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口市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  曾小平  林志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14-814,818
目的及时掌握海口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为评估、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集医院一般就诊人群及献血人员血清标本,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HI抗体滴度≥1:40判为阳性。结果海口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6%;流感抗体水平存在年龄差异,56岁及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但性别间无差异;无症状感染者占所有感染者的36.8%。结论甲型H1N1流感已在海口市广泛传播,全人群免疫保护水平有限,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调查,掌握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清新县6个镇作为监测点,分6个年龄组,抽取人群静脉血,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结果: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14.34%;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7~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25.00%)。结论: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普遍易感,应加强幼托机构、学校等聚集性场所甲流的防控,加强甲流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惠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水平. 结果 2009 ~ 2012年惠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7.88%,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79例.采集鼻咽拭子2 23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219份,阳性率为9.82%,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岁组(24.45%),最低的年龄组为0~岁组(3.43%).三次横断面调查共抽取调查对象480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人数121人,阳性率为25.21%.三次调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36.25%和9.38%,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及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6,P<0.05). 结论 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防控,今后应定期在人群中开展流感病毒抗体监测,以便了解人群对流感流行株的免疫保护和病毒抗原变化,为防控流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各年龄段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09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6%,0~岁组、6~岁组、10~岁组、16~岁组、25~岁组和60岁以上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4%、33.33%、46.67%、30.00%、6.67%和5.00%。6~24岁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5.00%,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0.43%。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门市各年龄段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480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38%,0~、6~、16~、25~和60岁以上组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09%、27.36%、24.47%、14.58%和8.16%。6~24岁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51.83%,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2.61%。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男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7月我市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的分布特征,并与同期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结果我市总人口接种率为6.26%,其中学生接种率最高为73.44%。我市近3年来所有接种人群均未发病,接种人群甲型H1N1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χ2=4.134,P<0.05)。结论实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广州市大学城某高校合唱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以及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以及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xcell录入数据,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36例,罹患率为60%(36/60)。36例病例中,男21例,女15例,罹患率分别为61.76%(21/34)和57.69%(15/26),χ2=0.102,P=0.750。从9月4日至疫情结案后7d,合唱团所在学校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4.32%~11.67%,平均为8.77%,大学城10所高校为4.9%~12.09%,平均为9.08%。相关系数R=0.699(P=0.00)。结论早报告、加强发热病例的隔离治疗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不能忽视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者,在密切接触者病例排查中除了采集咽拭子标本外,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清标本,从而全面评估疫情态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汕头市濠江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年1-9月期间,开展3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横断面调查,采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共检测480人,总阳性率为15%,各月份阳性率逐次下降(1月为20%、3月为15.2%、9月为9.4%);各年龄组人群中,6~岁组阳性率(30.2%)最高,16~岁组阳性率(15.1%)次之,0~岁组幼儿阳性率(8.3%)再次之,≥60岁老人组阳性率(6.3%)最低。结论濠江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较低,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适当接种甲流疫苗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常德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225人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 2010年1月、4月、8月共采集血清标本675份,血清抗体滴度阳性为208份,阳性率为30.81%,三次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三次调查城市人群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农村;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不同,第一次调查6岁~组阳性率最高位46.81%,第二、三次调查,均为16岁~组最高,分别为57.78%、40.00%,60岁以上人群每次调查感染率均较低。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及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其甲流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未接种人群。结论常德市2010年甲流病毒未发生变异,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屏障,能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会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三次分别在新会区的城镇和农村对不同年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三轮调查共抽样480人,抗体阳性107人,阳性率为22.29%。不同年龄组中4~6和7~19岁阳性率分别为30.00%和31.77%,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6.75,P〈0.05)。疫苗接种组抗体阳性率高于未接种疫苗组。有症状和无症状者的抗体阳性分别为25.72%和1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抗体阳性者中42.06%没有出现过任何流感症状。结论新会区已经有22.29%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九龙坡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6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累计确诊64例,平均罹患率为0.36%(64/17778);疫情集中发生在9月,发病人群主要是中专职校学生;男女性别比为3:1。结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学校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关键,应及时报告疫情、有效落实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一起水禽H5N1疫情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一起水禽H5N1疫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毒株序列间的关系。方法自疫点采集97份咽拭子标本及84份环境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H5核酸,从阳性标本中扩增全长HA基因并作序列测定,同2006年广州市及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比较并作系统发生分析。结果从一份环境拭子中扩增获得一株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HA序列一致性较高,且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H5N1病毒HA基因属于同一组;从基因序列推导出HA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其受体特异性为禽源的,蛋白酶水解位点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结论引发此次禽间禽流感的为高致病性H5N1病毒,和广州市人禽流感的H5N1病毒在遗传上有紧密的亲缘关系。禽源性的H5N1病毒仍存在感染人类的可能性,禽类从业人员目前处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状态,进一步加强对活禽市场和禽类从业人员的监测,对于预防禽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 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阳江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流感的方法。方法分析阳江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并对社区人群按年龄分层抽样进行血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阳江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2起;10下旬至11月为发病高峰期;暴发疫情中小学占50.00%,中学占38.10%;患者男性占53.38%,女性占46.42%;社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0.63%。结论学生群体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危人群,针对疫情发生的不同时期相应地调整防控策略的防控效果显著;防控措施采取时间越早,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就越短,发病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流感病毒(H1N1)及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后,促炎症因子的分泌特点。方法:分离培养人胶质细胞,用H1N1及H5N1分别感染刺激人胶质细胞;用RT-PCR技术探求白细胞介素(IL)-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比,H1N1和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IL-1β、-6和TNF-α的表达量均增高,且H5N1的表达量多于H1N1。结论:H1N1与H5N1可体外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并诱导其分泌大量促炎症因子,提示此与流感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功能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庆芳  赵丽娟  马云良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43-1244,1247
目的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保山市昌宁县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共发生流感样病例50例,罹患率2.41%,随机抽取的5例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流行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通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流行规律,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哨点医院采集的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检测,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流行状况。结果:咽拭子2646份标本中,男性1377份,女性1269份。甲型H1N1标本阳性679份(25.66%)中,男性感染337例(24.47%);女性感染342例(26.95%);感染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1582例感染病例435例(27.50%),其他职业1064例感染244例(22.93%),学生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15~岁250例中感染154例(61.6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2009年底疫情达到高峰,分别为11月检测306例,感染155例(50.65%),12月检测371例,感染212例(57.14%)。结论:2009年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相对较温和,目前已呈消退趋势,但是否会再次出现甲型流感的大范围暴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附录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每1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疫情持续7d,共确诊36例病例,罹患率为1.68%;男女性别比0.5∶1;住宿生走读生比3.5∶1。结论此次疫情为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及时隔离病例以及规范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蒙古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科技大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科技大学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非输入性病例引起,在2009年9月18日-10月5日期间,共报告具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903人,均为学生,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1人、疑似病例230人,疫情防控效果显著。结论坚持科学防控策略;学校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晨午检筛查制度;包头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