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津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津市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2008年10-12月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部310例疑似病毒性腹泻的婴幼儿粪便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核酸,并将部分阳性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采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 ,推断其毒株型别。结果 310份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RT-PCR阳性37份(GII型37份,GI型0例),检出率为11.94%;23份PCR产物送往测序,经Genebank Blast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所有诺如病毒均为诺如病毒基因组Ⅱ型,其中GII-4/2006b占95.65%(22/23),GII-3占4.35%(1/23);感染诺如病毒的患儿多为1岁以下,且11月份检出率最高。结论诺如病毒是天津市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2008年诺如病毒以GII-4/2006b型毒株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儿童秋冬季诺如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广东省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秋冬季急性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基因型别和流行优势毒株.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Vs),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结合参考毒株相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NVs的检出率为23.88%(112/469).35株测序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4%~100%,均属于GH遗传组.广州市2003年秋冬季测序的11株NVs 5株为GⅡ-4;5株为GⅡ-3;另1株不能确定其型别;2004年测序的11株10株为GⅡ-4;1株为GⅡ-3;2005年所测序的13株均为GⅡ-4.结论 广州市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存在不同基因型NVs感染,以NV GⅡ组毒株为主,其中GⅡ-4型为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秋冬季腹泻患儿的星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部1 127例疑似病毒性腹泻的婴幼儿粪便样品中的星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将部分阳性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采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推断其毒株型别,同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 127份腹泻粪便样品中,星状病毒RT-PCR阳性99份,检出率为8.78%。感染星状病毒的患儿多为1岁以下,患儿年龄中位数为3.00月龄,且1月检出率最高。99例阳性星状病毒患儿中,有52例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4.61%,其中以诺如病毒合并星状病毒最常见。26份PCR阳性产物送往测序,经Genbank Blast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所有星状病毒均为人类星状病毒1型。结论星状病毒是天津市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本次调查期间星状病毒以人类星状病毒1型毒株流行为主,此外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陈喜凯  廖虹瑜  叶倩  胡鹏威  曹霞  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23-6125,6129
目的 探讨四川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9年9月~2011年5月的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NoV核酸,通过测序进行分型和进化分析,统计分析NoV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和临床症状特点的关系.结果 485例粪便标本中,Nov阳性60例,其中GⅠ簇5例(占8.3%),GⅡ簇54例(占90.0%),混合感染1例(占1.7%);12~24月龄儿童最易感染,未见性别和季节差异;呕吐与NoV感染存在中等强度的关联;24株GⅡ簇NoV中,GⅡ-4基因型占79.2% (19/24),GⅡ-3为16.7% (4/24),GⅡ-2型占4.1% (1/24);19株GⅡ-4中,有8株为2006a变异株,11株为2006b变异株;另外,4株NoV的重组分析显示并未发生重组现象.结论 2009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NoV是引起成都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GⅡ-4基因型(包括2006a和2006b变异株)为优势毒株,研究发现的一株GⅡ-2型NoV国内未见报道,因此应对成都地区儿童的NoV感染进行长期监测和病原分析.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南海区散发急性腹泻中诺如病毒毒株型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内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散发急性胃肠炎中其毒株型别及分布情况。方法集中采集2007年4月份南海区内非细菌性腹泻病例标本,采用针对诺如病毒多聚酶核甘酸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筛选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标本,并将阳性株的PCR产物送去测序,采用BLAST及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推断其毒株型别。结果共收集30例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病例多为婴幼儿,0 ̄5岁的病例有17例,占总数的56.7%,其余病例年龄在17 ̄80岁之间。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标本7例,其中婴幼儿4例,成人3例,测序5例,经用DNAStar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属于GⅡ.4型的有4例,是从西樵和黄歧医院收集的腹泻标本中检测出来的,1例与参考菌株SaitamaU1(AB039775,GⅡ.12型)系统发生关系接近的菌株来自平州医院收集的标本。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佛山市南海区内散发的病毒性胃肠炎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检测到的诺如病毒均属于GⅡ型,且以GⅡ.4型为主,未发现GⅠ型的诺如病毒。