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技术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8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无痛胃镜辅助下置入鼻肠梗阻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入时间、鼻肠梗阻管的位置、引流量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的操作时间10~25 min ,平均15.5 min;导管头端到达小肠梗阻部位时间为2~10 d ,平均3.2 d;置管后引流量增加,置管前胃肠引流量(350±30)m L ,置管后第1天胃肠引流量(1200±37)m L ,此后置管平均每天胃肠引流量(400±25)m L。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13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在插管过程中发生2例鼻黏膜出血,但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梗阻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鼻肠梗阻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并能协助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型小肠ED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7-06~2010-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采用小肠ED导管治疗12例做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的15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置管前5 d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置管天数、腹部X线平片设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在试验组为(4.6±3.2)d,对照组为(7.8±4.3)d,置管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81±1.17)d vs(9.43±2.56)d,P<0.01]。结论小肠ED导管能有效施行肠减压,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淮北市矿工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近端空肠后,定期透视复查导管位置、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变化,经导管进行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插管成功,置管后2 d至1周内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30例患者造影均呈现阳性征象。结论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4-147
目的总结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并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观察其梗阻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提出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12.95±3.01)d,置管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18例患者显效,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缓解;1例患者无效,患者在置管3周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行妇科晚期减瘤术加肠粘连松解术;2例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有助于缓解梗阻情况,并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23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均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d,多有小肠无菌性炎症引起,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8.
邢喆  赵莹  朱佳  孙婷  高娜  向国卿  刘欣 《吉林医学》2012,33(7):1374-137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劲松 《当代医学》2011,17(6):77-7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8年收治的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42h~13d,经严格系统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6.2d。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准确掌握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惟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术后旱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周-2周内,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缓解。无1例手术,肠梗阻缓解时间1周~5周,平均12.6d.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一般经保守治疗均可缓解,应该尽量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2.
周录平 《当代医学》2014,(26):80-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腹部手术后3~19d出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特征,B超和CT检查结合可以确诊。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均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症状于3~7 d开始逐渐缓解;治疗9~20 d症状消退;平均(12.7±1.4) d;第3天开始排气、排便的2例,4~7d的6例,7~10d的13例,10d以后排气排便的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B超、CT检查等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晚期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卵巢癌、宫颈癌致肠梗阻13例,均在DSA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过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至空肠;所有病例均在鼻胃减压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并观察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的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管最后插入的深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置管后均未予外科手术干预,术后引流量充分,肠梗阻症状(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腹部体征)均明显缓解。结论:应用DSA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方法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01~2013-06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肠梗阻解除时间3~7d,平均4.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能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2009年诊治的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发生在术后10 d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4 d.结论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应早期正确诊断,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我院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3例.结果 23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治愈时间6~21 d,平均12.2 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原则上应行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耐心,细心观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35例于术后5~7d发生,3例于8~14d发生。38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4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均具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较少发生肠绞窄,主要原因为炎症粘连,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3.5 d(4~24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症状、体征,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阻梗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病患予以经鼻放置肠梗阻导管配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腹胀与腹痛症状的好转状况;观察导管位置、肠管的扩增状况与气液平面数等变化状况;观察腹围减小程度,总结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患均成功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12~36h后全部病患的腹痛与腹胀表现均得到改善,且置管后全部病患的腹围平均缩为(80.2±19.8)%,显著较置管前小(t=3.675,P=0.03<0.05),置管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肠梗阻置管予以减压及引流治疗后再予以切除吻合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的理想方法,值得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方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B1等治疗全愈出院;治疗时间4~30 d,平均8.6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结合腹部X线平片一般诊断不难。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先行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