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画钟试验(CDT)测定认知功能.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健康对照组50名,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组53名,血管性痴呆(VaD)组52名.结果 VaD组患者的血浆HCY浓度[(27.64±6.42)μmol/L]浓度高于VCIND组,VCIND组患者HCY浓度[(18.01±5.23)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HCY浓度[(7.24 3.20)μmol/L],均差异具有显著性.VCI患者MMSE评分与血浆HCY浓度无明显相关(r=-0.23;P>0.05),但在HCY>14.1μmol/L时其与MMSE的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06),且高HCY与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HCY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画钟试验(CDT)测定认知功能。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健康对照组50名,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组53名,血管性痴呆(VaD)组52名。结果VaD组患者的血浆HCY浓度[(27.64±6.42)μmol/L]浓度高于VCIND组,VCIND组患者HCY浓度[(18.01±5.23)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HCY浓度[(7.243.20)μmol/L],均差异具有显著性。VCI患者MMSE评分与血浆HCY浓度无明显相关(r=-0.23;P>0.05),但在HCY>14.1μmol/L时其与MMSE的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06),且高HCY与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HCY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Hcy和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分为痴呆组和无痴呆组,各54例,另选取5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血Hcy和hs-CRP检测及认知功能损害评定.统计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Hcy和hs-CR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状况.结果 痴呆组患者Hcy、hs-CRP与非痴呆组相比明显较高,MoCA评分明显较低(P<0.05).非痴呆组患者Hcy、hs-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MoCA评分明显较低(P<0.05).使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系数检验,痴呆组患者Hcy和hs-CRP浓度与MoCA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321、-0.424,P<0.05).结论 Hcy和hs-CRP直接影响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属于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300与MoCA在不同类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表现,了解其神经心理学损害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皮质下缺血性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患者31例、皮质缺血性VCIND患者3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P300及MOCA评定。结果:潜伏期比较,皮质下型及皮质型VCIND较正常对照组延长,皮质下型较皮质型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波幅比较,皮质下型及皮质型VCIND波幅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质下型与皮质型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MoCA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功能筛查工具中MoCA使用简便、敏感度高,不受文化程度、语言文字等客观条件的限制;P300可对患者进行无损害诊断及对认知功能障碍起到协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BI患者76例作为SBI组,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进行血HCY、hs-CRP测定。认知功能障碍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 SBI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2.6%(4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24/76)(P<0.01);SBI组HCY、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HCY、hs-CRP含量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SBI组患者血HCY与血hs-CRP无明显直线相关(P>0.05)。结论血HCY、hs-CRP含量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血HCY及hs-CRP可能是影响SBI患者认知功能的2个相互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中文版Stroop色词测验(CWT)在识别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Stroop色词测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等对43例VCIND患者和35名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者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VCIND组患者Stroop色词测验C部分耗时长于正常组(P〈0.01)、计分低于正常组(P〈0.05);B部分耗时长于正常组(P〈0.05),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roop色词测验能够发现VCIND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有助于早期检出VCIND患者。  相似文献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按诊断标准将我院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纳入VD组(78例)和非痴呆组(202例),另选取同期同龄正常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间的HCY浓度,并借助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MMSE)对VD组进行痴呆程度分类,分析其与HCY之间的关系。结果 VD组和非痴呆组的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以VD组最高(P〈0.05);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逐渐降低,HCY的浓度则逐渐升高,MMSE评分和HCY浓度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703,P〈0.05)。结论深化HCY与VD关系的认识,监测HCY浓度,有利于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梗死病变特点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②方法对VCIND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最终将患者分为仍为VCIND组和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D)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前临床确诊为VCIND时在梗死数量及梗死部位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以探讨促使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影响因素。③结果进展为VD组患者总梗死数量多于仍处于VCIND组,在进展为VD组中,额区、丘脑、基底节区梗死数量均高于仍处于VCIND组。额区、丘脑、基底节区的梗死和脑白质稀疏均可加重VCIND患者进展为VD。④结论研究梗死数量和梗死部位的特点对预测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风险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对痰瘀互结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OCA评分、执行功能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以针刺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痰瘀互结型VCIND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优势抑制、精神灵活性、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定势转移及抽象概念等分因子方面来改善其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MRI显示的脑梗死的病变部位、数量及脑白质疏松的部位和程度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分析VCIND影像诊断的特点.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对照研究,VCIND组40例,认知功能正常脑梗死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颅脑MR I等检查.结果 1.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 所示的梗死灶,以基底节及额叶多见(P<0.05),梗死灶的数目多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P<0.01).2.