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干扰素疗效与慢性乙肝患者CD2 8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的关系。分离 32例慢性乙肝患者及 8例正常对照PBMCs,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 8+ PBMCs,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和结束时CD2 8+ PBMC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分别为P <0 0 1及P <0 0 5 ) ;干扰素治疗结束时患者CD2 8+ PBMCs水平显著升高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抗病毒治疗 3个月后有 2 1例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应答标准 ,11例无应答 ;产生完全或部分应答组 ,在治疗前、后CD2 8+ PBMCs均相应高于无应答组 ;进一步分析表明 ,治疗前完全应答组显著高于无应答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部分应答组虽高于无应答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研究结果提示慢性乙肝患者CD2 8+ PBMCs水平可能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有关 ,似可作为干扰素疗效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进行心肌细胞毒性试验,发现18例患者血清引起心肌细胞毒性损害,且具有钙依赖性,异搏停明显地抑制这种细胞毒性反应,使细胞死亡率均值从71.61%±7.67%降到42.56%±6.54%(P<0.01),该细胞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示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作用于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引起细胞钙超负荷和细胞死亡,是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型患者G1基因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型患者感染的汉坦病毒M片段G1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用RT-PCR对34份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病1周内血清中的汉坦病毒G1基因扩增,并选取7份重型,1份轻型及1份中型患者的PCR产物测序,分别与标准株HV114和R22株相应序列比较。结果:1.Ⅰ型重型患者G1区在151-210位核苷酸有意义突变的频率很高,而轻型患者则无此改变。2.Ⅱ型重型患者G1区549位,552位和692位核苷酸变异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相同,中型患者无此特点,结论:这些核苷酸变异可能与病毒毒力增强有关,从而引起临床重症表现。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干扰素疗效与Tc和Ts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染色免疫细胞学技术检测32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结果 有21例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应答标准。其中9例为完全应答。12例为部分应答。11例无应答;干扰素治疗结束时产生完全或部分应答组,Tc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Ts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组之间Tc和Ts细胞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无应答组Tc与完全或部分应答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Ts细胞均显著高于后两组。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可以导致患者体内Tc和Ts细胞水平发生变化。其中尤以Ts细胞的变化更为明显。Ts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姜黄素和γ-干扰素及两者联合治疗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中又分为姜黄素治疗、γ-干扰素治疗及联合治疗3个亚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采取相应药物和剂量平行治疗4周,第10周末将各组大鼠处死,取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肝纤维化程度);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TIMP-1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和小叶内出现局限性纤维化,部分区域出现纤维纵隔,甚至假小叶形成,纤维化分级为Ⅳ~Ⅴ级(Ⅴ级为主),TIMP-1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以Ⅲ级为主),TIMP-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姜黄素和γ-干扰素及两者联合治疗均能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下调肝组织TIMP-1mRNA表达,改善和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血浆纤维连接素(palsma fibronectin,PFN)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吞噬调理素,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有害颗粒性物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PFN可以作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指标。另外,PFN还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研究表明,晚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这在血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有关血吸虫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本文通过检测晚血患者PFN水平,对照观察晚血患者脾切除术前后的PFN浓度,探讨晚血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了解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不同脏器的免疫反应,我们观察了小鼠肝、脾、小肠Th2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研究感染后8,10,12周IL-4、IL-5、IL-10的变化.结果:在感染小鼠肝脏IL-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IL-5和IL-10亦有相同变化,但IL-4最高,IL-10次之,IL-5居后;在感染小鼠的脾脏IL-4、IL-5、IL-10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步缓慢升高,但IL-4在感染的第10周,IL-5在感染的第12周,IL-10从感染的第8周起与正常对照比较才有显著意义(P<0.05);在感染小鼠的小肠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呈缓慢升高趋势,从感染的第8周起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肝脏是Th2因子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IL-4、IL-5和IL-10呈同步平行变化,以IL-4升高最明显;脾脏是调节免疫的器官,上述Th2因子的变化明显低于肝脏;而感染小鼠的小肠亦不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其Th2因子的升高可能是整体反应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G及抗-HE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戊型肝炎病毒RNA(HEV RNA)检测手段较复杂,同时它在血清中存在的时间短,其结果受抽血时间影响较大,故戊型肝炎主要靠检测血清中抗-HEV-IgG及抗-HEV-IgM来进行诊断。其结果可分3种不同类型:即抗-HEV-IgG及抗-HEV-IgM双阳性,单纯抗-HEV-IgG阳性及单纯抗-HEV-IgM阳性。以往对抗-HEV-IgG及抗-HEV-IgM检测尽管有报道,但未见不同类型的观察,现就3种不同类型的检出率,检出时间及其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study, the anti-HBV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 (TP) were examined. After cells were exposed to TP for 3, 6, 9 days, amounts of HBsAg, HBeAg and HBV-DNA released into the supernatant of the cultured HepG2 2.2.15 cells were detected. TP, to some extent, inhibited the secretion of HBsAg and strongly suppressed the secretion of HBeAg in a dose-dependent (P〈0.01)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with 50%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value being 7.34μg/mL on the 9th day, but the time-depend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1). Expression of HBV-DNA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cell culture also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P〈0.01). The ICS0 of TP in inhibiting HBV DNA was 2.54 pg/mL. It concluded that TP possessed potential anti-HBV effects and may be used as a treatment alternative for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