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D-二聚体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芬 《中外医疗》2010,29(5):21-22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加重期及加重期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D-二聚体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并及时纠正缺氧、解痉及适当的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COPD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AECO-PD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各6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设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治疗前增加更为显著(P〈0.01)。C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AECOPD患者在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下,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40-14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统计COPD缓解期、COPD加重期及COPD加重期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结果 COPD加重期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OPD加重期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结论 监测D-二聚体水平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改善预后中有重要意义,对判断COPD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BNP、血气分析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鉴别诊疗作用.方法 随机收集5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5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2周综合治疗后测定动脉血气、血浆BNP、D-二聚体值.结果 组内比较,除AECOPD组治疗前PH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血气参数值治疗前后均有较大变化(P<0.05).组间比较,肺心病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PaO2值较AECOPD组低,而PaCO2较AECOPD组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值仅2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59,P=0.00899);肺心病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BNP、D-二聚体值均较AECOPD组高,且2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气分析、BNP、D-二聚体均可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鉴别手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年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方法 对本院老年呼吸病房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95例AECOPD患者与同期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PD稳定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COPD稳定期患者也如此,只是程度有所减轻.对此类患者早期预防性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AECOPD患者202例,根据是否合并PE将患者分为单纯AECOPD组(135例)和AECOPD合并PE组(67例)。AECOPD合并PE患者根据COPD分级分为Ⅱ级22例,Ⅲ级26例和Ⅳ级19例;根据PE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33例,中危组19例和高危组15例;根据患者的结局分为生存组48例和死亡组19例。结果 AECOPD合并PE组和单纯AECOPD组的血清HMGB-1, IMA, ACA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AECOPD合并PE组明显高于单纯AECOPD组(P<0.01)。AECOPD合并PE患者随着COPD分级和PE危险程度的升高,机体的HMGB-1, IMA, ACA和D-二聚体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AECOPD合并PE患者机体血清HMGB-1, IMA, ACA和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ECOPD合并PE患者存活组血清的HMGB-1, IMA ,ACA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 HMGB-1, IMA, ACA和D-二聚体参与AECOPD合并PE疾病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82例AECOP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同期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82例AECOPD患者中有41例存在肺动脉高压,另外41例及健康志愿者未发现肺动脉高压.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5);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和加重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作为分别体现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指标,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收缩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血浆D-二聚体与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而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COPD急性期反应的指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其增高密切相关。在COPD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43例(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AECOPD组),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比较三组的观察指标含量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高,且AECOPD组更为显著,而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庄远非  管淑红  陈凤娟  尹涛  胡辛 《西部医学》2012,24(5):906-907,90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吸烟量和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吸烟对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42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依据吸烟量分为3组: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和中重度吸烟组,检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无论是COPD还是AECOPD,D二聚体水平都随着吸烟量的递增而升高(P<0.01)。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后凝血功能可进一步受损,而吸烟则是加速这一不良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方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5,2(5):459-459,458
我院运用护理程序估计、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朝着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护理人才这一目标,对临床教学实行全程管理,经三年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是一个永恒而又极富争议的话题。文章就该书中所涉及的象征主义从多个角度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海明威的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13.
人胎儿卵巢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成人卵巢、胎儿卵巢免疫原性的差异 ,以及培养前后胎儿卵巢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 :对成人及培养前后胎儿卵巢的冰冻切片用HLA -ABC及HLA -DR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其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并计数。结果 :成人卵巢内HLA -ABC及HLA -DR抗原含量显著多于胎儿卵巢 (P <0 0 0 1) ,且培养后胎儿卵巢HLA -DR抗原含量显著低于培养前 (P <0 0 1) ,随培养天数的增加HLA -DR抗原含量逐渐减少 (P <0 0 1)。结论 :胎儿卵巢的免疫原性低于成人卵巢 ,且培养后进一步降低。以培养一段时间的胎儿卵巢作为移植供体 ,必将提高临床卵巢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200例成人颅颈静脉窝的观察与测量,对颈静脉窝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颅后窝、面神经管垂直部、鼓环的局部解剖关系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及体质调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Southgate MT 《JAMA》2007,298(22):2589
  相似文献   

16.
17.
Southgate MT 《JAMA》2006,296(12):1442
  相似文献   

18.
Southgate MT 《JAMA》2005,293(17):2067
  相似文献   

19.
Southgate MT 《JAMA》2005,293(20):2446
  相似文献   

20.
Torpy JM 《JAMA》2008,300(7):7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