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压痛阈是传统评测痛觉的方法之一。机体的疼痛阈值代表机体对疼痛感觉的分辨水平。压痛阈是指受试者的皮肤在接受外部压力刺激时,最初能感受到由压力觉变为痛觉时的最小压力值。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这种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被称为两点辨别阈。笔者以人体穴位压痛阈和皮肤两点辨别阈为检测指标,观察正常人及胃溃疡患者在经线及非经线上的压痛阈值及两点辨别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昕妍  朱兵 《中国针灸》2005,25(7):474-476
目的:观察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9例Ⅰ~Ⅲ期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华佗自动降压仪取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3疗程(21次)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29例患者,显效44例,有效7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90.70%.收缩压平均下降(18.64±1.48)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8.01±0.68)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高昕妍  张楠  刘坤  奚晗清  刘允  何勋  韩数  朱兵 《针刺研究》2023,(12):1183-1192
目的:从背根节(DRG)神经元水平说明内脏病变与相应体表穴位敏化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皮肤伊文思蓝(EB)外渗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4只。2,4,6-三硝基苯磺酸直结肠灌注7 d制备结肠炎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EB检测体表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观察渗出点的位置及面积。痛行为实验: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上,观察下背部和足部Von Frey丝机械刺激诱发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小鼠在体DRG钙成像实验:Pirt-GCaMP6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同上,暴露腰(L)6或L4 DRG,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CRD)、下背部或后爪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及后爪神经源性炎性EB渗出较多(P<0.05);同时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增加(P<0.01,P<0.05);CRD 60 mm Hg诱发内脏痛引起的L6 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  相似文献   
5.
腧穴敏化,又称为穴位敏化,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理化因素或者疾病的刺激下,穴位由“静”到“动”的一种动态变化,是机体的一种病理反应状态。目前,腧穴敏化机制的研究集中于膝骨关节炎的动物实验展开。实验结果表明,腧穴敏化与肥大细胞的聚集、局部组织微循环、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的变化有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角度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小鼠体表敏化与“关元”穴的关系、效应及机制。方法:雌性ICR小鼠先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造模组以100 mg/kg的双酚A(BPA)灌胃建立PCOS模型。实验一从上述小鼠中随机选取18只模型小鼠和8只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观察体表渗出点的部位、数量及分布规律。实验二将剩余24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敏化点组,每组8只,剩余8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组。电针体表敏化点或“关元”,20 min/次,1次/d,共4周。每周一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记录,连续8周;电针结束后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比较小鼠行为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含量;HE染色法观察卵巢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卵巢和子宫组织内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结果:对照组EB渗出点不明显,模型组体表EB渗出点多分布于下腹部、腰骶部、胸背部及双下肢内侧,模型组EB渗出点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巢出现多囊样改变,闭锁、囊性扩张卵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耳甲区耳穴的降压作用及降压机制。方法:22只正常SD大鼠和15只自发高血压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注射麻醉(1.0 g/kg),观察迷走神经完整和颈部切断迷走神经干后耳甲区电针(75~100 Hz,疏密波)和手针(约2次/s)刺激对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同时记录左侧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放电的变化。选取“内关”穴作对照。此外,在正常大鼠沿动脉插管推注1%阿托品(0.05 mg/kg)后刺激耳穴以及电刺激正常大鼠迷走神经时,记录血压和心率及神经放电指标。结果:在自发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电针和手针刺激耳甲区能有效降低动脉压(P<0.001),抑制心率(P<0.001),同时在个例动物观察到迷走神经放电增加而交感神经放电抑制。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内关”穴也有降压效果(P<0.05),但与耳甲区针刺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正常动物的降压效果在动脉注射阿托品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消失,而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类似耳针的降压和减缓心率的效果。结论:耳甲区针刺能有效降低动物的血压,这种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 μl 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 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 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及预电针肺经“太渊”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通气、膈肌肌电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及预电针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及预电针组,每组23只。采用0.5%脂多糖溶液(5 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5 h给予电针“太渊”干预20 min;预电针组于造模前1、3、5 d给予同样的电针“太渊”干预。通过小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观察大鼠肺动态顺应性、潮气量、肺阻力、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最大呼气流量等肺通气功能变化;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膈肌肌电,并分析肌电积分和呼吸频率变化;用HE染色法及肺损伤评分评价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动态顺应性、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显著降低(P<0.000 1),肺阻力、膈肌肌电总积分、肺损伤评分及肺泡灌洗液TNF-α、IL-1β含量均升高(P<0.05,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及敏化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关元穴、敏化点机械痛阈值及T13-L2节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PCOS小鼠模型体表敏化的部分机制。方法:32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敏化点组,每组8只。采用双酚A灌胃的方式制备PCOS模型,对照组用玉米油灌胃;电针关元及敏化点,每日20 min,连续5天,共4周。电针结束后第3天,用von Frey测量小鼠体表敏化点及关元穴机械痛阈值;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DRG中TRPV1及CGR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组织囊性扩张、闭锁卵泡增加,关元穴、敏化点痛阈值下降,脊髓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