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蒙古族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01年6月,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51例,血压正常32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64例,血压正常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用χ^2检验,比较4组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I、D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ACE基因的3种基因型(Ⅱ、ID、DD)在4组人群间的分布无显性差异。在4组人群中均表现出ID基因型频率最高,其次为Ⅱ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最低。I、D等位基因在4组人群间的分布也无显性差异。在4组人群中I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D等位基因频率。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蒙古族高血压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咳嗽副反应、ACE水平的关系. 方法 筛选高血压病患者,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按ACE I/D基因型分为Ⅱ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卡托普利降压治疗8周,随访观察患者咳嗽副反应发生情况,紫外法检测治疗前后ACE水平.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间的可能关系. 结果 ACE Ⅱ组咳嗽副反应发生率(57.1%),显著高于ID组(P<0.05)、DD组(P<0.05);ID组咳嗽副反应发生率较DD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治疗后ACE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前DD组显著高于ID组(P<0.001)、Ⅱ组(P<0.001),ID组显著高于Ⅱ组(P<0.001);治疗后结果相同(P均<0.001). 结论 携带ACE Ⅱ基因型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咳嗽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它两型患者,ACE水平低于其他两型患者,ACE水平较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CEI相关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徐鹤  林海龙  邱恒霞  惠慧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94+96-94,9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55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I/D多态性基因型。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重量指数,比较不同基因型的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携带D等位基因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大于I等位基因。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关,DD基因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ICP孕妇与正常孕妇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测定并比较ICP组不同ACE基因型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ICP孕妇肝功能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ICP组ACE基因插入/缺失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2%、55.22%、28.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DD基因型在高胆红素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DD基因型患者比ID、II基因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ICP存在相关性,具有DD基因型的妇女有高度的ICP易感性,携带D等位基因可能增加ICP的患病风险。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肝脏排泄来影响ICP发病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汉族150例高血压患者(布依族73例,汉族77例)为高血压组,204例健康人群(布依族105例,汉族99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1)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在布依族、汉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在布依族高血压组和布依族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ACE基因D等位基因在汉族高血压和汉族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高血压有关,而ACE基因D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黔南地区汉族高血压有关。(2)携带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布依族正常人群可能比携带非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布依族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机率高,而携带ACE基因D等位基因的汉族正常人群可能比携带非D等位基因的汉族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机率高。(3)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贵州布依族、汉族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情况,为从分子水平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总计305例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正常人群样本的ACE I/D基因型,分类计数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汉族DD型19.51%,ID型32.93%,Ⅱ型47.56%,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和64%;维吾尔族DD型46.34%,ID型34.15%,Ⅱ型19.51%,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41%和36.59%;哈萨克族DD型79.66%,ID型3.39%,Ⅱ型16.95%,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36%和18.64%;蒙古族DD型24.39%,ID型26.83%,Ⅱ型48.78%,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8%和62.2%。结论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性别无关;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人群ACE基因频率分布,汉族、蒙古族与日本人相近,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欧美人群。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欧美人群相近,甚至哈萨克族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更高,而Ⅱ型及I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ACE、 eNOS G894T多态性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插入/缺失多态性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G894T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相关.[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30例,服用厄贝沙坦单药治疗4周,在临床观察疗效的同时,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ACE I/D、 eNOS G894T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含ACE D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后,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Ⅰ型基因型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NOS G894T各基因型之间血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厄贝沙坦类药物的降压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浙江省畲汉两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5例畲汉两族原发性高血压(EH)及正常人群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分析计算各基因型(DD型、ID型、Ⅱ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E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浙江畲族EH组与对照组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7%、32.8%、27.6%及18.8%、45.8%、35.4%,D和I等位基因分别为56.0%、44.0%及41.7%、58.3%。汉族EH组与对照组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别40.7%、31.5%、27.8%及21.8%、40.0%、38.2%,D和I等位基因分别为56.5%、43.5%及41.8%、58.2%。Logistic回归显示DD基因型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OR=2.746,P0.05)。结论畲汉两族之间ACE基因多态性构成没有差异,两族中带有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个体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老年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对5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61vs0.46,P<0.05),血清ACE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1.0±11.1)U/Lvs(25.1±10.0)U/L,P<0.05]。血清ACE水平依次为DD型>ID型>II型。DD型与ID型及DD型与II型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有关,DD基因型者血清ACE水平显著升高,D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索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现况研究基础上,分别选择299例高血压患者和281名血压正常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和单链构像多态性PCR(PCR/SSCP)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RAS系统6个位点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男性组ACE基因I/D多态性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DD基因型患高血压的危险是Ⅱ基因型的2.20倍(1.21~4.02)。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同时携带有ACE基因ID或DD基因型和AGT基因M235TMT或TT基因型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ACE基因ID+DD基因型是蒙古族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苯那普利咳嗽不良反应候选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缓激肽β2受体(BDKRB2)基因C/T多态性与苯那普利相关的咳嗽不良反应间的关联。方法:在对1 83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苯那普利3年上市后监测的基础上,嵌套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与病例对应的年龄、性别和肾功能状态组内随机抽取对照。结果:ACE I/D等位基因频率为I 65.4%、D 34.6%,BDKRB2 C/T频率为T 53.0%、C 47.0%。基因型频率分别为II 42.2%、ID46.4%、DD 11.4%(ACE基因);以及CC 21.6%、CT 50.9%、TT 27.6%(BDKRB2基因)。