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探讨Th17、Treg细胞在HBV-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HBV-ACLF患者、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HC)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频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水平,同时分析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及HBV-DNA载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组患者的Thl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较CHB组和HC组明显增高,CHB组又较HC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间存在正相关(r=0.873,P<0.05),CHB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间存在正相关(r=0.638,P<0.05),H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间存在正相关(r=0.617,P<0.05)。HBV-ACLF组Thl7细胞与ALT呈正相关(r=0.612,P<0.05),Th17/Treg与ALT呈正相关(r=0.592,P<0.05);CHB组Thl7细胞与ALT呈正相关(r=0.636,P<0.05),Th17/Treg与ALT呈正相关(r=0.712,P<0.05)。HBV-ACLF组、CHB组和HC组Th17、Treg、Th17/Treg与AST和TB间无相关性。HBV-ACLF组和CHB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与HBV-DNA载量间无相关性。结论 Thl7细胞和Treg细胞在机体内可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在CHB和HBV-ACLF体内这种平衡可能已经打破。Thl7细胞、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和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同时,Th17细胞有望成为评估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的一个免疫学指标。Th17细胞、Treg细胞与HBV-DNA载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ELD、MELDNa、MELD-Na、iMELD、MESO、UKELD六种MELD相关评分模型对预测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重症化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六种评分模型的分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正态Z检验对六种评分模型的AUC进行比较。结果:ACHBLF组六种MELD相关评分模型分值均显著高于non-ACHBLF组(P0.01),且均与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0.23、0.21、0.19、0.02、0.22、0.20,P0.05),MELD、MELDNa、MELD-Na、i MELD、MESO、UKELD的AUC分别为0.694、0.696、0.685、0.735、0.696、0.712。结论:i MELD、UKELD对重症化CHB患者进展为ACHBLF的预测具有临床价值,其中iMELD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白蛋白(ALB)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HBV-ACLF)3 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8 年2 月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收治的251 例HBV-ACLF 患者,依据3 个月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52 例和死亡组99 例。入院 24 h 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EL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 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 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取预测指数(Youden 指数)最大时的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两者联合与独立MELD 评分预测HBV-ACLF 患者3 个月预后的 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 评分高于存 活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低于存活组(P <0.05);年龄、MELD 评分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而PTA 和ALB 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0.05);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AUC 高于独立MELD 评分。结论 MELD 评分联合ALB 对预测HBV-ACLF 患者 3 个月预后情况较独立MELD 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h17细胞膜上RANKL的表达水平与RA病情活动程度指标CRP、ESR、RF及DAS28评分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方法检测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h17细胞膜上RANKL的表达水平。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膜上RANKL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关节液中Th17细胞膜上RANKL表达高于RA外周血(P〈0.05),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膜上RANKL表达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性(r=0.36,P〈0.05)。RTPCR结果提示RA患者CD4~+T上RANKL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CD4~+T细胞RANKL mRNA水平与IL-17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01)。结论 Th17细胞膜上RANKL表达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程度显著相关,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RA骨破坏过程,在RA的破骨免疫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COSSH)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2.0(COSSH ACLFⅡ)评分对乙肝病毒相关ACLF(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和病情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信息。根据患者90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47),比较两组基线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COSSH ACLFⅡ评分和COSSH ACLF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CLIF-C)ACLF评分、CLIF-C脏器衰竭(CLIF-C OF)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90 d死亡的价值。分别按照COSSH ACLF分级(ACLF-1,n=83;ACLF-2,n=23;ACLF-3,n=8)和COSSH ACLFⅡ危险分层(<7.4,n...  相似文献   

6.
