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ERK-1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cumin)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姜黄素组大鼠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1,ERK-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α-SMA以及ERK-1mRNA的表达增高明显,而姜黄素组则较模型组低。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抑制ERK-1的促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增殖作用,从而产生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作用与肝星状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目、分布、凋亡等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 g体重分别给予20、10、5 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左叶行HE、Masson染色,参照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了解活化HSC的数量变化, TUNEL与肌源性特异性标志物结合蛋白(Desmin)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HSC凋亡。结果姜黄素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纤维化时表达明显增多,姜黄素使活化HSC数量减少, }[SC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SC活化、增殖,诱导HSC凋亡,可能为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姚惠香  陈玮  陈维雄  陈金联  朱金水 《肝脏》2008,13(5):400-401
本实验应用川芎嗪联合维生素A治疗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观察其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及肿瘤破坏死因子(TNF)-α在肝内表达的影响,在细胞因子水平阐明川芎嗪联合维生素A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瘦素(leptin)以及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肝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病理学疗效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病理分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显著减少瘦素与瘦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同时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的水平,这可能是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gular signal-reglulated kinase,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cumin,CU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CUR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κB及ERK-1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中,ERK-1及NF-κB mRNA的表达均增高,而CUR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则较模型组低,NF-κB及ERK-1 mRNA的表达也降低.结论 CUR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减弱NF-κ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抑制ERK-1促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产生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数目、分布、凋亡等变化,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于第9周起分别予姜黄素10、20、40 mg/100 g体质量灌胃,设立正常组、溶剂组、模型组和丹参组,1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左叶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SMA,TUNEL与Desmin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HSC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能明显改善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活化HSC明显增多,而极少发生凋亡,姜黄素可以明显减少活化HSC数量并增加其凋亡率(P0.05);上述作用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SC活化、增殖,诱导HSC凋亡,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β胡萝卜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在CCl4诱导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3周后,同时给予β胡萝卜素250000U/kg体重,每周2次灌胃,同时设正常及CCl4对照组(2) 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检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生化法)、α2Ⅰ型胶原RNA(点杂交法)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法)的表达。结果:β胡萝卜素防治组中,肝纤维化程度计分显著低于CCl4组(P<0.05),肝星形细胞中的脂滴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但多于CCl4对照组β胡萝卜素防治组中,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CCl4组(P<0.05);肝脏α2(Ⅰ)型前胶原RNA和TGFβ1表达显著低于CCl4组(P<0.05)。结论上述剂量的β胡萝卜素,能显著降低由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减少肝脏星形细胞中的视黄醇脂滴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8.
蔡晓波  范建高  田丽艳  钱燕 《肝脏》2006,11(2):95-97
目的探讨高血糖加重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 四氯化碳组、高血糖 四氯化碳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血糖,4周后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第9周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实时RT-PCR及免疫印迹法测量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肝星状细胞活化、TGF-β1和CTGFmRNA和蛋白表达在对照组和高血糖组无明显改变,正常血糖 四氯化碳组、高血糖 四氯化碳组较对照组升高,后者较前者变化更为明显.这些改变与肝纤维化积分相平行.结论高血糖可通过诱导肝脏TGF-β1、CTGF表达以及星状细胞活化,加重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千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MSCs中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成为肝样细胞,通过门静脉移植入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体内后,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评价纤维化分期并监测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经门静脉移植诱导肝样细胞4周后,其肝脏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肝样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防治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以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VE乳剂(100mg/kg,2次/周)静脉注射,连续10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沉积;原位杂交检测肝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及α1(Ⅲ)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肝内Ⅲ型胶原蛋白及FN形成较对照组减少;α1(Ⅲ)前胶原及TIMP-2mRNA表达降低,经图像分析,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治疗可下调肝纤维化大鼠TIMP02基因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助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银杏内酯防治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组10只和银杏内酯防治组10只。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肝功能指标及血清和肝组织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内皮素-1的变化。结果银杏内酯治疗组大鼠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与模型组比较都有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因子水平与模型组比较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探讨EGB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EGB各组四氯化碳处理同模型组,另分别给予0.25、0.5、1.0g/kg EGB灌胃。8周末检测其肝功能以及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取肝组织进行氧化应激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KB(NF-kB)P65和α-平滑且儿肌动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kB的活性,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EGB组肝纤维化分级评分、肝功能以及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较模型组明显改善;EGB能抑制氧化应激、肝星状细胞的活化、NF-kB P65的表达以及NF-kB活性。此外,EGB还可减低TGFβ1和1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TGFβ1的表达,减弱NF-k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阻止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层粘连蛋白γ2链基因(Lnγ2)是否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及其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技术对Lnγ2mRNA在肝组织中表达进行检测,并与Ⅳ型前胶原α1链(α1(IV)基因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无Lnγ2mRNA表达,纤维化早期肝组织即有Lnγ2mRNA的异常表达,其表达细胞肝内分布与α1(IV)相似,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的性别差异及雌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的性别差异及雌激素的作用.方法 通过四氯化碳(CCL4)诱导雄性、雌性及雌性去势大鼠的肝纤维化动物摸型,观察雌激素对各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以及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对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雌激素可以明显降各组大鼠的血清ALT、AST水平,减少透明质酸(HA)和IV型胶原(CIV)等肝纤维化指标(P<0.05),抑制肝脏的胶原沉积和肝星状细胞(HSC)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减少I型胶原的合成.而他莫昔芬却具有雌激素相反的作用.雌性大鼠对CCL4致肝纤维化的反应性明显弱于雄性大鼠.结论 雌激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慢性肝病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正常及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表面层粘连蛋白(LN)的整台素受体α6β1及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 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四氯化碳(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沉淀-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表达及FAK活性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SEC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整合素α6β1;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α6β1蛋白表达却明显增加(P<0.05),且细胞中FAK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的表达及FAK活性明显增高,可能在SEC的形态及功能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不同阶段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变化情况,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氨基胍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干预组。检测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氨基胍干预后不同阶段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并对照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结果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透明质酸水平以及肝纤维化评分,肝纤维化l2周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6、3.49、4.70和25.4,P值均〈0.01),氨基胍干预组低于肝纤维化组(t值分别为2.11,2.11、2.93和2.47,P值均〈0.05)。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与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晚期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是增高的。一定程度上,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情况。氨基胍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抗纤颗粒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抗纤颗粒干预前后肝胶原蛋白含量、血清INF-α和γ-IFN含量的变化。结果 抗纤颗粒预防组较模型组肝胶原蛋白含量、血清INF-α含量下降(P〈0.05),γ-IFN含量上升(P〈0.05)。结论 抗纤颗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预防作用,其部份机理为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含量,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抗TNFα单抗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了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旨在探索防治肝纤维化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一、试剂及动物抗重组人TNFα单克隆抗体(rHuTNFαMcAb)由本校免疫教研室制备,其腹水效价为10,亚类鉴定结果为IgG1,具有中和rHuTNFa对L929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正肝化瘀方组,对正肝化瘀方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当天即以正肝化瘀方溶液进行灌胃,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显著升高,正肝化瘀方组的MMP-2/9蛋白活性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TIMP-2蛋白表达减弱更为明显。结论:正肝化瘀方能显著下调α-SMA蛋白表达,降低MMP-2/9蛋白活性,下调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20.
珠子肝泰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珠子泰胶囊(ZGT)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ZGT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结果:ZGT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转氨酶、MDA、HA、PCⅢ和LN,提高肝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减轻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结论:ZGT对大 实验性肝纤维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