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评价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探讨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内镜下治疗且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的136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1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中共发现胃间质瘤138个,34例(34个瘤体)行EFTR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率100%(34/34),其中2例发生术中活动性出血,1例发生术后穿孔及迟发性出血; 102例(104个瘤体)行ESD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率99. 0%(103/104),其中10例发生术中穿孔,1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 ESD组术后感染率小于EFTR组(P=0.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SD治疗发生迟发性出血在不同病灶部位(P 0. 001)及瘤体大小(P=0. 00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间质瘤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ESD与EFTR治疗疗效相当,对位于胃底胃体交界处、直径在2~5 cm之间的瘤体易出现ESD术后迟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接受ESD治疗的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大小、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中245例完成了ESD治疗,5例在术中发现病灶浸润较深,其中3例行套扎处理,2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病变直径为(1. 63±1. 02) 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8. 78%(242/245),完全切除率97. 55%(239/245);手术时间(53. 83±19. 89) min;术后住院日为(6. 86±1. 63) d; 2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8例为术中出血(均应用电凝止血、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5例为术后出血(2例保守治疗,3例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穿孔8例(7例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或尼龙绳联合金属夹缝合,1例内镜下修补不成功转外科治疗),8例穿孔中1例穿孔合并气腹。病变大小(出血:P=0. 008,穿孔:P=0. 016)、病理类型(出血:P=0. 047,穿孔:P=0. 043)对出血和穿孔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病变大小是发生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符合微创理念,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和穿孔为其主要并发症,且与病变大小、病理特征、病变部位等有关。加强对内镜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并进行个体化ESD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SD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TR)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ESD、EFTR治疗且病理确诊为GIST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16例行腹腔镜手术,18例行开腹手术,57例行ESD治疗,23例行EFTR治疗,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瘤体直径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及EFTR组瘤体直径较腹腔镜组、开腹组小(P0.01)。ESD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腹腔镜组短(P0.05)。四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对于瘤体直径较小(1~6 cm)的GIST,内镜下治疗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微创方式,较外科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鼻胃镜与普通胃镜应用于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疾病诊疗的耐受性、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有上消化道疾病的116例老年患者(≥60岁)分别予以鼻胃镜、普通胃镜检查(每组各58例),对患者胃镜检查前、中、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普通胃镜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鼻胃镜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检查前比较升高,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略低于检查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镜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痛苦评分低于普通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胃镜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均优于普通胃镜,对于不能耐受普通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鼻胃镜不失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目前吉西他滨依赖的化疗对抑制胰腺癌转移的治疗效果欠佳。研究发现百里醌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目的:探讨百里醌对人胰腺癌BxP C-3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BxP C-3,加入不同浓度百里醌进行处理。采用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运动、侵袭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FAK、Akt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FAK表达、细胞黏着斑和F-actin的变化。结果:10、25μmol/L百里醌对BxP C-3细胞体外运动的抑制率分别为43.4%、73.8%,对体外侵袭的抑制率分别为60.5%、75.6%,百里醌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胰腺癌BxP C-3细胞的体外运动、侵袭(P0.05)。百里醌能明显下调BxP C-3细胞FAK表达,并抑制细胞磷酸化Akt的激活。百里醌可诱导FAK弥散分布于胞质,明显抑制黏着斑形成和F-actin的聚合集化。结论:百里醌通过抑制FAK/PI3K/Akt通路的信号转导和激酶活性,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胰腺癌BxP C-3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结肠癌细胞(lovo)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G132不同时间点分别作用于lovo细胞,用四甲基偶氮盐比色法(MTT法)检测lovo细胞抑制率;设定MG132浓度为0.5μmol/L、1μmol/L,分别作用lovo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MG132对lovo细胞的穿透基底膜能力的影响。结果低剂量MG132对lovo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而细胞侵袭力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低剂量MG132可使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10,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及桩蛋白(paxillin)在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的表达,并探讨PTEN对paxillin的调节作用及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BGC823,利用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pEAK8及pEAK8-PTEN质粒,获得pEAK8-BGC823(pE-B)和pEAK8-PTEN-BGC823(pE-P-B)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TEN、paxillin及actin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axillin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pE-P-B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1.013±0.074)明显高于pE-B细胞(0.513±0.006)和BGC823细胞(0.506±0.015),而paxillin的蛋白表达水平(0.883±0.032)明显低于后两者(2.747±0.047,2.663±0.096),BGC823与pE-B相比,PTEN和paxillin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PTEN蛋白与paxill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12,P<0.05);免疫荧光显示,paxillin在pE-B细胞伸出伪足处聚集,在pE-P-B细胞中较少。结论过表达PTEN可能通过下调paxillin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赵亮  丁一娟  于红刚  邓涛  刘军  罗和生 《胃肠病学》2012,17(10):605-608
背景:双气囊小肠镜(DBE)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常用方法,不同地区OGIB病因有所差异。目的:评价DBE诊断OG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湖北地区OGIB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12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OGIB的216例患者,并接受DBE检查,对诊断结果、治疗、随访、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BE的诊断率为80.6%(174/216),并发症发生率为1.9%(4/216),DBE对76.8%(166/216)患者的治疗策略产生影响。湖北地区常见的OGIB病因依次为憩室/重复畸形(23.1%)、肿瘤(21.8%)、溃疡/糜烂(21.8%)、息肉(5.6%)等。结论:DB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OGIB诊断方法。湖北地区OGIB病因以憩室/重复畸形、肿瘤、溃疡/糜烂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Akt(蛋白激酶B)有关的信号途径在胃癌细胞中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化疗药物顺铂以一系列梯度浓度处理对数期生长的胃癌BGC-823细胞,通过MIT法检测顺铂对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应用顺铂和活性氧抑制剂NAC单独及联合应用处理胃癌BGC细胞后测定细胞的活性氧水平以及Akt及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顺铂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单用顺铂组活性氧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顺铂联合应用活性氧抑制剂NAC组与单用顺铂或活性氧抑制剂组的Akt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酸化Akt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活性氧抑制剂NAC可能通过阻断P13K/Akt信号途径或其他有关Akt的信号通路以提高癌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的全管道灌流器对副送水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患者使用后的奥林巴斯副送水肠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30根,B组32根。A组使用改良前的普通灌流器,且未对副送水管道进行特殊处理;B组使用改良前的普通灌流器,但使用外接连接管(MAJ-855),对每个清洗消毒步骤均使用30 mL注射器对副送水管道手工注气注液最少3次;C组使用改良后的全管道灌流器。3组内镜均按照标准步骤进行清洗消毒及干燥,比较3组内镜各管道的消毒合格率,清洗消毒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洗消员)手工操作时间以及躯体疲劳程度。结果 A组内镜整体消毒合格率为30.0%,B组为78.1%,C组为100.0%。3组内镜整体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14,P<0.001)。3组内镜的送气送水管道和钳子管道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内镜副送水管道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73,P<0.001)。洗消员清洗消毒手工操作时间A、B、C组分别为:(4.81+0.63)、(6.72+0.42)、(4.88+0.66)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149,P<0.001)。洗消员清洗消毒3组内镜的躯体疲劳量表评分A、B、C组分别为:(4.67+1.32)、(5.83+0.91)、(4.33+1.03)分,洗消员清洗消毒3组内镜的躯体疲劳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48,P<0.001)。结论 改良的全管道灌流器可提高副送水管道的消毒合格率,节约洗消员的手工操作时间,降低洗消员的躯体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