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康泰胶囊对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Nav1.8通道受体的影响,探讨康泰胶囊治 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计应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IBS 大鼠模型,应用腹部回缩反射(AWR)、尿D-木糖排泄实验、焦虑行为测试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模型 内脏敏感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DRG神经元上Nav1.8通道受体mRNA表达水平,观察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IBS大鼠DRG神经元上Nav1.8通道受体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康泰胶囊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AWR评分(P< 0.01),明显升高模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P< 0.05),增加模型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开臂滞 留时间百分比(P< 0.01),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P< 0.01),明显降低大鼠DRG神经元上Nav1.8通道受体mRNA表达水平(P< 0.01)。结论 康泰胶囊能抑制应激引 起的内脏高敏感IBS大鼠DRG神经元上的Nav1.8通道受体表达,从而降低结肠背根神经元兴奋性,是其治疗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昕妍  张楠  刘坤  奚晗清  刘允  何勋  韩数  朱兵 《针刺研究》2023,(12):1183-1192
目的:从背根节(DRG)神经元水平说明内脏病变与相应体表穴位敏化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皮肤伊文思蓝(EB)外渗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4只。2,4,6-三硝基苯磺酸直结肠灌注7 d制备结肠炎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EB检测体表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观察渗出点的位置及面积。痛行为实验: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上,观察下背部和足部Von Frey丝机械刺激诱发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小鼠在体DRG钙成像实验:Pirt-GCaMP6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同上,暴露腰(L)6或L4 DRG,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CRD)、下背部或后爪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及后爪神经源性炎性EB渗出较多(P<0.05);同时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增加(P<0.01,P<0.05);CRD 60 mm Hg诱发内脏痛引起的L6 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  相似文献   

3.
温度敏感TRP通道包括热敏感受体和冷敏感受体,是人体感受温度的基础,与心衰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益气温阳法是中医治疗心衰的首要治法,基于该治法的各种中药及组方被证明能够有效拮抗心衰进程,但其作用机制是否与靶向调控温度敏感TRP通道有关,至今未知。文章基于TRP通道温度敏感受体与心衰的相关研究以及中医治法基本理论,提出中医益气温阳法治疗心衰或与激活部分保护性的热敏感通道受体、抑制部分不良的冷敏感通道受体相关。该过程可能还涉及益气温阳法通过调控温度敏感TRP通道,从而改善心衰后的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收缩力。结合离子通道领域相关新技术,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寒热性中药的成分对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成分对瞬变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TRP)家族中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TRPM8)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薄荷醇为通道激动剂,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在体外观察原代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甙和大黄素均可显著上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中药的成分桂皮醛可显著下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成分吴茱萸碱对TRPM8通道蛋白功能虽未见显著影响,但有下调趋势。结论: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M8功能的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成分对瞬变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TRP)家族中薄荷醇受体离子通道蛋白(TRPM8)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薄荷醇为通道激动剂,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在体外观察原代培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胞内[Ca2+].的变化.结果: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甙和大黄素均可显著上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中药的成分桂皮醛可显著下调TRPM8通道蛋白的功能,热性成分吴茱萸碱对TRPM8通道蛋白功能虽未见显著影响,但有下调趋势.结论: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M8功能的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中医药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国内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研究热点,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收集建库至2022年9月6日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的中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CiteSpace 6.1. R2及VOSviewer 1.6. 16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0篇,自2007年首次发文至今,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的文献在经历阶段性的快速上升后,目前处于稳定趋势,其中《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为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杂志。核心作者共24人,发文量最高作者为杨桢,核心研究机构8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提示,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骨关节疾病及肾病。其中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源性炎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骨质疏松、足细胞等是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 国内中医药与TRP通道结合的研究起步较...  相似文献   

7.
