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左旋精氨酸对犬深低温停循环脑组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犬深低温停循环(DHCA)动物模型,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预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中犬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n=5).对照组:生理盐水假处理;L-arg预处理组:停循环前60 min给予L-arg 100 mg/kg预处理;联合处理组:停循环前60 min给予L-arg 100 mg/kg、7-Ni 25 mg/kg联合处理.按临床方法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 ℃停循环,90 min后恢复循环复温.分别于停循环前30 min、停循环时(0 min)、停循环45 min、停循环90 min、复温再灌注60 min抽取颈静脉、颈动脉血测乳酸含量,取脑顶叶皮质测ATP酶活性.实验犬处死后立刻取脑测干湿重.结果 L-arg预处理和联合处理脑乳酸净生成及ATP消耗均小于对照组(P<0.05),二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DHCA后脑组织含水量最低,L-arg处理次之,对照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CA前给予L-arg预处理能降低脑组织代谢水平,有助于脑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n=5)、常温停循环组(NTCA,n=3)和正常对照组(NC,n=3),对3组同时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5 min缺氧模型,DHCA组低温条件下停循环5 min,NTCA组正常体温下停循环5 min,NC组建立体外循环后不进行降温和停循环。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HIF-1α、Bcl-2和Bax mRNA在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DHCA组和NTCA组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P<0.01),DHCA组较NTCA组表达增高(P<0.05)。Bcl-2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在NTCA组中较NC和DHCA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诱导HIF-1α和Bax的表达,深低温可诱导HIF-1α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深低温及缺氧对Bcl-2影响较小。深低温可能通过诱导HIF-1α同时抑制Bax的表达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脑保护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单纯深低温停循环(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和选择性脑灌注 (SCP)不同脑保护技术的效果。方法 15头小型猪随机分成 3组,DHCA组、RCP组和SCP组,三组动物在实验中均降温至食管温度 18℃,90min停循环期间采用不同的脑保护技术,然后复温至 37℃,再灌注时间为 90min。结果 DHCA组血液中PvO2、PvCO2 和脑组织氧摄取率(OER)在低温停循环(DHCA)开始后直线下降,在DHCA60min、90min时,DHCA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 DHCA90min时,RCP组与ACP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5),复温再灌注 30min、60min时,三组之间PvO2 值、PaCO2 值以及OER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5),实验结束时,DHCA组PvCO2 仍然较高,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脑组织水含量和电镜检测DHCA组的脑组织水肿严重,RCP组次之,ACP组没有发生脑水肿。结论 DHCA方法简单,但安全时间较短,RCP能在DHCA期间的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向脑组织提供氧及营养物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SCP在停循环过程中确保脑的血液供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术,避免了长时间的DHCA所造成脑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深低温停循环(DHCA)前后及不同脑灌注方法中脑氧供需平衡及自由基变化,比较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n=5).Ⅰ组单纯行DHCA,Ⅱ组DHCA RCP,Ⅲ组DHCA SACP.体外循环降温至鼻咽部温18℃时停循环,期间Ⅱ、Ⅲ组分别行逆行脑灌注(RCP)及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90 min后复温,再灌注90 min.结果 Ⅰ,Ⅱ组停循环后犬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下降(P<0.001),脑氧供需不平衡,自由基活动升高.恢复循环复温后SjvO2回升,而自由基活动进一步升高达峰值.而Ⅲ组Sjv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7)并显著高于Ⅰ,Ⅱ组(P<0.001),Ⅱ,Ⅲ组SOD,MDA变化明显轻于Ⅰ组(P<0.01).结论 DHCA中存在脑氧供需不平衡及明显自由基损伤.RCP和SACP可改善DHCA中脑氧供需平衡,减轻自由基损害,SACP脑保护效果优于RCP和DHC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术(DHCA)联合经右锁骨下动脉行选择性脑灌注术对降低手术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应用DHCA的患者45例,分为单纯组(单纯行DHCA,29例)和联合组(行DHCA联合选择性脑灌注,16例).分析围术期处理方法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单纯组、联合组的最长停循环时间分别为37、55 min;联合组停循环时间超过30 min的患者有6例(37.5%),显著多于单纯组(2例,6.9%,P<0.05);而两组间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复温时间以及最低鼻咽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纯组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29),其中2例偏瘫,1例失语,1例昏睡;联合组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3%(1/16),1例失语;两组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保深低温(15~18℃),限制停循环时间<60 min时,DHCA联合经右锁骨下动脉行选择性脑灌注术能安全用于需暂停循环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深低温停循环与逆行脑灌注脑保护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逆行脑灌注(RCP)的脑保护效果。用健康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DHCA组(n=7)和RCP组(n=7)。按临床方法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鼻咽温18℃-16℃时,DHCA组停循环,RCP组按维持颈静脉压在4kPa左右的灌注流量经上腔静脉行RCP,在不同的时间点以及不同的藻注流量观察藻注量与颈静脉压的关系,脑组织血气、温度变化,计算脑组织氧耗量。