姚莉  赵忠意  向尹  陶传敏  杨阳  廖丹  罗阳   《四川医学》2021,42(6):574-578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循环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CHB患者循环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HBV DNA载量和CHB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HBV相关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NA-122表达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HB组患者循环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体检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组血清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乙肝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CHB患者随病情加重,其miRNA-122水平相对表达量逐渐高表达,较乙肝病毒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25,P<0.01);乙肝携带者组、CHB组及乙肝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miRNA-122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间均呈正相关系(r=0.323,P=0.031;r=0.484,P=0.000,r=0.179,P=0.033);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系(r=0.335,P=0.000;r=0.314,P=0.000);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与HBsAb、HBeAb、HBcAb水平比较无相关性(r=0.123,P=0.141;r=0.167,P=0.450;r=0.019,P=0.821);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的表达水平与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系(r=0.903,P=0.000;r=0.799,P=0.000)。结论CHB患者血清miRNA-122与HBV DNA载量、TBil、ALT水平关系密切,有助于CHB病情程度判定及抗HBV治疗终点时机选择与病情复发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的应用价值,拟建立 MELD-RDW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45 名HBV-ACLF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凝血检验、 HBV-DNA等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 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 MELD-RDW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各个指标及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价值的准确性。结果 HBV-ACLF患者生存组的RDW(14.97±1.38),MELD评分(23.54±4.35)明显低于死亡组(17.05±2.92,28.95±5.99);多变量分析 中,RDW是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0,95%CI:1.479~2.289,P<0.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 [logisticMELD-RDW]=-9.375+0.582×RDW-0.091×白蛋白-0.05×凝西酶原活动度+0.186×MELD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 为0.878,优于单独使用RDW(0.724)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0.780)的预测价值。结论RDW可作为HBV-ACLF患者 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MELD评分相比,MELD-RDW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16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SLE患者(实验组)、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CD3^+、γδT细胞绝对数及百分率。【结果】与健康组相比,SLE患者18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γδ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胞凋亡率(P〈0.05)。活动期SLE患者叮6T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2,r=-0.378,P=0.028,P=0.037),但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87,P=0.006)。【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下降,且与病情活动相关;γδT细胞数量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谢志翔 《海南医学》2014,(13):1953-1955
目的对比白细胞介素(IL)-17+CD5+T(Th17)细胞和IL-17+CD5+T(Tc17)细胞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肺癌组),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的Th1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检测发现,腺癌、鳞癌、小细胞癌三种病理类型患者的Th1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21,P=-0.1798;F=0.1613,P=-0.8530)。表明Th1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不同TNM分期的肺癌患者的Th1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31,P=0.0048;F=3.7514,P=0.0287),且随着患者TNM分期的升高,Th1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P〈0.05)。结论Th17细胞和Tc17细胞在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不同,Th17细胞和Tc17细胞在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cystatin C-base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CysC)对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364例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住院患者,根据28 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69例和死亡组95例,分析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对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CysC水平低是HBV-ACLF患者28 d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风险比=0.987;95%置信区间:0.979~0.996,P=0.003)。基线eGFR-CysC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r=?0.439,P<0.001)、MELD联合血清钠评分(r=?0.481,P<0.001)和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hronic Liver Failure Consortium ACLF, CLIF-C ACLF)(r=?0.340,P<0.001)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示基线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使用人工肝治疗后的eGFR-CysC值判断患者28 d死亡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697、0.716、0.749(P<0.001),eGFR-CysC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0.620、67.525、61.725、64.685 mL/(min·1.73 m2)。  结论  eGFR-CysC水平能辅助评价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开始时肝功能衰竭程度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分析71例接受拉米夫定+内科基础治疗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后或临终前的MELD值和血清HBV DNA载量,比较不同MELD值范围者生存率。【结果】MELD高分值组(≥31分)25例,治疗开始和临终前MELD值依次为33.97±3.59和38.89±9.29,HBV DNA载量分别为5.58±1.86和3.56±1.05 log10 copies/mL;MELD中分值组(23~31分)27例,MELD值由治疗前25.45±2.63升至治疗后29.65±9.90,HBV DNA载量由5.53±1.83降为3.23±1.07 log10 copies/mL;MELD低分值组(≤23分)19例,MELD值由治疗前19.54±1.96降至治疗后15.66±7.98,HBV DNA载量由6.34±1.63降为3.11±0.97 log10 copies/mL。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MELD值、HBV DNA载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间比较,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患者生存率依次为8.00%(2/25),55.56%(15/27)和84.20%(16/19),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开始的肝衰竭程度显著影响HBeAg阴性ACLF患者拉米夫定+内科基础治疗转归。当MELD值≥31分,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AT对CHB患者血清中IL-17的影响.方法 收集105例CHB患者血清,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IL-17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CHB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IL-17及HBV-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HB轻、中、重度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该组治疗前水平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HBV-DNA含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22,P <0.05).