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06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用10μg×3剂和以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接种后1年检测时,对其中抗-HBsS/N值>2.1的87人,及免疫接种失败者HBsAg阳性19人和未接种乙肝疫苗而HBsAg阳性婴儿28人作了为期9年随访研究.在抗-HBS阳转者抗-HBS水平的动态变化观察中未发现HBsAg阳转者.至9年时仍有29人(44.6%)抗-HBS水平>2.1,说明疫苗的免疫源性和9年的免疫效果是好的.HBsAg阳性19人与未接种疫苗而HBsAg阳性28名婴儿同时追踪结果,仍持续HBsAg阳性,提示这些婴儿系宫内或围产期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4年8月,采用0,1,2月免疫程序,对480名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的6-12岁小学生进行了为期3年的3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1批美国同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首剂疫苗免疫后3个月时,两种疫苗的抗体阳转率达92%;6个月时,阳转率均在98%以上;3年时,仍维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乙肝疫苗免后效果,我们按年龄随机抽取了237名儿童用RIA检测法对乙肝两对半进行观察,其中母亲HBsAg阴性儿童免后抗-HBs、GMT(S/N)均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HBsAg阳性率1.08%,抗-HBc阳性率为13.98%。母亲HBsAg阳性率为7.89%,抗-HBc阳性率为34.21%,说明免疫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双阳母亲的新生儿免疫,阻断HBV的母婴传播,结果婴儿3、9、12月龄的保护率分别为85.5%、90.0%、91.8%;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3.0%、92.0%、93.8%;GMT分别为37.6mIU/ml、71.8mIU/ml、67.7mIU/ml。较血源性乙肝疫苗为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乙肝疫苗免后效果,我们按年龄随机抽取了237名儿童用RIA检测法对乙肝两对半进行观察,其中母亲HBsAg阴性儿童免后抗-HBs、GMT(S/N)均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HBsAg阳性率1.08%,抗-HBc阳性率为13.98%。母亲HBsAg阳性儿童抗-HBs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免后HBsAg阳性率为7.89%,抗-HBc阳性率为34.21%,说明免疫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244名52~60月龄出生时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检测HBsAg、抗-HBc、ALT及抗-HBs滴度,随机分A、B两组,分别加强接种一针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细胞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均为5μg,一月后复查抗-HBs滴度。结果:A、B两组加强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6.77%、100%,GMT较加强前分别上升10.71、12.26倍,  相似文献   

7.
少年接种乙肝疫苗7年定人随访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HBV标志阴性79名少年,以乙肝疫苗10μg×3的免疫剂量和0、1、2月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对其抗-HBs免疫应答和临床保护效果作了为期7年的定人随访。结果表明,抗-HBs阳转率在T3时为100%,均值为3084mIU/ml。至T84时疫苗接受者中仍有55.7%的抗-HBs水平≥10mIU/ml。6例检出抗-HBc,其中5例的抗-HBs持续处于高水平、全部观察对象无1例检出HBsAg或发生临床肝炎。少年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至少7年内可具有保护性免疫,故在此时期内不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免疫儿童中HBsAg阳性者的来源、变化动态及再感染的转归,选取45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7.4年的随访。结果首次检查有63例HBsAg阳性,占观察人数的13.8%(63/455);随访中发现6例HBsAg阴转,阴转率为9.3%(6/63),阴转者的S/N值较低(26.7)。原HBsAg阴性者随访中发现7例HBsAg阳转,其中5例变为慢性携带者,占随访后总阳性者的8.1%(5/62)。结果表明:HBsAg阳性率在母亲双阳性免疫儿童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共发现6例阴转和5例阳转,其替换率<10%。并发现HBsAg阴转后5/6例无抗-HBs应答。阳转者中HBsAg阳转前均有低水平的抗-HBs,有1例HBsAg和抗-HBs同时存在。对上述病例的特征进行了讨论,表明对母-婴免疫阻断效果的全面评估至少需要3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低剂量免疫保护持久性及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新生儿免疫后13年的血清学效果和加免实验的抗体反应。结果941名免疫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滴度已明显下降,66.0%的儿童抗-HBs水平在保护性水平(mIU/ml<10)以下,但仍有较高保护效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0.53%)与免疫后1年时(1.4%)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具有持久的免疫预防效果。使用5.0μg剂量的乙肝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对105名抗-HBs阴性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结果加强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70.5%,回忆反应较好。结论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低剂量免疫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有较好的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更为快速的免疫应答,用30μg/ml乙肝血源疫苗以0、2、6周免疫程序对68名HBsAg阳性母亲婴儿作了阻断HBV母在传播免疫效果的观察,并与常用的0、1、6接种方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BIG合用乙肝疫苗或单用疫苗组产生抗-HBs(>10mIU/ml).血清转换率于T(6m)、T(12m)时分别为91.89%和83.87%,81.08%和83.87%。短程和常规免疫方案婴儿所产生的保护性抗-HBs水平动态比较,表明以0、2、6周免疫后在T(6w)、T(6m)时的抗-HBs有效率分别为19.35%和83.87%,明显高于0、1、6月免疫者同期抗体水平(P<0.01).至T(12m)时两组的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0、2、6周免疫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及保护效果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对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5μg/剂)的免疫效果、免疫持久性及保护效果进行了观察。应用0、1、2免疫程序免疫了613名6~9岁的小学生,分别接种了刀批YDV,全程免疫后1个月,其血清抗-HBs阳转率为96%~100%,总阳转率为99%.YDV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表明,每剂5μgYDV和10μg血源乙肝疫苗(PDV)免疫后2年,其抗-HBs≥10mIU/ml者均在91%以上,两者无显著差异。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效果,用5μgYDV免疫65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用0、1、6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7个月(12月龄)在石家庄和横县两地区的保护率分别为%%及92%。由此表明:YDV免疫原性良好,可完全取代血源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2.
