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绝大多数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变。为预测其对肝切除的耐受性,给正确选择切肝患者提供依据,作者对62例切肝者和49例未切肝者手术前后的糖耐量试验(OGTT)和肝组织病理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前OGTT曲线呈P型者切肝后恢复顺利;L型者对肝切除的耐受性差,术后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肝硬化程度多为CⅢ或CⅣ级;曲线形态界于P和L型之间的Ⅰ型患者29例用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肝,并在阻断血管前使用预防肝细胞再灌注损伤的药物,20例术后顺利恢复,8例出现腹水或/和黄疸,1例术后1月死亡。追踪观察发现P型患者的生存期长于Ⅰ型,Ⅰ型长于L型患者;术前OGTT曲线呈P型者如手术中肝血流干扰和肝细胞缺血损伤严重,术后可转变为L型。  相似文献   

2.
对55例(LH/FSH≥3者30例,Ⅰ型;LH/FSH<3者25例,Ⅱ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有关内分泌变化,并以15名正常妇女作对照。结果:①Ⅱ型PCOS组30min的血糖明显升高,其余各时点值三组间无差异(P>0.05);②OGTT后患者组的胰岛素、C-肽浓度约为对照组2~5倍;③至120min末,Ⅱ型PCOS组睾酮增加1.84nmol/L,而其余两组睾酮下降。表明两型PCOS组均有高胰岛素血症,其程度、原因及作用不同。建议在治疗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30例CHD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血脂、LPO、OX-LDL、SOD、GSH-PX水平,发现CHD患者血浆HDL-C、LDL-C/HDL-C、ApoB、LPO、OX-LDL水平明显超过健康对照者,而其血浆LDL-C、ApoA、ApoA1/ApoB、SOD、GSH-PX水平无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并发现CHD患者血浆LPO水平与TC、TG、LDL-C、LDL-C/HDL-C、OX-LDL、Apo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雄激素过多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胰岛素抵抗(IR)与其雄激素过多之间的关系,本文对37例非肥胖型的PCOS患者(未手术组15例,手术组12例)和15例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OGTT后血糖(Glu)、胰岛素(INS)和C-肽(C-P)的曲线下面积(AUC)浓度及INS/Glu(I/G)和C-P/INS(C/I)值。结果:三组空腹的各值均相似;OGTT后,未手术组AUC的Glu、INS、C-P和C/G值显著高于另外两组,C/I值低于另外两组,而手术组与对照组的这些指标相似。提示PCOS的雄激素过多对糖负荷后INS的代谢及效能发生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为给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依据,作者测定了16例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DPF)、19例间质性肺炎(IP)、1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人运动前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以及5项肺通气、肺容量指标。结果显示:正常人运动后DLCO明显上升;DPF组运动前DLCO即已降低,运动后DLCO进一步降低,改变率达17.95%(P<0.001);而IP组、COPD组运动前后DLCO无差异,表明运动前后DLCO测定对DPF有重要诊断价值。2例运动后DLCO降低的IP患者经追踪观察后发展为DPF,提示IP运动后DLCO降低者应警惕其发展为DPF,对预测IP发展为DPF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和高血压病(EH)病人胰岛素抵抗的严重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CHD31例、EH33例、对照(CO)23例糖耐量(OGTT)、胰岛素(IS)和C肽(CP)释放试验等。结果:CHD组OGTT3h血糖明显高于COC组(P〈0.05);EH组的OGTT2h、3h血糖和服糖后3h的IS和CP明显高于CO组(P〈0.05);EH 服糖后2h、3hIS和AUC明显高于CHD组(  相似文献   

7.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在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引进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测定(MAIA)新技术,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实践。方法初诊1型糖尿病(IDDM)10例,轻症2型糖尿病(NIDDM)41例,及健康正常对照15例,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使用瑞士SerozymeⅠ系统和MAIA进口试剂测定胰岛素(Ins)和C肽(C-P)。结果MAIA批内变异系数(CV)为3.83%,批间CV为7.38%;灵敏度分别为0.52mIU/L和0.42pmol/L。MAIA结果与放射免疫法(RIA)之间有显著直线相关(P<0.01)。健康人OGTT试验时,空腹Ins和C-P分别为(16.19±6.76)mIU/L和(504.20±177.24)pmol/L,在30~60min达到峰值,平均为(63.53±7.98)mIU/L和(2188.75±279.08)pmol/L。IDDM患者Ins和C-P空腹水平低,OGTT试验无峰值出现;而NIDDM患者峰值则延迟。结论MAIA稳定可靠,特异性高,无放射性污染,优于RIA,在糖尿病临床实践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加碘染色法对110例Craves病(GD)患者及30例桥本氏甲状腺及患者与乙二醛酶Ⅰ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GLOⅠ2-1型及GOLⅠ等位基因与女性的GD呈正相关(RR分别为2.02和1.90,Fisher角切P值分别为0.03和0.02);GLOⅠ等位基因亦一伴突眼的GD及HT呈正相关(RR分别为1.78和2.18,Fisher确切P值分别为0.03和0  相似文献   

9.
THEFUTUREPATTERNOFSURGICALDEPARTMENTANDTRAININGOFSURGEONSINCOMMUNITYHOSPITALSInthewakeofthereformandopeningpolicy,arapidecono...  相似文献   