RCP组随机选2只动物行^99Tc红细胞标记,脑组织γ照像,观察脑血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颈静脉压为4kPa时,其灌注流量与脑血流量较高;DHCA组在复温再灌注后出现PO2降低和PCO2升高,复温再灌注后,氧耗量逐渐减少以及脑组织温度随时延长而逐渐升高的变化与RCP组比较均P<0.05或P<0.001,脑组织γ照像显示:RCP可使脑组织各个区域都得到灌注。研究结果表明:在DHCA期间行RCP可向脑组织提供一定的血流,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脑组织的代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化亚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和经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SCP)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对脑组织的保护效果.方法: 实验兔随机分成DHCA组、SCP组和SCP L-arg组,分别予深低温停循环、停循环下顺行脑灌注及L-精氨酸静脉滴注,复温后开颅取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SCP组和SCP L-arg组和DHCA组相比,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0.01);SCP组和SCP L-精氨酸组间的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后者的SOD活性显著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和L-精氨酸联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对脑均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联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对脑的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中断 (IAA)矫治术中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IAA患儿 8例 ,男 4例 ,女 4例 ;年龄 1m~2岁 ,体重 3~ 8.3kg ;其中A型 4例 ,B型 4例。均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IAA及其合并心脏畸形。除早期 1例采用单根主动脉灌注外 ,其余均采用上下半身同时灌注。早期 2例采用α稳态血气管理 ,后期采用 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方式。结果 深低温停循环 (DHCA) 5例 ,深低温低流量 (DHLF) 2例 ,DHCA与DHLF相结合 1例。平均转流时间 (130± 13)min ,平均阻断时间 (72± 10 )min ,平均DHCA时间 (34.5± 10 .2 )min。死亡 1例 ,神经系统并发症 2例。结论 婴幼儿IAA宜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 ,转流中采用持续脑灌注、控制停循环时间、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等措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 (DHCA)下间断灌注充氧脑保护液对大脑皮层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方法  1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 ,A组单纯DHCA 12 0min ,B组DHCA后经双侧颈动脉间断灌注充氧脑保护液。两组动物于不同时相取大脑皮层组织测其NOS的活性。结果 DHCA 12 0min及恢复循环 45min后 ,A组大脑皮层组织NOS阳性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CPB前 (P <0 .0 5及P <0 .0 1) ,B组变化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DHCA间断灌注充氧脑保护液抑制大脑皮层组织NOS的活性 ,减少大脑皮层组织一氧化氮 (NO)的过量合成  相似文献   

10.
深低温停循环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深低温停循环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 3 0只 ,随机分为 3组 :深低温对照 (DHC)组、常温对照 (NTC)组和深低温停循环组 (DHCA)组 ,采用大鼠深低温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再灌注模型 ,在2 1℃时将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60min ,再灌注 2 4h后取大脑皮层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改变 ,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C组有 5只死亡。DHC组、NTC组和DHCA组的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2 .2 0± 0 .43 ) %、( 19.2 3± 1.0 1) %和 ( 4 .72± 1.0 2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能增强大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降低和抑制缺血诱发的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采用腋动脉插管27例。ECC时间129~414(182.3±51.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259(137.0±35.0)min,最低鼻咽温13.8~28.0(22.8±3.5)℃,深低温停循环26例,停循环时间15~55(29.2±11.4)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13.8—21.0(17.7±1.9)oC,转流中尿量150~4900(1326.1±1061.2)ml,超滤量900~5000(2783.9±1246.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192(27.8±32.3)h,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20~1850(523.2±353.1)ml。术后死亡4例,余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大血管手术选择不同的ECC方法并加强围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Guan Y  Dong P  Yang J  Wan C  He M  D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7-30
