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VA的发生与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密切相关,发病机制涉及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近年来,中医药在CVA治疗中的优势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调节免疫平衡缓解CVA患者咳嗽症状、减少复发次数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由CD4+ T细胞分化而来,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是CVA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热点,也是中医药治疗CVA的潜在关键靶标。Th细胞亚群生理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促炎细胞因子与抑炎细胞因子平衡的呼吸道免疫稳态。CVA发病阶段,未成熟的辅助T细胞(Th0)受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类型影响分化为Th1、Th2、Th17、Treg等细胞亚群,Th2细胞增殖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Th17细胞过度分化诱发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产生。Th1/Th2、Th17/Treg细胞在数量及功能上相互制约,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易加剧炎症反应的产生,恢复免疫平衡对CVA的气道抗炎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对Th1/Th2、Th17/Treg失衡与CVA发病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同时对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调控免疫失衡治疗CVA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为揭示中医药调节免疫平衡治疗CVA的科学内涵及CVA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并与免疫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辅助性T细胞17(Th17)作为免疫促进细胞,而调节性T细胞(Treg)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两者共同发挥维持机体免疫微环境平衡的作用。COPD的病程中Th17细胞比例通常增多,而抑制Th17活性的Treg细胞比例则减少,两者协调平衡在COPD的炎症和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鼻吸入制剂和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虽能发挥一定疗效,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较重等问题日益凸显。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多靶向调节的治疗特点,在防治COP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Th17/Treg细胞平衡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COPD中Th17/Treg平衡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干预Th17/Treg平衡是中医药治疗COPD的重要潜在靶点。该文章主要对前人关于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对COPD中Th17/Treg细胞平衡的干预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帮助临床及科研人员更为准确、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CPPD中Th17/Treg平衡的潜在靶点,并推动相关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CO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一种复杂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系统障碍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等诸多因素有关,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口服药物、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虽能发挥一定疗效,但存在手术风险和药物副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疗效稳定、多靶向调节、副反应少的治疗特点,防治AITD方面疗效确切、优势独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介导炎症引起免疫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介导免疫抑制,Th17和Treg协同维持着机体免疫微环境的平衡。在AITD进展期间,引起炎症的Th17可呈现高水平,而介导免疫抑制Treg水平相对减低,恢复两者平衡在AITD的炎症和免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Th17/Treg轴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AITD中Th17/Treg平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干预Th17/Treg信号轴是治疗AITD的重要作用机制。笔者就前人关于中药单体、中药成分和中药复方对AITD中Th17/Treg细胞轴干预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主要从干预相关炎性因子分泌、调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抗体滴度及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归纳阐述,有利于人们更为准确、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AITD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AIT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针对靶点Th17/Treg细胞平衡影响的中医药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方法:以Th17/Treg、中医、中药、类风湿关节炎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检索近20年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Th17/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针对Th17/Treg细胞靶点的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研发为当前研究热点,较多医学研究文献报道中医药对其平衡具有调节作用。结论:Th17/Treg细胞平衡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核心,是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开发的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表现出炎症背景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缺陷和异常的免疫反应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但某些细胞和分子机制仍未明确。尽管使用了各种药物和物理疗法来控制病情,但由于其短暂的疗效、高昂的成本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策略仅限于短期使用,使银屑病的治疗难以收获令患者满意的远期疗效。随着网络药理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效果凸显,各医家学者针对中医药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中医药干预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防治银屑病的详尽机制进行整理。该文通过检索近几年文献数据资料发现,中药单体、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银屑病发病机制中Th17/Treg轴有明显调节作用,Th17细胞具有促炎作用,Treg细胞有助于维持外周耐受,他们在效应发挥上相互排斥,维系二者的平衡关系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稳态。因此,中医药领域基于银屑病Th17/Treg轴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包括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增加Treg细胞百分率,以及调节二者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水平,以缓解银屑病炎症病情,重建免疫环境稳态,为银屑病病理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新切入点,为开发银屑病新治疗手段提供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风湿宁胶囊(FSN)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h17/Treg平衡和对关节腔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观察风湿宁胶囊对CIA模型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中Th17(IL-17+CD4+)细胞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平衡状态的影响,并采用流式多重液相芯片技术检测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7A、IL-4、IL-10)的含量,同时与正常大鼠、CIA模型大鼠和雷公藤多苷片(TPT)治疗大鼠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SN中、高剂量组大鼠Th17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调节性T细胞比率有上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治疗组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影响与TPT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FSN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大鼠关节滑液炎症因子TNF-α、IL-6、IL-17A水平(P<0.05),FSN各组对关节滑液IL-4、IL-10水平未见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与TPT组比较,各治疗组对局部细胞因子IL-6、TNF-α、IL-17A、IL-4、IL-10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SN能够明显降低外周Th17细胞比率,减少关节滑液炎症因子IL-6、TNF-α、IL-17A的分泌,但对外周Treg细胞比率和关节滑液中抗炎相关因子IL-4、IL-10的分泌无明显影响。风湿宁胶囊调节Th17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失衡状态、抑制滑膜细胞炎症介质过度分泌等作用可能是其治疗RA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袭性滑膜炎为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病。Th17细胞是近几年被发现的一种新型T细胞亚群,Th17/Treg细胞的失衡对于RA的发病至关重要。本文从Th17/Treg细胞等细胞免疫学角度入手,旨在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RA病人来自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形成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为特征。研究发现在SLE患者中,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T辅助细胞17 (T helper 17 cell,Th17)比例较高,而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含量降低,二者失衡是SLE的重要发病机制。常规药物治疗虽能短期获益,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及严重的不良反应均限制其长期使用,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中医药以副作用少、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十分符合SLE新型治疗方式的需求。近年来,中医药通过恢复Th17/Treg平衡治疗SLE已开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文中整理了中药单体、成分及复方干预SLE患者Th17/Treg平衡的研究。总结了中医药调节Th17/Treg平衡防治SLE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医药干预Th17/Treg平衡主要是从减少SLE血清中相关抗体、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脏器病理损伤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为临床运用中医药辅助或替代治疗SLE提供...  相似文献   

9.