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表现除梗死灶外,还多合并脑白质疏松,白质疏松程度重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结论 1.VCIND患者其梗死的部位以基底节、额叶多见,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有关,多发梗死灶可能是VCIND的一个特征.2.VCIND患者多伴有白质疏松,白质疏松是引起VCIND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逵 《中外医疗》2013,(28):50-51,5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循环酶法测定120例脑出血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和HCY水平,并且观察2个指标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hs-CRP和HCY水平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病情程度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比较,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hs-CRP和hcy水平正常组好转率高于异常组。结论血中hs-CRP和HCY水平升高与脑出血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水平有助于评估脑出血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白艳华  柯建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25-327, 33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HCY测定,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Y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及与血HCY关系。结果CAS组病人年龄、高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CY水平及基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非C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CIMT斑块组病人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正常组(P < 0.01),CIMT增厚组HCY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低HCY组病人CIMT为(0.75±0.10)mm,明显低于高HCY组的(1.26±0.13)mm(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hs-CRP、HCY均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除年龄、高血压、hs-CRP影响CAS的发生外,血HCY水平同样影响CAS的发生,临床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CAS进行早期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谭荣任  胡国新  翟瑞玲 《海南医学》2016,(16):2602-2604
目的:比较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分别服用尼莫地平、银杏叶滴丸及复方血栓通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20例高要市中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收治的VCIND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B组采用银杏叶滴丸治疗,C组采用复方血栓通片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大脑及椎底动脉血流流速、认知功能、精神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hs-CRP水平、大脑及椎底动脉血流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hs-CRP水平、大脑及椎底动脉血流流速均明显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精神简易量表(MMS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MoCA、MMSE以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对VCIND患者脑血管再通更佳,血流速度更快,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薛忠元  宋洋  王加中 《医学综述》2013,19(1):174-176
目的探讨年龄≤45岁的青年脑梗死和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给予叶酸、B族维生素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42例TIA患者及42例健康人进行血浆HCY检测,同时测定其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后,脑梗死组和TIA组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叶酸5 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610 mg,均每日1次,6个月后复查上述各指标。结果治疗前三组血浆HCY水平各不相同,脑梗死组、TI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和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B族维生素水平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浆HCY水平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HCY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汝鹏  李玉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6):758-760, 76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20例ACS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入院后24 h内进行血清hs-cTnT、hs-CRP和HCY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hs-cTnT、hs-CRP和HCY水平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以上3个指标AMI组均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 < 0.01),且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之间比较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s-cTnT、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P < 0.01)。hs-cTnT和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525,P < 0.01);hs-cTnT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742,P < 0.01);hs-CRP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461,P < 0.01)结论hs-cTnT、hs-CRP和HCY水平对ACS病人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各脑区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同时探讨局部脑缺血程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不同程度VCI患者的各脑叶及基底节区的局部脑血流量进行定量分析,其中血管性认知障碍而无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a,VCIND)组即中度组18例,重度VCI(vascular dementia,VD)组24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实验组相匹配的22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SPECT显示:VCIND组,重度VCI(VD)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认知相关部位的脑血流灌注减低.重度VCI组与VCIND组相比额叶、颞叶、基底节和顶叶局部脑血流灌注均减少(P<0.05),并且均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少最为显著(P<0.01),重度VCI(VD)组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MMSE评分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额<0.01及P颞<0.05).结论 SPECT对VCI患者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即使对VCIND组SPECT也同样敏感.其对于VCI的预测、早期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和4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颈部超声、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程度,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动脉硬化狭窄发生率和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密切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3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63例,分别检测样本中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ROC曲线确定此3项结果诊断脑梗死的界值。结果 脑梗死组HCY、Lp(a)和hs-CRP分别为(16.7±6.3) μmol/L、(343.6±150.1)mg/L、(3.87±1.88)m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9±4.7) μmol/L、(205.4±190)mg/L、(2.45±0.69)mg/L。脑梗死组的3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HCY、Lp(a)和hs-CRP密切相关,可作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