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检测骨组织移植后宿主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判定近交系小鼠H-2基因的纯合性,以期作为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的方法。选用C57BL/6系小鼠,实验前进行了标准的组织相容性基因检测(皮肤移植法),观察期为50d,每10d为一个观察点。结果显示,与皮肤移植结果一致。该方法似可作为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IRM-2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IRM-2小鼠基因纯合性和遗传质量。方法用电泳法对IRM-2近交系小鼠进行了生化标记基因检测,并做了毛色基因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分析测定了第23代小鼠13条染色体上25个基因位点和第38代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所查基因位点全部纯合;同系异体问背部皮肤移植100d后,未见排斥现象,为同系组织遗传性;与BALB/c白化系小鼠交配进行的毛色基因测试,杂交第一代小鼠的毛色与IRM-2小鼠一致,均为浅桂皮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可以认为,IRM-2小鼠是遗传上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新培育的HLC近交系的基因纯合性。方法:按照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编著的实验动物遗传检测操作规程,用电泳法分别对第25代HLC近交系小鼠9条染色体上基因编码的13个生化标记蛋白进行了生化标记检测,用同系异体间尾部皮肤进行了移植试验,并与DBA/2交配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各生化标记位点全部纯合;皮肤移植100d后,未见排斥现象,为同系组织遗传性;杂交F1的毛色同BALB/C与DBA2杂交的F1代相同,全部为桂皮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HLC小鼠是基因位点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野生来源TW (Tianjin 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体重和血液生化正常范围并检测其毛色基因纯合性.方法 分别选用F23代TW近交系成年小鼠,进行毛色基因测试,并检测动物的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6周龄前,雌雄TW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龄后雄性TW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同期雌性小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均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品系结果不一致.毛色基因测试,F1代小鼠的毛色为白腹野生色,其基因型为AWAWBBccDD.结论 TW小鼠毛色基因已达纯合,且在一些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国特有野生来源的TW (TianjinWild)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质量检测。方法 按照国标GB T14 92 7 1 2 0 0 1、GB T14 92 7 2 2 0 0 1及WHO(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 )遗传检测操作规程 ,对TW近交系小鼠进行Akp1等 2 5个遗传生化标记基因纯合度测定 ,进行组织相容性基因纯合度的测定。结果 对TW近交系小鼠进行Akp1等 2 5个遗传生化标记基因的测定 ,所检基因均为纯合体。同时 ,在所检的 2 5个遗传位点中 ,发现有 8个罕见生化标记基因多态性位点 ;检测的组织相容性基因为纯合。结论 按照国家标准 ,野生来源的TW小鼠近交系遗传纯合度已达国标 ,成为高度纯合的近交实验小鼠品系 ,并可望成为具有标准基因库 (型 )的近交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6.
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培育突变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鉴定其基因纯合度 ,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法进行分离近交系培育。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鉴定。并采用相应方法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育成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基因高度纯合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 0代。结论 :可以认为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是一个遗传上高度纯合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的遗传纯合程度.方法:依据GB/T14927.1-2001检测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Car-2、Hbb、Es-1、Trf、Mod-1、Idh-1、Es-2、Es-3、Mup、Pgm-1、Gpd-1、Ce-2、Gpi-1;每个品系抽样4只,并用标准近交系C57BL/6、DBA/2、615、BALB/c作对照,对YYHL小鼠近交系和HLC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检测.结果: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在所检测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达到100%纯合.但2个近交系在Hbb、Idh-1、Ce-2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不同.结论:YYHL小鼠近交系与HLC小鼠近交系在遗传纯度方面均已达到近交系要求,可作为新的近交系应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近交系动物遗传上的高度纯合性及其品系特征,及时发现造成遗传变异和污染的各种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上用于近交系小鼠遗传鉴测方法,在形态学方面有毛色等位基因测试法,下颌骨形态分析法,以及染色体C带检查法,在免疫学方面有同系异体皮肤移植法,组织相溶  相似文献   

10.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的性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小鼠常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5126血球计数仪、荷兰半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及常规的实验方法检测.结果血液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体重、脏器重量、脏器指数等常规生物学指标结果比较均一;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的血液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同普通级BALB/c近交系小鼠比较差异显著;普通级的CD4^+/CD8^+指标雌雄之间及普通级与清洁级的CD4^+/CD8^+差异显著.结论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具有比较稳定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品系小鼠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取6~10周龄近交系BALB/C、豫医无毛小鼠、C57、CBA及DBA/2小鼠各5只,颈椎脱臼处死后取新鲜的脑组织0.3~0.5 cm3,提取DNA.随机选择位于小鼠2、3、4和16号染色体上的5对微卫星引物(D2Nds3、D3mit17、D3mit18、D4mit2、D16mit4),应用PCR技术对5种近交系小鼠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小鼠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D16mit4、D3mit17、D3mit18具有多态性,D4mit2、D2Nds3不具有多态性.结论:筛选出的引物D16mit4、D3mit17、D3mit18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的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且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最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实验小鼠新品系,对河南医科大学发现的突变体无毛小鼠进行近交培育。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法繁殖,现已完成23代近交培育。子代突变性状遗传分析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无毛小鼠已达到近交系标准,突变位点保持了基因杂合状态,建立了携带正常基因和隐性突变基因的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皮肤移植技术对利用微卫星DNA监控所培育的近交系大小鼠进行遗传监测。方法利用背部皮肤移植法和尾部皮肤移植法同时对所培育的近交系大小鼠进行遗传监测。结果 对所培育12只大鼠的背部皮肤移植全部成活,没有排斥反应;12只小鼠的背部皮肤移植有1只出现技术失败,其余未出现排斥反应。对所培育12大鼠的尾部皮肤移植除有1只技术失败外,其他未出现排斥反应。小鼠的尾部皮肤移植有1只技术失败,1只死亡外,其他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通过皮肤移植遗传监测初步证实了所培育的大小鼠群为近交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H 抗原系统的同源性。方法:采用近交培育20 代2 月龄雌性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异体移植法。结果:经100 d 观察,受试小鼠无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皮片全部为永久性接受。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种群经20 代近交培育,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