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学》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术前服用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A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62)及氯吡格雷组(n=65),术前分别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600 mg,比较两组基本情况、术后冠脉血流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次住院和死亡等.结果 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情况、术后心肌酶峰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15.2%、3.2%)、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分别为(28.4±13.6)、(23.2±7.4)帧]、术后心肌酶达峰时间[分别为(19.0±8.3)、(16.0 ±5.9)h]、2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50%比例(分别为76.9%、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6个月随访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诊PCI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可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4 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2951-2954
目的:研究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疗效后冠脉血流、左室重构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在围手术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围手术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评估冠脉血流再灌注情况,测定血清心肌重构指标及心肌酶,行心脏彩超检查并测定心功能指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的TIMI分级和TMPG分级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术后24h时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型利钠肽(BNP)、I型C端胶原前肽(CIT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III型N端胶原前肽(PIIINP)以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术后2周时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CI围手术期负荷剂量替格瑞洛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减轻心室重构及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STEMI并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75例,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两组均接受肝素100U/kg静脉注射,替格瑞洛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600mg氯吡格雷药物治疗。PCI术后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替格瑞洛组每日给予90mg替格瑞洛,2次/d。氯吡格雷组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治疗,1次/d。连续服用1年。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状况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LVEF及LVEDD水平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替格瑞洛组6.67%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6.0%(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进一步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n=57)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51).比较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超声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 h、1 d、3 d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比重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8~20 h CK-MB水平和CK-MB达峰时间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4周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使用替格瑞洛对于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收治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59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n=29),氯吡格雷治疗组(n=30).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mg/次,2 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mg/次,1 次/d,口服)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PCI术前、术后24h的肝肾功能(ALT、Cr)、心肌酶谱(CK-MB、cTnI)等资料. 对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随访. 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 数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24h两组患者间血浆ALT及Cr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 05),但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浆CK-MB、cTnI值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5),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 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42). 结论 在我国人群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ACS 患者PCI 术后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4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双倍氯吡格雷组,每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倍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MACE总发生率较低,但出血事件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上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且可有效降低术后MACE发生,但可增加术后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应用中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近期疗效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65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对照组(n=82)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n=83)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同时两组均给予常规滴注肝素抗凝处理,PCI术后,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1次/d,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90mg,2次/d,两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观察组PCI术后2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ST段完全回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低于对照组(P<0.05),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急诊PCI术后氯吡格雷替换替格瑞洛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患者分2组,分别为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各300 mg负荷量(A组),术前使用替格瑞洛180 mg和阿司匹林300 mg(B组)负荷量,术后均使用75 mg/d氯吡格雷的维持量.对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情况进行分析,所有临床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急诊PCI手术均可成功恢复血流至TIMI 3级,手术成功率100%.A组和B组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9%)和2例(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替换负荷量后的替格瑞洛并不引起急诊PCI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炎性因子和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NSTEMI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NSTEMI常规标准治疗,氯吡格雷组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检测两组PCI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合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30 d,两组患者PCI血清CRP、TNF-α、IL-6水平与术后1 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替格瑞洛组PCI术后1 d、7 d、30 d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CI术后均成功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10.00%)低于氯吡格雷组(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NSTEMI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浓度,减少MACE发生,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且成功行PCI的患者176例,所有研究对象于术后均随访12个月,据随访期间是否使用替格瑞洛分为替格瑞洛组(n=55)和氯吡格雷组(n=12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手术指标、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资料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实验室指标、药物使用及PCI情况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23.94±3.87)%]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1.14±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2.7%vs 21.5%,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并可有效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行急诊PCI术的60岁以上STEMI患者11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负荷量替格瑞洛组(57例)和氯吡格雷组(56例),分别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和180 mg替格瑞洛嚼服及300 mg阿司匹林和600 mg氯吡格雷嚼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无复流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MACE的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2组主要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TEMI患者的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抗栓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收集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RCT、队列研究文献。采用Downs and Black工具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术后血流通量TIMIⅢ级显著低于替格瑞洛组[OR=0.31,95%CI(0.23~0.42),P<0.00001];氯吡格雷术后出血事件显著低于替格瑞洛组[OR=0.67,95%CI (0.59~0.76),P<0.00001];替格瑞洛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RR=1.22,95%CI(1.10~1.35),P=0.0001];不良反应事件氯吡格雷组发生率低[OR=1.15,95%CI(1.03~1.30),P=0.01];死亡事件二者无显著性差异[RR=0.93,95%CI(0.80~1.08),P=0.35]。结论:氯吡格雷较替格瑞洛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相对较差,但安全性方面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在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所使用的负荷抗血小板药物及术中抗凝药物分为:A组(氯吡格雷+肝素)、B组(氯吡格雷+比伐芦定)、C组(替格瑞洛+肝素)和D组(替格瑞洛+比伐芦定),观察术中球囊扩张后或支架植入后的血流再灌注情况,TIMI血流≤2级即为无复流/慢血流。结果 D组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为16.51%,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能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两者或许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是接受治疗的NSTE-ACS患者3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222)与替格瑞洛组(n=16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及主要终点。替格瑞洛组患者口服负荷剂量180 mg,随后维持剂量90 mg,每日2次;氯吡格雷组患者口服负荷量300 mg,随后维持剂量75 mg,每日1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每日1次。PCI术后的第1、3、6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出血、不良反应与复发心肌缺血等。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替格瑞洛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相关呼吸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高龄NSTE-ACS且行冠脉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未提高患者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1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PCI术后选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52例分为替格瑞洛组256例,为氯吡格雷低代谢,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常规治疗组396例,无氯吡格雷抵抗,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1个月时总MACE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04%比3.91%,P=0.173),两组总体MACE发生率术后6个月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7%比5.86%,P=0.210),但替格瑞洛组仍保持较低趋势。结论:ACS患者PCI术后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氯吡格雷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可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可溶性炎症因子CD40L(sCD40 L)、可溶性P-选择素、IL-8和IL-10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患者80例,分组为替格瑞洛组(n=40)和氯吡格雷组(n=40)。ELISA法检测PCI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天血清sCD40 L、P-选择素、IL-8和IL-10水平,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反应。结果 (1)急诊PCI术后24 h,与PCI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sCD40 L、P-选择素和IL-8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两组的抑炎因子IL-10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中sCD40 L、P-选择素和IL-8的水平显著低于术后24 h,两组血清中IL-10水平均高于术后24 h;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中sCD40 L、P-选择素和IL-8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但替格瑞洛组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2)对行急诊PCI术A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不同影响:术后24 h,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中sCD40 L、P-选择素和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术后7天,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中sCD40L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IL-10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而p-选择素和IL-8的水平在两组之间比较。(3)替格瑞洛组术后7天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的低反应性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5%vs.20%)。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可以更显著降低PCI术后一周内促炎因子sCD40L水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表明替格瑞洛短期对炎症及血小板反应的调节作用强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