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对3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Hp检测,并与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者Hp阳性感染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冠心病组Hp阳性感染率(8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2%)(P<0.01),感染程度(中重度)(46.7%)高于对照组(11.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查体人群体检资料240例,根据体检结果分为CHD组和正常对照组.记录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并通过鲎试剂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纤维蛋白原、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随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增高(P<0.01).CHD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与CHD相关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促进CHD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以某单位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现症病人为病例组,病例组共53例病人,按1∶1个体匹配的方法,选择与病例性别与吸烟情况相同、年龄在±5岁内,无高血压及心绞痛病史,此次体格检查心电图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液中HpIgG滴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CHD病例组血清HpIgG阳性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但冠心病病例组与对照组中HpIgG阳性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HpIgG阴性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慢性Hp感染不会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张勇  蒋明德  徐辉  陈虹彬  曾维政  王钊 《四川医学》2001,22(12):1097-1098
目的了解胃癌前病变组织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检测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3例肠上皮化生(IM)、32例不典型增生(Dys)胃粘膜Hp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Hp感染率在CAG(65.9%)、IM(63.0%)、Dys(62.5%)组显著高于CSG(42.1%)组(P<0.05;P<0.01,P<0.01)轻度及中度CAG(78.9%,70.4%)显著高于重度CAG组(39.1%)(I<0.01,P<0.05);轻度及中度IM(80%,69.6%)显著高于重度IM组(30%)(P<0.01).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显著增多(I<0.01).结论Hp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在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的加重.Hp难于生存,其致病性减弱.  相似文献   

5.
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早发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吸烟史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早发组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而早发组患者在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第4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P<0.01,P<0.05).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早发患者冠脉病变较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吸毒者五种常见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发生率及肝功能的改变.方法 按常规抽血检测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人员五种病毒性肝炎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51例吸毒者感染各种病毒性肝炎共43人次,显著高于57例正常对照组(共8人次)(P<0.01),其中丙型、戊型肝炎感染情况尤为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5.1%和25.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5%,P<0.01);吸毒组肝功能指标AST、A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静脉吸毒者易合并各种病毒性肝炎感染,其肝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静止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110例SCI患者和50例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浆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PA)、凝血酶活性(T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血浆蛋白C活性(PC:A)等.结果 SCI组患者血浆Hcy[(14.42±4.9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79±2.51)μmol/L];血浆vWF水平[(128.36±28.92)%]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27.37)%],P<0.001;APTT和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而P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A和T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Ⅲ和PC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浆Hcy、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失调等异常改变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7例心肌梗塞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酶切后可见在2 500 bp和1 100 bp 1 400 bp碱基对位置分别发现2个等位基因B1和B2.携带B1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28±0.94)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4±0.54)g·L-1(P<0.05),携带B2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97±1.02)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0.61)g·L-1(P<0.05);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2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内B1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情况及其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宁夏惠农区回、汉族38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99例(回族45例,汉族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回族45例,汉族52例)、胃溃疡组75例(回族35例,汉族40例)和非贲门胃癌组112例(回族50例,汉族62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 ①回、汉族正常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68.9%和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族Hp阳性率在胃溃疡和非贲门胃癌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回、汉族CagA抗体阳性的Hp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非贲门胃癌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A+ VacA 、VacA、UreA和UreB抗体阳性率在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宁夏惠农区回、汉族正常人群Hp感染率高,回、汉族之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胃癌前疾病及胃癌高发与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率高密切相关,表明Hp致病因子中毒素CagA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结果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增高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FG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老年与非老年比较P<0.01);吸烟可使血浆FG升高,与非吸烟比较,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二者的关系,进一步了解Hp感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针对14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96例健康体检者(非冠心病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p-IgG,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p感染阳性患者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内皮素-1(ET-1),比较合并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与非Hp感染者之间的差异。结果①冠心病组抗Hp-IgG阳性率(60.4%)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1.7%)(P〈0.05),去除常见的危险因素后,Hp感染仍能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OR=2.09,95%CI 1.48~3.00)。②Hp CagA+毒力亚型感染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而CagA-毒力亚型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③冠心病组Hp感染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P〈0.05)。结论 Hp感染是冠心病危险因素,CagA+毒力亚型感染可能更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Hp感染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8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Hp.CagA)抗体水平,分析其阳性率与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l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低于Hp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会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进而诱发CHD。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及产细胞毒素Hp菌株对CHD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两组病例均采用间接酶标法(ELISA)检测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及产细胞毒素HpIgG。结果:HpIgG阳性率及HpIgG平均浓度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pIgG阳性与CHD有相关关系,且在校正年龄因素后仍有相关关系。产细胞毒素HpIgG阳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它与CHD无相关关系。CHD组中检测抗HpIgG阳性与阴性血脂和WBC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可能是CH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形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rum anti-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gG was determined using ELISA in 633 medical staffs and 85 non-medical staffs(as controls) in order to know the prevalence of Hp inf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p infection rate in medical staff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medical staffs(P < 0.05). Among the medical staff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Hp infection was found in gastroenterologists and dental doctors(P < 0.05). Also, Hp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ubjects with dyspeptic symptoms than those without(P < 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medical staffs, especially gastroenterologists and dental doctors, have occupational risk for Hp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5.