南海区内可能存在着不同基因型别的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秋冬季儿童腹泻中诺瓦克样病毒(NLV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毒的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而就诊的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引物JV12Y/JV13I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LVs,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收集的358份标本中检测出NLVs42份,阳性率11.73%。3岁以下的婴幼儿阳性40例,占95.24%,其中6月龄~1岁组与1~2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占38.10%、35.71%。年龄最小者只有25天龄。4个月中,11月阳性率最高为17.27%,其次是2004年1月、2003年10、12月,阳性率分别为15.79%、8.11%、11.36%。抽取11份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5份为GⅡ-3群,5份为GⅡ-4群,1份为GⅡ型,但尚不确定所属群。随机抽取20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检测NLVs,未发现合并感染。结论 广州市某医院儿童腹泻的散发与NLVs感染有关,并且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流行优势株为GⅡ-3群与GⅡ-4群的病毒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常见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进行分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加以验证。结果检测2009-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标本759份,其中轮状病毒占22.79%(173/759)、杯状病毒占9.22%(70/759)、腺病毒占4.61%(35/759)、星状病毒占0.79%(6/759)、混合感染占2.50%(19/759)。173份轮状病毒G血清型与P基因型以G1、G3、P[4]型为优势株。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测序结果证实12份阳性标本的PCR产物均为其所对应的病毒。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2010年湖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市婴幼儿散发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基因Ⅱ组(GenogroupⅡ,GⅡ)4型变异株的组成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354例婴幼儿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V核酸及其基因组,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54份标本中,NV核酸检测阳性101份,阳性率28.5%,全部属于GⅡ。对测序成功的84株NV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77.4%属于GⅡ.4型(65株),其余为GⅡ.2型(7株)、GⅡ.14型(4株)、GⅡ.7型(3株)、GⅡ.3型(2株)、GⅡ.6型(2株)和GⅡ.12型(1株)。65株GⅡ.4型中,60株(92.3%)为2006b变异株,5株(7.7%)为2010变异株。结论 GⅡ.4型是南宁市婴幼儿中NV所致散发性腹泻的最主要基因型,其中2006b变异株占优势。首次在本地区检测到2010变异株,且该毒株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有必要加强监测,以及时掌握GⅡ.4型变异株的流行变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青岛市儿童医院2006年11~12月非细菌性腹泻大便样品48份,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对RT-PCR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48例粪便标本中共有6例阳性,测序分析确定,3株为GII/4型,1株为GII/1型,1株的序列变化较大,但其和GeneBank里编号为EU072349的序列同源性较高为94%,一株由于检测不到信号而终止反应。结论:青岛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中存在诺如病毒感染,且感染毒株的基因型别不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腹泻婴幼儿腺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于2008年4月—2009年4月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部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66例,通过PCR法确定阳性标本,将阳性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后,再次PCR扩增确证,并将产物测序,进行基因型别分析。结果 766例标本中腺病毒的检出率为17.62%,其中肠道腺病毒Ad41型占阳性标本的86.67%,Ad1型占13.33%,Ad40型未检出。感染腺病毒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为8.00月龄(0.06~24月龄),全部分布在2岁以下。腺病毒感染全年存在,尤以7月感染最多,其次是2月和9月。结论肠道腺病毒是天津市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2008年4月—2009年4月以Ad41型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儿童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 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集湖南省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应用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选择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进化分析。 结果 936份粪便标本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00份,阳性率10.68%。对40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38份为GⅡ型,其中31份为GⅡ.4型。在31株GⅡ.4型中,Sydney 2012和GII.4 Den Haag 2006b各栓出14株。 结论 2012-2014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的感染率较高,GⅡ.4是优势株,其中GⅡ.4 sydney 2012和Den Haag 2006b是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河北省卢龙县5岁以下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人类杯状病毒(HuCVs)。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结合参考毒株相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利用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HuCVs的检出率,估计HuCVs腹泻住院率。