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改革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适应21世纪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在分析本校原有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基础上,借鉴有关兄弟院校教改的先进经验,结合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调整了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构建了新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及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在器官系统改革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构建符合我国护理专业质量认证标准的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走访调查法、专家咨询法与座谈法等方法,在器官系统改革背景下,以我校2017年护理专业认证为导向,构建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果构建包括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结论基于器官系统改革的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符合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亚飞  邓丽  邢蓓蓓  肖归  张秀英 《吉林医学》2013,(31):6564-6565
目的:随着社会模式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培养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能力和素质。方法: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完成高质量的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并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评价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结果:通过改变课程设置(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人文渗透)和实践(社区实践、临床实习)两个方面的培养方案改革效果已经在护理本科生的教学和实习中逐步体现,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护理院校积极调整培养方案,以期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理念进入了医学教育,为大学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依据。医学教育应充分考虑培养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观注情绪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发挥脑功能发育关键期的作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