刘晓丽  吕翠  张文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0):1757-1760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l(tran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vanilloid 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主要表达在感觉神经元上,属于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成员之一。该受体可被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或内源性配基等激活,介导疼痛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损伤。中医认为疼痛的发生机制为“不通则痛”,寒性收引和瘀血阻滞均能导致血脉不通而疼痛,清热解毒中药多数具有抗炎效果,温里药和活血化瘀药具有通畅血脉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抗炎角度或通脉角度,清热解毒药、温里药和活血化瘀药均具有止痛作用。该文以TRPV1为靶点,对上述3类中药的止痛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寒热性中药成分对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寒热中药的成分与TRP家族中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DRG神经元,在体外观察中药单体对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基因的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数据分析采用2?ΔΔCT法。结果:热性中药的成分(吴茱萸碱、桂皮醛)上调TRPV1的表达,下调TRPM8的表达,尤以寒负荷后更为明显;寒性中药的成分(黄芩苷、大黄素)上调TRPM8的表达,下调TRPV1的表达,尤以热负荷后更为明显。结论:对TRPV1与TR-PM8的表达调节可能与中药的寒热药性相关,这可能是寒热性中药临床上发挥寒热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Lu SF  Yin HY  Tang Y  Zhang CS  Yu ML  Luo L  Yu SG 《针刺研究》2012,37(2):151-4, 160
瞬时感受器电位(TRP)家族中TRPV 1、TRPV 2、TRPV 3、TRPV 4、TRPM 4、TRPM 5、TRPA 1能够感受温度变化,其中TRPV 1、TRPV 2、TRPV 3、TRPV 4、TRPM 4、TRPM 5能感受温热刺激。艾灸主要通过温热效应来产生作用,因此,以TRP家族中感受温热刺激的成员为切入点,研究艾灸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总结感受温热刺激的TRP各自温度激活特征及艾灸温热刺激产生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同时结合艾灸作用的局部效应特点,探讨艾灸局部启动机制及其后产生的级联效应机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镇痛作用是否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s)N-型有关。方法 45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部分坐骨神经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疼痛模型组(模型组)和OMT给药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部分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部分坐骨神经结扎疼痛模型。分离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alia,DRG),培养DRG神经元细胞。利用Fluo-3荧光探针检测各组DRG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大脑及DRG组织中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N-型(Cav2.2)和L-型(Cav1.3)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DRG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P0.05),大脑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DRG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OMT给药组DRG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P0.05),大脑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DRG组织中Cav2.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而各组间大脑和DRG组织中Cav1.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T的镇痛机制可能与Cav2.2通道介导的钙离子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抗骨松穴位贴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肾主骨”和内病外治结合起来研制抗骨松穴位贴剂(KGT),通过用KGT外贴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依普拉封比较治疗骨质疏松(OP),检测性激素与骨密度,结果KGT与口服补肾经组取得了同等的疗效,证实“体表穴位-经络通道-络属脏腑”的存在,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作用传递于靶器官,非血中量效浓度关系,提出了药物的作用是“穴位经络通道放大效应”,丰富了现代药理学理论,发展了第三条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不同考前状态大学生心率的刺激后效应。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30例考前焦虑状态大学生(试验组)和30例非考前焦虑状态大学生(对照组)。选取心( CO15)、肝(CO12)、肾(CO10)、神门(TF4)、内分泌(CO18)、肾上腺(TG2P)等6个耳穴,对两组学生进行耳穴贴压30 min,使用Actiheart心电检测仪对两组学生心率进行全程监测。结果:①与刺激前相比,对照组心率在刺激后20 min、刺激后30 min时有所下降( P<0.05);②与刺激后10 min相比,对照组心率在刺激后20 min、刺激后30 min时显著下降( P<0.01)。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对非考前焦虑状态大学生心率存在刺激后效应,可以通过刺激耳部相关穴位,对机体的心率持续减缓达30 min。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膝骨关节炎(KOA)的发病率急增。目前临床治疗KOA以西药为主流药物,但其存在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易复发等缺陷。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我国传统中医药在KOA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疗效,较西药更为安全,因此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据研究阳虚质人易患KOA,可能与其自身对外环境某些变化因子较为敏感有关。温控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为一种Ca~(2+)离子通道,不同温度能够激活各自相应通道,尽管目前对这类通道与温度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阳虚质人易患KOA的现象与TRP的开闭异常是否存在联系,现仍不明确。