10.
对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PK、LDH、GOT和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CPK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GOT和LAP活性升高不明显(P〉0.05),至于血清酶活性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的价值有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常温下间断肝门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2011年间采用常温下间断肝门阻断肝叶切除病例设立为A组,我院2000~2008年间采用连续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病例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前黄疸患者胆红素术后第1、3、5、7天一直下降,ALT、AST术后第1天升高,第3天开始下降,第7天恢复正常。A组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但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7d,54例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100%),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发生近期并发症5例,间断肝门阻断优良率为90.74%,B组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23例,连续肝门阻断优良率为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常规行常温下间断肝门阻断可以明显降低出血率及肝功能损害率,提高肝叶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肝癌伴肝硬化患者在肝切除术中应用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肝切除术的80例肝癌伴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38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患者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半肝入肝血流组VS 全肝入肝血流组)手术时间(148±42 VS 142±34)、术中出血量(563±53 VS 547±23)、术后住院时间(12.7±5.1 VS 11.3±4.3)差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肝功指标(半肝入肝血流组VS 全肝入肝血流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77.81±9.08 VS 213.82±61.37)、血清谷丙转氨酶ALT(65.72±12.11 VS 197.40±56.2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肝入肝血流组7.9% 全肝入肝血流组28.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癌伴肝硬化患者的肝切除术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相比,有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肝脏功能恢复较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肝脏切除病例,23例行精准肝切除,31例采用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多方面做对比。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Pringle法肝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325.3±41.8)vs(264±3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357±91.4)vs(577±75.2)]mL,P<0.05;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加快,ALT:[(343.5±114.4)vs(704.3±142.8)]U/L、AST:[(430.7±140.0)vs(704.3±142.8)]U/L、TBIL:[(35.5±12.1)vs(62.8±18.1)]μmol/L,P均<0.05;住院时间缩短[(17.6±3.2)vs(25.8±2.1)]d,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相比传统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少,肝脏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37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如ALT、AST、TBIL,A组优于B组(P<0.05),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因缺血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中晚期肝癌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总结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62例,其中各类肝叶、肝段切除40例,非规则性肝切除2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死亡率为3.0%。方法 对中晚期肝癌主张行非规则性肝切除,尽可能保存正常肝组织。结果 术中阻断第一肝门52例,全肝血流阻断10例。阻断时间分别为6~28m和4~25min。对中央型肝癌主张行全肝血流阻断,以防止术中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结论 切肝方法以钳夹法为实用而简便,术后加强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用不同肝血量阻断方法行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半肝阻断(22例)和全肝蒂阻断组(54例)比较,区域阻断组(3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最好,术后第1天的ALT(311±80)U/L、总胆红素(TB)(22.2±8.3)μmoL/L,明显低于全肝蒂阻断组的(874±299)U/L和(42.9±19.1)μmol/L(均P〈0.05),术后第7天的AIX(58±17)U/L、TB(11.3±3.1)μmol/L,也好于仝肝蒂阻断组IALT(108±52)U/L,TB(14.6±9.2)μmol/L](P〈0.05,〉0.05)。区域阻断血供切肝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闫威  张嘉越 《医学综述》2014,(22):4131-4133
目前肝切除术仍是治疗肝肿瘤的主要方法,肝脏中血管分布复杂,血供丰富,在手术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出血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避免手术风险,目前仍在不断研究各种肝切除术的血流阻断方法。Pringle法是最早应用于肝切除术中,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全肝血流阻断可以很好地控制失血量,但易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半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只能应用于半肝患者;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是肝脏手术中一项重要技术。合理、正确地选用一种既有较好止血效果又能减少因阻断引发的肝脏损伤的肝血流阻断方法,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部分肝切除及相应范围肝脏的门静脉血流阻断后肝脏重量及其人代谢功能的变化,采用氨基比林呼吸试验连续检测大鼠肝脏对^14C-氨基比林的去甲基能力并 肝脏重量。结果显示:70%肝切除后2小时,^14CO1呼气排除率下降50%,24小时下降70%,以后逐渐恢复,2周时接近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部分肝切除及相应范围肝脏的门静脉血流阻断后肝脏重量及其代谢功能的变化,采用氨基比林呼吸试验连续检测大鼠肝脏对14C氨基比林的去甲基能力并测定了肝脏重量。结果显示:70%肝切除后2小时,14CO2呼气排除率下降50%,24小时下降70%,以后逐渐恢复,2周时接近术前水平。而残肝重量在术后2小时最低,7天时恢复到80%,14天恢复正常。90%肝切除后2小时,14CO2呼气排除率下降90%,全部动物随后迅速死亡。在70%和90%肝脏门静脉支结扎后2小时,14CO2呼气排除率变化不明显,术后24小时下降40%,以后逐渐恢复,2周时达术前水平。而肝总重量除术后24小时低于对照组外,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别。结果表明,部分肝脏的门静脉血流阻断较相应部分肝切除,不仅可保持术后肝脏解剖重量相对稳定,而且对肝脏代谢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肝切除术5例,左半肝切除术10例,肝右后叶切除术4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肝局部切除术37例。结果 59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胸腔积液4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裂开2例,出现腹水11例。第一肝门阻断47例,阻断时间10~45 min,半肝血流阻断12例。术中出血200~1800 ml。结论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征,肝可切除范围和剩余肝量的评估,认真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术中控制出血量,正确处理肝创面,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