目的 通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体脑片Ca2 + 荧光强度来探讨停循环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 16只小型幼猪分别经过单纯深低温停循环 (DHCA)或上腔静脉逆行灌注 (RCP)90min后复灌 12 0min。制备活体脑片 ,检测脑片Ca2 + 荧光强度 ,并进行组织病理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RCP组小脑Ca2 + 荧光强度灰度值为 9± 4 ,DHCA组为 32± 2 1,两者比较P <0 .0 0 1;视网膜Ca2 +荧光强度灰度值为 2 1± 14 ,DHCA组为 4 4± 2 1,两者比较P <0 .0 5。相关分析显示活体脑片Ca2 + 荧光强度与中重度嗜酸性变性有相关性 (r =0 .86 1,P <0 .0 5 )。结论 Ca2 + 超载参与了DHCA后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 ,RCP能明显减轻Ca2 + 超载 ,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累及主动脉弓动脉瘤手术中脑保护的方法。方法 105例累及弓部动脉瘤体外循环中,99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2例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4例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105例深低温停循环病例中,短暂性脑损伤11例,永久性脑损伤3例,吻合口岀血6例,肺部渗漏1例,肾功能不全1例,低心排2例,感染3例,死亡11例。结论累及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脑保护时,选择适当的脑保护方法,减少因缺血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对缺血缺氧大鼠额叶皮质信号转导分子2(Smad2)和信号转导分子4(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经随机分组(其中4只为预灌注血液供体)后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模型,三组动物分别经深低温停循环(DHCA,n=12,脑温〈20℃,停循环10 min)、常温停循环(NTCA,n=12,脑温36.5℃~37.5℃,停循环10 min)和常温不停循环(NC,n=12,脑温36.5℃~37.5℃)处理后,快速断头取额叶皮质,液氮保存.免疫组化染色后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判断Smad2和Smad4在缺血早期大鼠额叶皮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Smad2和Smad4在DHCA组中较NTCA组和NC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和Smad4在NTCA组中较NC组表达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缺氧可诱导大鼠额叶皮质Smad2和Smad4的表达,而深低温可以进一步促进额叶皮质内Smad2和Smad4的表达,反应性地增强脑损伤保护因子TGF-β1的作用,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大鼠脑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R1(NMDAR1)表达的影响,探讨MP对DHCA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DHCA模型。雄性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HCA模型组和MP处理组。观察DHCA60 min,再灌注2、6、12 h及1、2、3、7 d时NMDAR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HCA模型组和MP处理组大鼠NMDAR1蛋白表达均升高,于1 d到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于再灌注7 d恢复至正常水平。MP处理组大鼠再灌注后2、6、12 h,1、2 d5个时间点NMDAR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发现MP能抑制DHCA脑细胞凋亡。结论 MP对DHCA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与抑制NMDAR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深低温停循环脊髓损伤的微透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微透析技术观察猪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间液中的各种物质变化,探讨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6只小型香猪,于腰2段脊髓中植入微透析针。建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降温30min至直肠温度为20℃,停循环60min,复温和并行循环120min。在固定时间点采集微透析样本,检测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物质含量,观察变化趋势。结果停循环期间丙酮酸明显降低,乳酸/丙酮酸比值达到高峰。复温后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甘油显著升高。降温时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明显升高。天门冬氨酸、牛磺酸和甘氨酸在复温时升高明显。结论停循环过程中,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被明显抑制。复温中能量代谢率有所恢复,细胞处于高糖、高乳酸的环境中。降温时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升高,复温中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均显著升高,可能与脊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经典体外循环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双心室旁路与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各式的利弊。方法本文从研究体外循环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关系开始,首次提出了体外循环悖论问题。基于"广义生命时空场论"与机体损伤反应综合征"SD1D2F"4阶段说之学术观点,我们探讨了体外循环悖论的产生原因与心肺旁路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出了解决体外循环悖论问题的临床总体方略和解决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的临床对策。另对经典体外循环(简称ECC)、温心不停跳ECC,双心室旁路与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四式之利弊做了评价。此外,对ECC各式的升主动脉和/或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限,深低温停循环时限与总转流时限等安全时限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与评价,并提出了一套关于"心肺脑保护体外循环各式"统一命名的建议方案与几个新的ECC术式设计。结果上述心肺脑保护体外循环各式均有弊端,任何一式均不能同时完全保护心肺脑三者功能。结论体外循环悖论是解决现有心肺旁路各式弊端的关键所在,对该问题之学术论战将会引发ECC的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转流方法对先心病婴儿肺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DHCA组和DHLF组。分别于转流前(TO),转流结束后5min(TI),转流结束后2h(T2),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气道阻力(Raw)、呼吸指数(RI)值。结果 1.DHLF组术后ICU滞留时间明显高于DHCA组(P<0.05)。2.转流结束后(T1,T2)DHCA组和DHLF组的Cstat都较体外循环开始前(TO)明显降低(P<0.01),Raw、RI都明显升高(P<0.01);T2时在Cstat方面,DHLF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RI方面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结论 DHLF和DHCA两种转流方法都能明显引起先心病婴儿肺功能受损,但DHLF较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