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的性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2.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3.
昆明无毛小鼠近交系培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培育无毛小鼠近交系。方法 采用全同胞兄妹对交配,20代后用毛色基因测试、皮肤移植、生化标记基因法测定该近交系的纯度。结果 表明毛色基因测试该品系小鼠基因型为aabbccDD;经过皮肤移植的小鼠全部存活;对AKP-1等25个生化标记基因的检测,未发现杂合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的遗传纯合程度.方法:依据GB/T14927.1-2001检测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Car-2、Hbb、Es-1、Trf、Mod-1、Idh-1、Es-2、Es-3、Mup、Pgm-1、Gpd-1、Ce-2、Gpi-1;每个品系抽样4只,并用标准近交系C57BL/6、DBA/2、615、BALB/c作对照,对YYHL小鼠近交系和HLC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检测.结果: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在所检测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达到100%纯合.但2个近交系在Hbb、Idh-1、Ce-2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不同.结论:YYHL小鼠近交系与HLC小鼠近交系在遗传纯度方面均已达到近交系要求,可作为新的近交系应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培育突变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鉴定其基因纯合度 ,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法进行分离近交系培育。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鉴定。并采用相应方法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育成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基因高度纯合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 0代。结论 :可以认为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是一个遗传上高度纯合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野生来源TW (Tianjin 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体重和血液生化正常范围并检测其毛色基因纯合性.方法 分别选用F23代TW近交系成年小鼠,进行毛色基因测试,并检测动物的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6周龄前,雌雄TW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龄后雄性TW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同期雌性小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均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品系结果不一致.毛色基因测试,F1代小鼠的毛色为白腹野生色,其基因型为AWAWBBccDD.结论 TW小鼠毛色基因已达纯合,且在一些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 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 ,毛干消失 ,毛球结构不正常 ,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 ,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 ,且和性别无关。结论 :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 ,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 ,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 ,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 ,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分离近交系YYHL小鼠的皮肤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鼠皮肤异体移植法研究分离近交系YYHL小鼠F20 的基因纯合性,经100d 观察,受试小鼠均无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全部为永久性接受。结果表明,该突变种群经过20 代的近交培育,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基因具有高度纯合性,已达到近交系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近日成功培育出一种携带无毛基因的小鼠分离近交系,被 命名为“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这种无毛小鼠近交系的培育采用强迫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形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最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H 抗原系统的同源性。方法:采用近交培育20 代2 月龄雌性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异体移植法。结果:经100 d 观察,受试小鼠无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皮片全部为永久性接受。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种群经20 代近交培育,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品系小鼠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取6~10周龄近交系BALB/C、豫医无毛小鼠、C57、CBA及DBA/2小鼠各5只,颈椎脱臼处死后取新鲜的脑组织0.3~0.5 cm3,提取DNA.随机选择位于小鼠2、3、4和16号染色体上的5对微卫星引物(D2Nds3、D3mit17、D3mit18、D4mit2、D16mit4),应用PCR技术对5种近交系小鼠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小鼠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D16mit4、D3mit17、D3mit18具有多态性,D4mit2、D2Nds3不具有多态性.结论:筛选出的引物D16mit4、D3mit17、D3mit18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的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且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豫医无毛小鼠末梢血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法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正常昆明小明鼠有无差异。方法:用α醋酸萘酯酶法(ANAE)对豫医无毛小鼠进行了末梢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观察。结果:1月龄和2月龄豫医无毛小鼠T淋巴细胞总数和T抑制细胞数无显著差异,T辅助细胞数高于正常昆明小鼠,但6月龄无毛小鼠与正常昆明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6月龄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趋于正常,与正常昆明小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血液生化特性有无差异。方法: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 谷氨酰转肽酶(γ GT)、碱性磷酸酶(AKP)均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常规微量检测方法。结果:豫医无毛小鼠AL和ALT测定值显著高于昆明小鼠(P<005)。结论:豫医无毛小鼠具有某些独特的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