结论 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17水平,使肝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胱抑素C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s,DD)和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定入选对象120例,按病变血管数目分为正常组(12例)、单支组(26例)、双支组(46例)、三支组(36例),应用ELISA检测各组DD和Cys-c,同时分析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DD和Cys-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DD水平与Gensini法评分呈正相关(γ=0.748,P<0.05),Cys-C水平与Gensini法评分呈正相关(γ=0.627,P<0.05)。结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DD和Cys-C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表达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后HBV—DNA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单个核细胞的CD4+、CD8+分子表达情况;同时用荧光PCR法检测CI-I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BV—DNA表达在怀孕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意义;动态观察HBV—DNA水平,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妊娠后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HBsAg的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血清HBsAg水平的异同。【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68例因病情需要而进行了肝穿刺活检及HBsAg定量检测的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之间的血清HBsAg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水平。【结果】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乙肝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其血清HBsAg水平的高低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相关性(HBeAg阳性:rs=0.020,P=0.876;HBeAg阴性:rs=0.037,P=0.711);与肝纤维化进展无相关性(HBeAg阳性:rs=0.087,P=0.488;HBeAg阴性:rs=0.144,P=0.148)。而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HBeAg阳性:rs=0.309,P=0.012;HBeAg阴性:rs=0.389,P<0.001);与肝纤维化进展呈正相关性(HBeAg阳性:rs=0.490,P<0.001;HBeAg阴性:rs=0.599,P<0.001)。【结论】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而非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慢乙肝之间无差异;且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分类树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分类树模型和简易风险评估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分类树模型探索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回归系数=0.035,P=0.001,OR=1.036)、肝肾综合征(回归系数=1.295,P=0.023,OR=3.650)和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回归系数=0.750,P=0.003,OR=2.117)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分类树模型提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有关。通过MELD评分和年龄可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简易风险评估表。结论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树模型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关系密切,根据这2个指标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和简单风险评估表可用于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白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6例,阳性率为56.5%。HBVDNA浓度为(3.6±3.4)×108copies/mL;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7例,阳性率为40.0%。3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为75.7%。HBVDNA浓度为(4.7±2.8)×108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2例,阳性率为32.4%。4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Р0.05);慢性乙肝活动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血清HBVDNA与慢性肝病患者病变活动和进展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慢性肝病病情进展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HBeAg(+)的CHB患者82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ETV0.5mg和ADV10mg,均1次·d^-1,用药4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12、24和48周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300copies·ml^-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血清ALT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观察期的延长,(1)两组血清HBV-DNA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ETV组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血清HBV‘DNA阴转率逐渐增加,24、48周时ETV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DV组(分别P〈0.01,P〈0.05);(3)两组HBeAg血清阴转率逐渐上升,但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逐渐降低,24周时ETV组ALT水平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HBeAg(+)的CHB患者,ETV较ADV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HBV—DNA阴转率,两者改善HBeAg血清阴转率和降低血清ALT水平的效果相当,无特殊不良反应,ETV优于ADV。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相关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冠心病组(256例)和非冠心病组(71例)。依据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又分为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4个亚组。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血液生化检查及脉搏波速度测量。【结果】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显著影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BaPWV在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726±299 cm/s vs 1 500±232 cm/s,P〈0.001)。BaPWV在轻度病变组(1 651±254 cm/s),中度病变组(1 712±302 cm/s),重度病变组(1 816±319 cm/s)与正常组(1 500±244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重度病变组与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中度正相关(r=0.362,P〈0.01)。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BaPWV对冠心病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其截断点1 535cm/s,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69.8%。【结论】BaPWV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增大,它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和肺功能与TGF-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6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疾病活动情况和TGF-β含量,并对疾病活动度、肺功能与TGF-β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DAS28、ESR、CRP和TGF-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疾病活动程度DAS28、ESR、CPR与TGF-β之间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68,0.74,0.71,P〈0.05);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血氧饱和度、指脉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第1秒肺活量与TGF-β之间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81,0.77,0.76,0.82,0.69,P〈0.05)。结论 TGF-β与疾病活动度和肺功能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不仅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标志,还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情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