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王芊  华川 《临床军医杂志》2015,(1):78-80,100
缺乏早期快速诊断是导致严重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虽然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CRP等相比,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一定提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来,中性粒细胞CD64在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在早期诊断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并发感染、排除手术热因素影响以及抗菌药物疗效方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在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排除手术热因素影响以及抗菌药物疗效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中性粒细胞CD64在感染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生物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对泌尿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选取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进行PCR分群和分型;分析各生物群型别及其耐药性差异。结果 985例检测标本中,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395例,总阳性率为40.10%,其中女性368例,男性27例,其阳性率分别为42.45%、22.8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50,P0.01)。395例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作PCR分群分型显示,单独生物一群阳性278例,阳性率为70.89%;单独生物二群阳性80例,阳性率为20.25%。单独生物一群中以单一血清6型(121例,43.21%)、3/14型(96例,35.53%)感染为主。单独生物二群均为混合血清型感染,基因亚型1(血清型2、5、8、9)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49例,61.25%);基因亚型2(血清型4、10、12、13)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共检出(31例,38.75%)。结合药敏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生物一群对司帕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P=0.0170.05),且生物一群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远高于生物二群,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11,χ2=19.103,χ2=7.541,P均0.01)。进一步结合分型结果发现,生物一群中单一血清型S6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氧氟沙星(76.86%),S1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95.74%),S3/14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86.46%)。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以生物一群单一血清型感染为主;本地区耐药形势严峻,生物一群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生物一群中各血清型的耐药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合解脲脲原体生物分群分型结果可辅助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致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SV40 T抗原转基因(TG)小鼠晶状体自发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癌的分子机制。方法:SV40 T抗原T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药物处理组(n=25),对照组小鼠正常喂食,药物处理组小鼠出生3周后开始喂食添加十全大补汤的饲料,记录每只小鼠生存时间。在喂食十全大补汤8周和15周时,随机抽取各组小鼠(n=3)尾静脉血,检测血清氨基酸水平。取血后小鼠麻醉致死并取出肝脏,利用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与核糖体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生存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TG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氨基酸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喂食十全大补汤8周时,药物处理组TG小鼠血清中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肌氨酸、瓜氨酸、鸟氨酸和羟赖氨酸水平升高(P<0.05),胱硫醚、牛磺酸、甲基组氨酸、肌肽和乙醇胺水平降低(P<0.05);15周时,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TG小鼠血清中苏氨酸和瓜氨酸水平升高(P<0.05),其他氨基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基因芯片杂交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TG小鼠肝组织表达的9 083个基因中与核糖体功能相关的13个基因发生改变(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能改善TG小鼠血清氨基酸水平,增强肝脏核糖体蛋白合成,通过改善肝脏功能明显延长TG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郭旭  华川  李伟中  王芊  鲁然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02-1104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缺血修饰蛋白等指标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的血清同时进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缺血修饰蛋白(IM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Lp-PLA2、IMA、Hcy、Lp(a)、hs-CRP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Lp-PLA2、IMA、Hcy、Lp(a)、hs-CRP等水平增高与ACI密切相关,及早检测血清Lp-PLA2、IMA等相关指标,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使全球面临严重问题,而对HIV新近感染的检测是估算HIV新发感染趋势研究的新方向。HIV核心蛋白p24抗原可早期检出因而用于HIV新近感染的检测,但因其敏感性低,对群体发病率的估计存在局限性;HIV核酸检测用于新近感染的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尤其是集合核酸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核酸检测技术本身的高成本;BED(指HIV-1特异的B、E和D亚型)捕获酶联免疫法的数据结果则更能反映出新近感染高危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规律,对评估HIV新发感染动态趋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不易发现,晚期的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很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甲胎蛋白(AFP)是诊断PHC公认的肿瘤标志物,但存在较高的假阴性,为弥补其实验室诊断的不足、提高PHC的检出率,高尔基体蛋白73、DLC-1基因、α—L-岩藻糖苷酶、米托蒽醌抗性基因、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特异性、敏感性更高的肿瘤标志物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泌尿生殖系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192例泌尿生殖感染患者进行精液、前列腺液及尿道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精液标本88例,前列腺液标本75例,尿道口分泌物标本29例;共分离出致病菌95株,其中前列腺液分离44株(46.3%),精液分离42株(44.2%),尿道口分泌物分离9株(9.5%);革兰阳性菌85株(89.5%),革兰阴性菌10株(10.5%);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54.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15.8%),肠球菌13株(13.7%),大肠埃希菌6株(6.3%),草绿色链球菌5例(5.3%),肺炎克雷伯菌2例(2.1%),黏质沙雷菌、奇异变形杆菌各1例(各占1.1%).各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泌尿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学诊断及药敏分析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为假单胞菌属,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是临床控制感染最强效的抗菌药物之一.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PA对其耐药率逐渐升高,泛耐药PA在国内已有报道[1].因此,了解P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