  相似文献   

20.
对39例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PTCA)时的冠脉内心电图(icECG)和常规心电图(ECG)的ST段、T波、R波和U波变化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左旋支PTCA时,icECG的ST段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ECG(97%比33%,P<0.01)。icECG的ST段和T波开始改变的时间和变动幅度均比常规ECG更迅速、更明显。倒置U波的发生率亦高于常规ECG。提示在PTCA时icECG的变化比常规ECG更敏感、更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