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以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旋毛虫病659例,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508例(77%),女151例(23%),年龄3~64岁(33±SD11岁),85%系中青年,78%在3~4月份发病。90%以上有进食爆炒猪肉史,56%为集体人群感染发病。病程2~15天。本组病例根据发热、肌痛、浮肿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  相似文献   
2.
植物状态 (vegetativestate ,VS)是一种由昏迷过渡而来的特殊意识障碍 ,植物状态持续 1个月以上称为持续性植物状态 (per sistentvegetativestate ,PVS)。目前对PVS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PVS患者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资料PVS患者 35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 12~ 61岁 ,平均38.5岁 ;病程 31~ 395d ;病因 :脑外伤 2 1例 ,脑出血 8例 ,有害气体中毒 3例 ,呼吸心跳骤停 3例。二、诊断标准患者的诊断采用 1996年我国急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外液及红细胞内Mg~(2+)浓度的改变。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24只,分4组各6只,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采集大鼠动脉血中的红细胞,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中脑黑质细胞外液,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细胞内和黑质细胞外液Mg~(2+)含量。选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定。结果:各时点PD组红细胞内Mg~(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但PD组中脑黑质细胞外液Mg~(2+)含量仅在第21、2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g~(2+)缺乏与PD的发生及病程进展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白蛋白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纳入观察组(氯吡格雷+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20%白蛋白注射液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指标:(1)干预治疗5d后对脑梗死进展的控制率;(2)干预治疗7和15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临床疗效比较;(4)治疗前及治疗后7和15d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液流变学指标;(5)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控制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15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牙龈及颅内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白蛋白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脑梗死进展。  相似文献   
5.
唑吡坦治疗失眠症服药方法及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唑吡坦连续与间断口服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停药后药物依赖性方面的差异,探讨间断服用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可能性。方法对比3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连续或间断口服唑吡坦。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表(CGI)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安全性相近,均不产生明显反跳。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急性动脉硬化脑梗死 (简称急性脑梗死 )患者脑脊液及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脑脊液和血浆中的纤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油酸致伤(O)组、地塞米松治疗(D)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油酸型ALI动物模型的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总肺水量、IL—10mRNA的RT—PCR产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地塞米松能提高ALI时肺组织IL—10mRNA水平和降低TNF—α含量,并提高机体动脉血氧分压、减轻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ALI时IL—10mRNA水平和TNF—α含量变化具有显性相关(r=-0.734,P=0.0012),结论:ALI机体IL—10mRNA水平增加,地塞米松能促进这种作用,糖皮质激素对ALI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这个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已有系列报告。笔者在用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过程中,曾有3例并发高颅压症,其中一例因脑疝死亡。现分别报告如下: 例1:男,18岁,1984年3月18日于本院就诊。1983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头胀痛,呈持续性,有时发热,体温37.5~38℃,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及意识  相似文献   
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和4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颈部超声、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程度,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动脉硬化狭窄发生率和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密切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V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VD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采用智力低下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痴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维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