结果 HuCVs检出率为31.6%,住院患者HuCVs阳性率为17.5%,主要分布在3~17月龄婴幼儿,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11株测序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5.1%~100%,均属于诺瓦克病毒(NLV)GⅡ遗传组。卢龙县2000年HuCVs流行株为NLVGⅡ-4和GⅡ-7,2001年为NLVGⅡ-3和GⅡ-7。初步估计HuCVs腹泻患者住院率为3.6‰。结论 河北省卢龙县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以NLVGⅡ组毒株为主,其疾病负担仅次于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0年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方法: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实验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A组HRV检测。结果:25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G3型14例,G9型11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56%和44%。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近年来各地报道较多的G9型A组轮状病毒将要或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0年春季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中杯状病毒感染率、基因型和优势毒株。[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0年春季(3~5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阳性扩增片段通过T-A克隆测序,最后进行核苷酸序列的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NoV的检出率为12%(9/75),包括GⅠ组2例,GⅡ组7例,未检出札如病毒SaV。其中7株GⅡ组与标准毒株Lordsale相似性为93.0%~94.7%,最为接近,结合进化分析显示皆为GII-4基因型。[结论]杯状病毒是导致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其主要流行型为NoVGⅡ-4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杭州地区急性腹泻患者中杯状病毒基因型别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0年杭州地区92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用多重PCR方法进行杯状病毒检测,测定部分标本的阳性扩增片段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急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检出率为21.8%(201/920),其中诺如病毒(NV)G Ⅰ型25例、GⅡ型170例、札如病毒(SAV) 11例,4例为NV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1例为NVⅡ型和SAV混合感染.NV基因型别包括:GⅠ-1(3株)、G Ⅰ-2(1株)、GⅡ-4/2006b变异株(7株)、GⅡ-2(1株)、GⅡ-7(1株)和GⅡ-4/2008变异株(2株);SAV基因型别包括:G Ⅰ -2(5株)、GⅠ-1(4株)和GⅡ-1(1株).杯状病毒的流行在不同季节、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结论 杯状病毒是2009-2010年引起杭州地区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其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NVGⅡ-4/2006b变异株或类似株可能是2009-2010年杭州地区流行的优势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天津市一起水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的致病原。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饮用深井水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核酸,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对粪便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采集粪便标本33份,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阳性5份(15.2%),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2份(36.4%),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均阳性3份(9.1%)。经测序分析1株GⅠ型为GⅠ/14基因型;4株GⅡ型中,2株为GⅡ/8型,1株为GⅡ/6型,1株为GⅡ/2基因型。轮状病毒(A,B,C组)、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肠道致病菌检测均为阴性。3份饮水标本中轮状病毒(A,B,C组)、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次水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系由诺如病毒GⅠ型/Ⅱ型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对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5家病毒性腹泻监测点医院的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5岁以下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692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692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1.9%(221/692)、诺如病毒21.2%(147/692)、腺病毒6.1%(42/692)、星状病毒1.2%(8/692),混合感染占6.8%(47/692)。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9—11月份,占51.7%(76/147),2岁以下病例数占91.8%(135/147)。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腹痛为主。147份诺如病毒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4.4%(124/147),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124份均属诺如病毒GⅡ遗传组,其中1份是GⅡ2型,其余均为GⅡ4型,GⅡ4型中又有不同分支。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青海省主要流行株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实验室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236份标本扩增后根据条带的大小进行分析,A组轮状病毒阳性25例,占总数的10.6%。其中G3型14例,占总数的5.9%,G9型11例,占总数的4.7%。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之一,发病多在6月龄~4岁的婴幼儿,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血清型主要为G3和G9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