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红豆杉针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两个罕见的双重排紫杉烷内酯类化合物wallifoliol()和tasumatrolH()。结论此两种化合物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在氘代氯仿溶液中化合物在室温下可以转化成5α-乙酰基-2α-苯甲酰氧基-4α,7β,9α,13α,20-五羟基-11(15→1),11(10→9)双重排紫杉烷-11-烯-10,15-内酯()。  相似文献   

2.
美丽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钟瑞建,谢宁,闵知大(药学系植化教研室)(中国药科大学)关键词美丽红豆杉,化学成分,香草酸,胡萝卜甙美丽红豆杉(Faxusmairei(Lemeeetlevl)chengetL,K.Fu]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从云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紫杉烷二萜 dantaxusinA 和 B 及6个已知的紫杉烷二萜,现又从云南红豆杉 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K.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枝条在不同湿度贮藏环境下紫杉烷类的含量变化,确定南方红豆杉最佳贮藏湿度环境。[方法]设置65%、75%和85%三个贮藏湿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湿度贮藏环境下南方红豆杉紫杉烷类成分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含量变化,确定最佳贮藏湿度。[结果]在3个月贮藏过程中,南方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含量变化明显,紫杉烷类化合物总含量75%湿度﹥65%湿度﹥85%湿度。[结论]保持南方红豆杉紫杉烷类成分最佳的贮藏湿度是75%。  相似文献   

5.
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四种红豆杉含量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主要红杉资源植物中taxol,cephalomannine,baccatinⅢ和10-deacetylbaccatinⅢ四种红豆杉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taxol含量以加拿大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最高,中间红豆杉次之,我国东北红豆杉及云南红豆杉含量中等,桨果红豆极航东北红豆杉叶中含有较高的10-deacetylbaccatinⅢ。通过对国内外重要红豆杉中四种红豆杉烷的测定评价,为红豆杉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axus ma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lbrevifoliol(Ⅰ)、taxayuntin E(Ⅱ)、acetyltaxinine B(Ⅲ)、5-epi—canadensene(Ⅳ)、2α,9α,10β,13-tetraacetoxy-20-cinnamoyloxy-taxa-4(5),11(12)-diene(Ⅴ)、taxachitrienes B(Ⅵ)。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获得。  相似文献   

7.
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四种红豆杉烷含量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主要红豆杉资源植物中taxol,cephalomannine,baccatinⅢ和10-deacetyl-baccatinⅢ四种红豆杉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taxol含量以加拿大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最高,中间红豆杉次之,我国东北红豆杉及云南红豆杉含量中等;桨果红豆杉及东北红豆杉叶中含有较高的10-deacetylbaccatinⅢ。通过对国内外重要红豆杉种中四种红豆杉烷的测定评价,为红豆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 axusm a 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 lbrev ifo lio l(Ⅰ)、taxayun tin E(Ⅱ)、acety ltax in ine B(Ⅲ)、5-ep i-canadensene(Ⅳ)、2,α9,α10,β13-tetraacetoxy-20-c innam oy loxy-taxa-4(5),11(12)-d iene(Ⅴ)、taxach itrienes B(Ⅵ)。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3种栽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的生药鉴别方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检索、组织横切、粉末显微观察及薄层层析方法对其进行生药初步研究。结果:其叶横切面特征三者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均不一样,叶中脉形状不同,所含草酸钙砂晶及色素物多少有差异。枝横切面特征中韧皮部细胞形状和排列松紧不一,木射线细胞中内含物仅云南红豆杉有。粉末特征中三者所含石细胞、草酸钙砂晶、树脂道的多少、大小和形状均有差异。薄层色谱图中,斑点颜色和位置有不同之处,可作为鉴别依据。结论:通过对3种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表明,3种栽培红豆杉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中均有一定的差异,将为这3种红豆杉药材的鉴别及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豆杉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fLemee et level.)Chang et L.K.Fu又称美丽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红豆杉属中在中国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1.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 Taiw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 J Clarke  I A Phillips  E R Alexander 《JAMA》1969,208(9):1671-1674
  相似文献   

12.
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  解雅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8-1160
因小儿耳鼻喉手术刺激强,时间短,且常与气道相关,故麻醉的控制有一定难度,现对国内外现阶段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改良方法及新观点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技术在2001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了我国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汁划中的1%测序任务,到2000年,中国科学家在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多样性领域共完成研究论文1850篇,遍及医药各领域,研究手段和水平可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中国完全有条件在“后基因时代”成为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Thirty-two children with malaria were admitted to Dudley Road Hospital, Birmingham, in the 1970s. None was admitted before 1974 and there was a rapid increase after that. All the infections were due to Plasmodium vivax and occurred in children of Asian immigrant families who had been born in or had visited India or Pakistan apart from one infant born in England who acquired the disease transplacentally. All presented within 12 months of entering or re-entering the United Kingdom.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32 patients have been analy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ducate travellers about the need for anti-malarial chemoprophylaxis and the necessity to continue it for one month after return.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成都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儿童支气管肺炎单病种费用水平以及不同收费项目占总费用的比例特点及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为患者自主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指导,对成都市卫生局所属不同级别医院儿童支气管肺炎住院医疗费用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自成都市卫生局2  相似文献   

17.
18.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