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索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中医病因学研究,并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构建冠心病中医病因层次分析模型.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及临床调查,全面总结冠心病的中医致病因素,初步构建冠心病中医病因层次分析模型.结果 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及因素层3个层次,目标层即为掌握冠心病的中医致病因素,确定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准则层及因素层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域)、生活因素(饮食、劳逸、吸烟、饮酒)、情志因素(生存、工作、人际、家庭)、体质因素(体弱、多病、肥胖)及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结论 中医病因学属于综合性的多因素复杂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冠心病中医病因学研究是可行的,但尚需进一步对模型内容及方法学进行论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核心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将复杂问题进行层层分解,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措施层等,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分析结构模型。然后在各层因素中进行两两比较,并引入合适的标度将判断定量化,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通过矩阵计算出某一层次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最  相似文献   

3.
外感病因及其致病特点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感病因是中医病因学“三困”之一,外感病及某些内伤疾病的发生都与外感病因有关。外感病因由四个层次若干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是构成外感病因致病特点的基础。邪正对比等原因决定证侯性质与病理趋向,治疗也应因证、因势、因外感病因作用特点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中医病因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完善。与一因一果的西医病因学不同,中医在认识病因过程中更强调多因复合致病,重视致病过程的阶段性病理变化,关注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辨证求因的重要性,从而使中医病因学具有独到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量化值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为第二层次指标,以实证与虚证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分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冠心病证候总评分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F-36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构建的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评价冠心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医病因学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是以中医证候为病因假说,开展人群中的中医证候学调查,从中阐明疾病的中医易患因素。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脂质代谢紊乱、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易患因素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中医因素的影响,而且中、西医易患因素不可替代,二者能共同影响疾病的过程。中医易患因素具有其特征性,表现在对同一病理基础的两种疾病的作用因素不同,对同一疾病在两个年龄时期的作用因素也有所不同。中药干预试验能为中医易患因素的确立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开展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病因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对中医的病因认识赋予更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重要死因和主要致残原因,冠心病作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无法应用单一的病因去解释,危险因素仍然是预测其发生,发展较好的观察指标。在冠心病的致病因素中,除熟知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外,人们又发现高同型半胧氨酸(Hcy)是发生外周血管、脑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规模动物、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Hcy血症是造成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高同型半胧氨酸(Hcy)水平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以探讨老年冠心病与血浆Hcy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中外文献对动脉瘤病因的阐述。结果:动脉瘤病因学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获得性病变及综合学说。结论:各个方面的致病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冠心病的中医病因和证候分布特征,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方法与设计:经过文献回顾与分析,初步建立冠心病中医病因及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然后通过多次临床预调查及专家咨询、论证,制定正式的冠心病中医病因及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制订实施方案、相关规范及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冠心病中医病因及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地域、大样本的冠心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讨论:通过多地域、大样本的冠心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冠心病的中医病因及证候分布特征,可为冠心病的临床预防及中医辨治提供参考与依据,也有利于提高中医病证研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 临床试验注册号:研究方案于2011年11月27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中英文注册,注册号为ChiCTR-ECS-11001728。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金匮要略》对六淫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以及对六淫致病相对性的认识,认为《金匮要略》构建了六淫病因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冠心病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方法:整理归纳国内有关冠心病症状与证候的相关研究文献,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专家研讨的方法,在首先以100mm刻度法结合症状轻重分级赋分法完成对症状轻重程度量化的基础上,以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为证候量化评价的数学工具,组织专家对定性证候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构建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然后在临床上将该模型的运算结果与专家模糊判断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287例次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排除填写不规范的表格,可用的观察表167份。模型运算与专家判断的拟合率为68.26%(114/167),如果加上部分拟合,则可以达到88.62%(148/167)。结论:该模型与专家模糊判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冠心病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从管理干预的角度入手,借鉴层次分析法研究设置博士学位论文学术内涵、学术价值等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保障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认为管理干预对实现论文质量的有效控制有很好的保障和监控作用,论文质量评价有助于加强并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心功能及血脂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要素及组合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3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检测其血脂水平,分析冠心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证候要素主要组合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和阳虚血瘀。阳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显著降低,气阴两虚和痰瘀互阻型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痰瘀互阻型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结论:冠心病的治疗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养阴化痰、通阳宣痹的方药为主。心功能差的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上应侧重运用通阳活血的方药,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在治疗上应侧重运用活血化痰或益气养阴的方药。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84例为病例组 ,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 16 3例为对照组 ,对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脂蛋白 (a)等相关指标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危险因素的优势比 (OR)及 OR 95 %可信限 (95 % CI) ,比较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 .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其他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吸烟、高血压病史、高脂饮食习惯、冠心病家族史 ,脂蛋白 (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其 OR分别为 2 .49,2 .5 5 ,3.2 3,2 .5 1和3.76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OR值为 0 .2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被筛选进入 L 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为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 (a)、胆固醇水平和每日吸烟量 .结论 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和 (或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病因学联系 (P<0 .0 5 ) ,吸烟、高血压病史、高脂饮食习惯、冠心病家族史、脂蛋白 (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冠心病中医症状、体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并对14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为3类特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冠心病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更直观地反映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本质,为冠心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孕妇尿氟含量等因素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探究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1配比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并对可疑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相关因素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孕妇尿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以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为主。病例组孕妇尿氟含量、怀孕期间是家庭主厨和孕期接触化学物质OR值均>1,孕期食用乳制品OR值<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孕妇尿氟含量高、怀孕期间是家庭主厨和接触化学物质均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妇孕期食用乳制品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建立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44项,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可及公平性、效率效果、费用、服务质量和满意度5个方面。结论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用于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三因学说”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因内有劳损,气阴两虚,外感寒湿,风邪直中,还有瘀血、异物、痰浊等不内外因,可以从中医之"三因学说"出发,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的特殊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3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应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148人(47.30%),诊治患者68人(4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与年龄(OR=-0.415,P<0.05,CI =0.443~0.984)、吸烟史(OR =0.384,P<0.05,CI=1.118 ~ 1.928)、病程(OR=-0.250,P<0.05,CI=0.608~0.996)、心肌梗死(OR =0.676,P<0.05,CI=1.082 ~3.576)、家族史(OR=-0.744,P<0.05,CI =0.231~0.978)有关;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因子与性别关系密切,体重因子与年龄、文化程度、心肌梗死关系密切,认知因子与病程关系密切,日夜变化与年龄关系密切,阻滞因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吸烟史关系密切,睡眠因子与性别、起病形式、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绝望因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关系密切.结论 年龄、吸烟史、病程、心肌梗死、家族史是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汉密顿抑郁量表的7个症候因子分别与多项影响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