应用ELISA法对湖南地区 6所大中型医院的 6 33名医院工作人员及 85名非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血清抗HP 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医院工作人员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医院工作人员 (P <0 0 5 ) ;消化科医生 ,口腔科医生HP感染率明显高于医院其他科工作人员 (P <0 0 5 ) ;密切接触消化性溃疡病史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溃疡病史者 ;有消化不良症状者的HP感染高于无症状者。提示医院工作人员 ,尤其是消化科和口腔科医生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Hp感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优势比。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Hp感染率和hs 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3,t=22.82,P<0.05)。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的Hp感染率和血清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中优势比分别为1.146(0.722-1.819),1.073(0.969-1.187)。经全参数校正后的Hp感染率和血清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中优势比分别为1.132(0.682-1.877),1.026(0.918-1.147)。结论: Hp感染率和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关系不明确,Hp感染率和血清hs-CRP水平不可以作为上海人群冠心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在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CAG 的200 例患者作为萎缩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非 萎缩性胃炎的200 例患者作为非萎缩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嗜 烟、饮酒、药物史及家族史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萎缩组平均年龄、男性、Hp 阳 性、嗜烟、嗜酒、有药物史、有家族史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比例高于非萎缩组(P <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家族史是CAG 的独立危险因素[Ol ^ R=7.181(95% CI :1.584,32.554)]。CAG 不 同病理阶段在性别、Hp 感染、嗜烟、嗜酒、药物史及家族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p 阳性是CAG 病理阶段的独立危险因素[Ol ^ R=2.538(95% CI :1.459,4.417)]。 结论 CAG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家族史及Hp 感染为CAG 的危险因素;Hp 感染更是CAG 病理阶段的 独立危险因素。CAG 患者根除Hp 可获得较多收益。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有助于降低CAG 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检测在诊断Hp 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 年 7 ~ 12 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抗体分型受试者462 例,根据抗体分型分为Ⅰ型202 例(Ⅰ型组) 和Ⅱ型(Ⅱ型组)104 例和对照组156 例。记录各组是否患有Hp 感染相关性疾病,抗体检测前后1 周行尿素 呼气试验(UBT)。结果 共462 例受试者进行抗体分型检测,Hp 总感染率为66.2%。Ⅰ型、Ⅱ型感染率分 别为43.7% 和22.5%,最常见抗体分型为CagA、VacA、UreA 及UreB 均为阳性;年龄、Hp 相关性疾病、阑 尾炎及饮酒为Hp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I 型感染患者中UBT 阳性率高于Ⅱ型(P <0.05);Hp 抗 体分型与UBT 总一致率为84.53%,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0.55% 和86.88%。结论 该地区Hp 感染率偏高, 高龄、Hp 相关性疾病、阑尾炎及饮酒为Hp 感染高危因素。UBT 与抗体分型联合有助于诊断Hp 感染并分型, 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Hp 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心脑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HD组(142例)和对照组(50例)血清特异性HP抗体(HPIgG),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ApoA1,ApoB,Lp(a),HDL-c,LDL-c含量,应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Fbg),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和NOS含量。结果:IHD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5.49%VS28.00%,P<0.0001),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与IHD发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04),HPIgG阳性者的TG,ApoB,NO,NOS含量明显增高(P<0.05),TC,Lp(a),LDL-c,Fbg含量有增高趋势。结论:HP感染与IHD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可能的发病机理为HP感染改变了脂质代谢和血管的内皮功能来增加发生IHD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