综述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失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Th17/Treg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黄芩苷、淫羊藿苷等)、多种复方(固本防哮汤、平喘方等)、外治法(针灸)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数量、相关炎症因子等,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应答失控.脓毒症时免疫亢进与免疫抑制同时存在,Th17细胞和Treg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免疫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实验与临床均证明Th17/Treg免疫失衡与脓毒症发病和病程进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医药作为脓毒症防治领域的新途径,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中医药对脓...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自身免疫过度活化、关节滑膜炎症和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CD^4+T细胞接受抗原激活后在不同细胞因子及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Th1、Th2、Treg、Tfh、Th9和Th17细胞几个亚群,Th17作为一个新亚群被证实对自身免疫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一类重要细胞。Th17细胞的异常活化引起Th17/Treg细胞间失衡,在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局部炎症反应和骨破坏方面。长期的局部炎症诱发和恶化RA关节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发病率逐年上升。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免疫促进细胞之一,而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种免疫抑制细胞,Th17和Treg细胞共同维持着机体免疫微环境的平衡。在UC进展期间,引起炎症的Th17群体通常增加,而抑制Th17活性的Treg减少。其中,Th17介导免疫应答反应,Treg介导免疫抑制,两者协调平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和免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UC的西医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副作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方便的剂量调节,以及部分价格过高限制了他们的临床应用。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Th17/Treg平衡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UC中Th17/Treg平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和实验证据明确表明干预Th17/Treg是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主要对前人关于中药单体、组分或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UC中Th17/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有利于人们更为准确、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UC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设计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支气管哮喘为呼吸系统常见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和炎症介质参与,而T淋巴细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Thl7/Treg失衡在哮喘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免疫功能与中医学正气相应,正气虚弱易致免疫力低下。卫气不足、气阳虚弱为哮喘发病的根本内因,而益气温阳护卫法正是基于此内因提出的防治哮喘的治法。文章就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的关系,对益气温阳护卫法是否通过调节Th17/Treg失衡达到防治哮喘作用展开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主要为免疫球蛋白E介导引起的Ⅰ型变态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细胞失衡、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升高等,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药防治过敏性鼻炎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减少鼻黏膜炎性浸润、调节免疫与神经系统、降低过敏反应等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作了分析和探讨,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近期研究表明以CD+4T细胞亚群如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细胞分化失衡导致湿疹发病中出现过度炎症应答,而中药以改善CD+4T细胞亚群分化平衡干预湿疹免疫微环境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以湿疹炎症应答前沿研究动态,探讨中药在改善调控CD+4T细胞亚群分化干预湿疹致病的作用优势,为中药在改善湿疹临床症状及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免疫失衡机制在哮喘的发病中占有主导地位,既往认为Th1/Th2比例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发病机制,但近年来,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Th17细胞比例的上调、Treg细胞比例的下降导致的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发病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哮喘历史悠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不仅为中医药治疗哮喘赋予科学内涵,也为更多的哮喘患者带来福音。本文通过阐释Th17、Treg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对近十年来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免疫失衡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同仁互鉴。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功能紊乱与其发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群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CD4^+ 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均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4^+ CD25^+ Treg细胞在RA的发生与病情转归等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hritis,AA)动物模型为基础,通过中药治疗后观察CD4^+ CD25^+Treg在AA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旨在探讨中药方治疗大鼠AA的可能作用机制,为R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Treg/Th17细胞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时的表达变化,进而探讨Treg/Th17细胞对内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以腹腔注射D-Gal+LPS液(合D-Gal 400mg/kg,LPS 100μg/kg)急性攻击建立肝衰竭IETM大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频数,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节点大鼠结肠组织IL-10、TNF-α、IL-17A、IL-23、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eg、Th17细胞频数在各时间节点均升高(P 0. 05),Treg、Th17细胞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均有上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IL-17A、IL-23、TNF-α、TGF-β、IL-10各时间节点表达均升高(P 0. 05),且各炎症因子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均有上升(P 0. 05);正常组大鼠IL-10、TGF-β等抑炎因子水平高于IL-17A、IL-23、TNF-α等促炎因子,模型组Th17比例高于Treg,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结论:肝衰竭IETM发生时Treg/Th17细胞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相关抑炎、促炎因子均释放增加,加剧IETM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牛膝总皂苷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和滑膜组织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牛膝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5组。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7 d开始给药。牛膝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牛膝总皂苷60,120,240μg/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纯水,1 d 1次,连续28 d。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滑膜组织匀浆中IL-2、IL-6和TNF-α;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外周血中Th17水平升高,Treg水平降低,滑膜组织中IL-2、IL-6、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踝关节组织炎性改变。与模型对照组对比,牛膝总皂苷中、高剂量组外周血中Th17水平降低,Treg水平升高,滑膜组织中IL-2、IL-6、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踝关节组织炎性病变明显改善。结论:牛膝总皂苷可能通过逆转Th17/Treg的失衡、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来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效应T细胞活化的源头Treg/Th17入手,探讨溃结灵调节Th17和Treg的平衡转化机制,揭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 g?L-1 TNBS+50 %的乙醇)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正常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总CD4+T细胞百分比及计算Treg/Th17之比。结果 模型组Treg/Th17之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Treg/Th17之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溃结灵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CD4+ Foxp3+Treg细胞比例和降低CD4+IL-17A+ Th17细胞比例,进而恢复机体Treg/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