文章就KOA的症状和治疗用药与TRP的关系进行分析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预防KOA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选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ε(PKCε)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物质之一。本文对PKCε在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中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前列腺素E2(PGE2)/EP1受体-Gq-PKCε是外周背根神经节(DRG)中调节慢性疼痛的重要信号通路,并且在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的后期也发挥作用。DRG神经元中的PKCε分别通过过表达瞬时受体电位(TRP)香草酸亚型1(TRPV1)和锚蛋白1(TRPA1)诱导机械和热超敏反应,介导急性痛向慢性痛的转化。PGE2诱发的EP1-Gq-PKCε信号传导可能是调节下游TRPA1和TRPV1启动疼痛转化过程的关键环节。近几十年来,电针(EA)已经被用于治疗各类急慢性疼痛,疗效肯定,并能明显抑制DRG神经元中PKCε及其上下游物质的表达。因此推断,EA可能通过干预DRG中的PKCε通路在急慢性痛转化中起作用。本文从痛转化概念、DRG中PKCε信号通路在痛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在EA干预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微电流影响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神经元生长的机制,为三维支架材料应用于人工脊髓及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大鼠DRG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在其生长过程中引入电刺激,从双相(BI)/单相(MO)、刺激时间、刺激电压、刺激频率这4个方面对神经元进行电刺激干预,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并计数神经元纯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均鉴定出本研究成功分离DRG神经元,纯度高达(91±6)%;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不同刺激条件干预后的细胞经显微镜观察发现,6 V·cm~(-1)直流电刺激刺激30 min的细胞存活量最多,形成的神经网络最为致密。结论:6 V·cm~(-1)直流电刺激刺激30 min的条件干预最为合适构建研究模型,为后续人工脊髓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作为感觉传导通路的一级神经元,在感觉传递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感觉异常如痛觉过敏和热觉过敏,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在DRG上表现为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包括受体、离子通道和放电异常。DRG作为机体内、外环境与脊髓联结的纽带,了解其相关信号通路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化学信号通路、膜离子通道信号通路2大方面对近年来有关DRG神经元痛觉异常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鼠"内关"穴注射硝酸甘油缓解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史明仪  陈琦  周华珠 《中国针灸》2002,22(12):833-836
目的:了解“内关”穴注射硝酸甘油(NTG)防治急性心肌缺血(M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静脉注入垂体后叶素(PPT)造成MI模型,以“内关”注入NTG缓解MI的心电图变化为指标,观察保留与切断G6-T2脊神经前后根9VDS)、以及毁损脊神经节(DRG)的影响,并与舌下运用NTG进行比较。结果:切断VDS对“内关”注入NTG缓解MI影响不大,毁损DRG后MI加重并恢复延迟,“内关”比舌下运用NTG防治MI的持续时间更长。结论:“内关”注射NTG可作为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内关”-DRG-心脏间存在不依赖于中枢的神经短反射通路。  相似文献   

18.
刘亚丽  刘丹  张文  陈涛  胡卫 《中草药》2022,53(17):5427-5432
目的 基于对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调控,探讨中药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方法 筛选痛阈值满足条件的SD雌性大鼠构建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华蟾素组、华蟾素+NGF组和anti-NGF组。华蟾素组、华蟾素+NGF组在造模第7天开始ip华蟾素,其余各组ip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华蟾素+NGF组、anti-NGF组在造模第12天鞘内插管给药,造模21 d后处理大鼠。检测大鼠造模前后痛阈值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DRG中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p75神经营养受体(p75 neurotrophy receptor,p75NTR)、μ阿片受体(μ opioid receptor,MOR)和神经递质P物质(substance P,SP)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DRG中MOR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各组大鼠DRG中MOR与TrkA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明显提高大鼠机械痛阈值与热痛阈值(P<0.01);华蟾素组抑制大鼠DRG中TrkA、p75NTR和SP蛋白表达(P<0.05、0.01),上调MOR蛋白表达(P<0.01)。华蟾素+NGF组激活大鼠DRG中TrkA、p75NTR和SP的表达(P<0.01),抑制MOR的表达(P<0.05)。结论 华蟾素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NGF抑制TrkA、p75NTR的表达,激活MOR,并能够减少SP的释放,最终参与骨癌痛的镇痛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DRG)中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伸筋丹组)、杜仲腰痛丸高弃1量组(D组)、杜仲腰痛丸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2周时DRG中印的变化。结果:B、C、D、E组DRG中sP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B、C、D、E组S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5),其中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C、D、E组与B组比较为低(P〈0..5),D、E组与C组比较为低(P〈0.05)。结论:杜仲腰痛丸可通过下调或者抑制非机械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DRG内的痛觉神经递质SP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TRP通道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亚型包括TRPV,TRPA,TRPC,TRPM和TRPP。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代医学对TRPV1、TRPA1和TRPM8的阐述相对完善,而中医药对其调控作用研究较少。对近几年中医药对TRPV1、TRPA1和TRPM8通道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整理,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