BDKRB2 C/T与咳嗽间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肾功能失代偿的男性组中,ID或DD基因型发生咳嗽的OR值为4.805。肾功能正常或代偿的35—49岁女性组中DD基因型对应的OR值为5.128。其他亚组未发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D等位基因对应较高的咳嗽危险性。肾功能状态以及年龄和性别代理的某些生理因素可能对这种关联有一定的效应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对这种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87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CE基因I/D多态性。高血压组在接受培垛普利治疗12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三个基因型亚组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对照组对应的三个基因型亚组比较均有显著减退(P〈0.01)。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对照组,具有DD基因型个体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均显著低于II型个体(P〈0.05)。在高血压组,培垛普利治疗后三个基因型亚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改善幅度DD〉ID〉II型,DD型或ID型与II型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培垛普利能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含有D等位基因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9月就诊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55例作为病例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7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ACE I/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SPSS 12.0和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II、ID、DD基因型分别为72(28.24%)、102(40.00%)、81例(31.76%),对照组分别为147(25.61%)、309(53.83%)、118例(20.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病例组I等位基因246(48.24%),D等位基因264(51.76%),对照组分别为I等位基因603(52.53%),D等位基因545(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结论携带DD基因型的患者有较高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17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PCOS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88例妇女,纳入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睾酮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组受试者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进行检测。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别对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的PCOS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BMI及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受试者月经初潮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PCOS组受试者的年龄、血清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MI及血清LH、雌二醇、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0、6.528、-3.961、12.091、6.534、19.888,P0.001)。(2)PCOS组受试者I/D多态性DD、ID和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1%、48.8%和23.0%,对照组分别为21.8%、54.2%和23.9%,2组I/D多态性DD、ID和Ⅱ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6,P=0.333)。PCOS组受试者D等位基因频率为52.5%,对照组为4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4,P=0.307)。(3)PCOS组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DD、ID和ID基因型)受试者的年龄、BMI及血清FSH、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LH、睾酮水平及LH与FSH比值(LH/FS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21、19.609、20.685,P0.001);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D与ID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LH、睾酮水平及LH/FSH,均显著高于Ⅱ基因型受试者,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DD基因型与Ⅱ基因型比较:LSD-t=4.416、5.545、4.324,P0.001;ID基因型与Ⅱ基因型比较:LSD-t=5.195、5.692、6.413,P0.001)。在对照组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受试者的年龄、BMI及血清FSH、LH、睾酮、雌激素水平及LH/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PCOS的易感性无关,但等位基因D可能与高血清睾酮、LH水平有关。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ACE基因I/D多态性与PCOS的关系,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与对照的配比条件为年龄和性别。对101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Alu序列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DN的发生之间有统计学关联,D等位基因的出现使DN发生的危险增加,与Ⅱ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为ID、DD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OR值分别为2.419(95%可信区间1.180-4.959)和3.417(95%可信区间1.608—7.260)。结论ACE基因D等位基因的出现增加发生DN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以现况调查的哈萨克族人群为基础,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151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指标测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的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 I/D)的DD、ID、II等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71%,34.44%,21.85%.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28.00%,48.50%,23.50%.以II基因型为参照基因型,DD,ID 2种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2.383(95%CI=1.348~4.214),0.910(95%CI=0.527~1.57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3%,39.07%,对照组中分别为47.75%,52.25%.以I等位基因为参照,D等位基因的OR为1.706(95%CI=1.260~2.311).哈萨克族ACE I/D DD基因型可能与吸烟、饮酒、摄入过量食盐等发生交互作用而增加该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长期食用腌制肉,超重和肥胖与DD、ID均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结论 当哈萨克族个体携带DD基因型时,患高血压的危险度上升;携带ACE I/D DD,ID基因型还可以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郴州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纳入340例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前糖尿病患者100例,非糖尿病者112例。用PCR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分为II、ID或DD型。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χ2=32.09,P〈0.01)、BMI(χ2=16.10,P〈0.01)、糖尿病家族史(χ2=20.42,P〈0.01)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F=21.2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II、ID和DD的分布在2型糖尿病组为72例(56.3%),52(40.6%)和4例(3.1%);在前糖尿病组为64例(64.0%),30例(30.0%)和6例(6.0%);在非糖尿病组为81例(72.3%),29例(25.9%)和2例(1.8%)例。ID+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ACE基因I/D多态性、糖尿病家族史、BMI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结论ACE基因ID+DD基因型与郴州地区社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111例CHF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①CHF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病例组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DD>ID>II(P<0.05)心功能2级的例数占II型总例数的40.0%,心功能4级的占13.3%,DD型CHF患者中,心功能2级的例数占DD型总例数的13.3%,心功能4级的占35.0%,差别有显著性(P=0.014)。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CHF的发生及不良转归相关,ACE-DD型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与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强度依次为为:DD>ID>II。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煤矿井下接尘工人为研究对象(EH组和对照组各206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倒班分布的差异。结果 EH组和对照组倒班作业工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2.23%和29.61%,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EH发生的危险增加了1.74倍。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I、D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E基因多态性与EH无直接关系;但倒班与I和D等位基因联合作用的OR值分别为1.86(OR95%CI:1.32~2.63)和1.72(OR95%CI:1.09~2.71),相乘模型交互作用产生的OReg值为0.79,提示倒班与ACE基因I/D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似然比检验P<0.05)。结论倒班可能是EH的危险因素且可能与ACE基因插入/缺失序列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ACE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 ,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酶偶联速率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结果 在 5 1例冠心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35 %和 6 1% ,ACE平均活性为 35 0 3± 91 1,在 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16 %和 4 5 % ,ACE平均活性为 2 86 7± 79 6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D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一 ,而高活性的ACE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