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对单侧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USN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50min,每组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USN的改善程度、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SN的忽略程度、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USN的改善程度、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改善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9-102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 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平衡及步行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BBS、F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S、F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BBS、FAC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USN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不伴有USN脑卒中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综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t指数(MBI)。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空间忽略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对伴有USN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不仅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而且对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TD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分别对两组患者平衡功能、ADL能力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Bathel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D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两组训练时间都是40 min/次,2次/d,5 d/周,连续训练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scale,FMA?L)、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前后的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 < 0.05),且试验组FMA?L、BBS、 FAC 和 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影响。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实现行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促进患者自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对脑卒中病人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核心肌群训练组及VR组,每组36例。VR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VR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组在VR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PHY型平衡能力检查训练仪、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2组病人的BBS评分、ADL评分、压力中心(COP)椭圆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病人BBS评分、COP椭圆面积、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8周后,2组病人BBS评分、ADL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治疗4周后有显著改善(P<0.05~P<0.01);核心肌群组睁眼及闭眼时测定COP椭圆面积较同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同时期BBS评分、COP椭圆面积及ADL评分比较,核心肌群组均显著优于VR组(P<0.05~P<0.01)。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VR技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骨盆控制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骨盆控制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8周后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和Gaitwatch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RMI运动指数、BBS评分、独立步行百分比、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MI运动指数、BBS评分、独立步行百分比、步长、步频、步速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骨盆控制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本院康复科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平衡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MBI)为 79.41±5.8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为29.12±3.12;Berg平衡量表(BBS)为40.42±4.87,患者10米步行所需时间为(41.89±7.17)s,患者6 min内步行的距离为(41.08±2.96)米;②Holden步行能力评定治患者的Holden步行能力评定达3~5分者共32例(80.0%),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淑珍  吴华  顾旭东  傅建明  曾明  李亮  沈芳 《浙江医学》2017,39(16):1359-1362
目的探讨运用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频率为6次/周,20min/次,共8周。两组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董晓琼  吴月峰  许夏彬  蒋周洁  韩英 《浙江医学》2022,44(15):1650-1652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双重任务步行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步行训练。分别于康复治疗前、4周后采用PROKIN平衡训练评估系统(评估指标包括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Bre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小于治疗前,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效果。方法选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救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平衡康复训练,观察组传统平衡康复训练加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评分、ADL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效果显著,患者平衡功能和ADL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对老年人预防跌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丰富环境下多重任务导向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30例)和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丰富环境下多重任务导向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29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表面肌电图信号。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LE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BBS评分、MBI、表面肌电图信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BBS评分、MBI、表面肌电图信号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丰富环境下多重任务导向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进口四肢联动(NustepT4)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及步行能力(采用10m步行时间和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联动系统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加强骨盆控制能力训练组(观察组)30例与一般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加做骨盆控制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BS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盆骨控制能力训练对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春红  巴小玲  刘连生 《安徽医学》2017,38(8):1074-1076
目的 探讨以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对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症(USN)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青海市中医院收治的USN患者7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原则,将70例高海拔地区脑卒中USN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模式,护理干预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平衡能力、巴氏指数(BI)及凯瑟琳-伯格量表(CBS)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4周,观察组CBS评分为(9.42±6.17)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13.33±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和ADL评分等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医院、病房延伸到家庭的延伸护理模式对改善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自理能力有积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丽萍 《河北医学》2014,(11):1798-1801
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且均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够配合康复医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后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4周后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价、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 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 )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MBI、FMA、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康复治疗前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FMA、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林海  蒋松鹤  韩丽雅 《浙江医学》2017,39(13):1097-1101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别行BWSTT治疗(对照组)、BWSTT+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的CIS偏瘫患者各32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采用Prokin254P型本体感觉评估训练系统中的平均轨迹误差(ATE)、评估完成时间(Time)评估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FAC、6MWT、ATE、Tim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FAC、6MW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ATE、Time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FMA、FAC、6MWT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BBS、ATE、Time均未见改善(均P>0.05);观察组FMA、BBS、FAC、6MWT、ATE、Time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CI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李岩  傅建明  劳方金  柏和风  林在龙 《浙江医学》2022,44(13):1430-1433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其中20例患者采用FES方法进行康复训练(FES组),20例患者采用BWSTT方法进行康复训练(BWSTT组),另20例患者采用BWSTT联合FES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组)。3组患者均治疗6周,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BBS评分、10mMWS及F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FES组患者BBA评分、BWSTT组与同步组患者BBS评分、10mMWS及FAC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联合组BBS评分[(36.3±4.2)分]、10mMWS[(16.6±3.1)s]及FAC[(3.9±0.5)级]均明显优于FES组[(29.8±5.2)分、(27.5±5.4)s、(2.8±1.0)级]和BWSTT组[(33.4±2.9)分、(19.6±4.5)s、(3.4±0.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WSTT联合FES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可放大肢体节律性运动的幅度、速度及平衡性,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