婚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6年追踪随访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和对照组母亲的新生儿42人,结果免疫成功母亲的婴儿6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0.00%(9/10),且无1人感染HBV,而两组婚前和婚后HBsAg、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依次为20.00%(2/10)及18.18%(4/22),显著低于前者(P<0.01),但HBsAg阳性率各为70.00%(7/10)、68.18%(15/22)。表明婚前乙肝疫苗免疫的“双阻断”作用可部分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3针20μg与3针10μg乙型肝炎(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抗 HBs阳转率的差异。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及维普资讯-中文
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乙肝OR 乙型肝炎”及“疫苗”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3年5月国内公开发
表的有关3针20μg与3针10μg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全程接种后1个月及1年抗 HBs阳转率的文献,采用
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程免疫后1 个月,3 针
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 HBs阳转率显著高于3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犣=2.78,犘=0.005),合
并犚犚为1.045 (95%犆犐:1.013~1.079);3 针20μgCHO 细胞乙肝疫苗抗 HBs阳转率显著高于3 针
10μgCHO 细胞乙肝疫苗(犣=5.86,犘<0.01),合并犚犚为1.065 (95%犆犐:1.043~1.088)。全程免疫
后1年,3针20μg与3 针10μ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 HBs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犣=2.38,犘=
0.017),合并犚犚为1.103 (95%犆犐:1.018~1.19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未发
现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犘>0.05)。结论 3针20μg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优于3 针10μg乙肝
疫苗。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Meta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抗 HBs阳转率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102 07  相似文献   

14.
用国产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对75名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进行免疫。结果在免疫后2年,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抗-HBs阳性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期的抗-HBs阳性率(100.0%)则显著高于重组CHO乙肝疫苗组(91.4%)和血源性乙肝疫苗+HBIG组(80.0%),各组的抗-HBs滴度(S/N值)在免疫后9个月时形成高峰,12个月时开始下降,在24个月时,5μ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15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消长动态及远期保护效果。「方法」从1986年开始,每隔1~2年,采取整群随机方法对湘潭随机方法对湘潭市区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一次,采血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15年共观察儿童5006名,各次观察的HBsAg携带率为0.63%~2.32%,平均携带率为1.38%。明显低于免疫前同一人群的10.33%,保护率为86.65%(95%可信区间为72.13%~100.00%)。全程免疫后抗-HBs的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高峰值均出现在首针接种后7~12个月,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但免疫后15年的儿童中仍有45.31%的个体抗-HBs的mIu/ml值〉10.0,G值为27.95mIu/ml,且HBaAg和抗-H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了1018名1~7岁新生儿期接种3针10μg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的儿童,检测HBsAg、抗BHs和抗HBc,以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低剂量免疫策略7年后的效果。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为2.0%,与1985年该免疫计划实施前儿童HBsAg阳性率12.7%比较,疫苗保护率为85.0%,保护率从免疫后1~2年的82.0%逐年上升为免疫后7年的96.4%;抗HBs阳性率为79.7%,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4.2%;两者从免疫后1~2年的91.8%和75.0%明显下降为免疫后第7年的73.7%和48.2%;抗HBc阳性率为3.0%,显著低于免疫前的18.4%。结果说明低剂量免疫策略控制乙肝是成功的,实施7年后是否需加强免疫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血源加热灭活乙型肝炎(乙肝)疫苗6μgμg和10μg全程免疫3~6岁幼儿,免疫后1个月采血检测,其血清抗-HBs阳转率为9818%,9814%,S/N平均值为10166,11369。而每剂含12μg的三步化学灭活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9881%,S/N平均值为7909,明显低于加热灭活疫苗6μg组(P<005)和10μg组(P<001)。说明加热灭活乙肝疫苗免疫原性更好,且免疫剂量、价格均可降低,这将更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次共观察410名3~6岁儿童,接种两种不同灭活方式的血源乙肝疫苗后,仅个别儿童接种部位稍有疼痛感,未见发热及局部红晕反应,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HBsAg、抗-HBc均阴性,证明两种血源疫苗均安全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用国产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对75名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进行免疫。结果在免疫后2年,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抗-HBs阳性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组的抗-HBs阳性率(100.0%)则显著高于重组CHO乙肝疫苗组(91.4%)和血源性乙肝疫苗+HBIG组(80.0%)。各组的抗-HBs滴度(S/N值)在免疫后9个月时形成高峰,12个月时开始下降,在24个月时,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组、2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组的仍有较高抗体滴度(分别为84.7和70.9),其下降的速度(分别为16.7%,22.2%)低于30μg血源性乙肝疫苗+HBIG组(34.2%)。说明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高度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引进美国Merck公司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结果HBsAg、HBsAg双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全程免疫后7个月和12个月的保护率分别为96.7%和96.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4.7%、93.5%;GMT分别为66.6mIU/ml、76.6mIU/ml。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