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胸手术的对比,探讨胸腔镜手术在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笔者对6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了脓胸清除并纤维板剥脱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A组n=19)、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B组n=26),传统开胸组(C组n=21),对各组多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上均少于C组;B组在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上少于C组.结论 电视胸腔镜外科治疗结核性脓胸,创伤小、疗效好、疗程短,VATS辅助小切口疗效近似VAT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5年1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32例常规开胸手术.结果: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都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脓胸的治疗传统采用胸腔引流术或开胸手术。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surgery,VATS)在临床应用增加。我们运用VATS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兵 《西部医学》2011,23(5):934-936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对60例(治疗组)急性脓胸小儿行VATS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与传统常规开胸手术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33%;无手术及麻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留置胸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结论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脓胸清除术,可以减少创伤,手术时间短,使用抗生素时间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在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中的作用及何时中转开胸.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6月~2006年6月治疗的113例SSP,实验分A(电视胸腔镜手术)、B(常规开胸手术)两组,A组分为A1(纯电视胸腔镜手术)和A2(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两组,比较各组术后参数.结果:3组术后胸腔闭式流时间、住院时间相差无几(P>0.05),术后的并发症率为A120.5%、A216.7%、B24%,近期漏气率分别为15.4%、12.5%、18%.结论:个性化的VATS治疗是SSP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60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膈肿瘤,按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胸组(30例)和VATS组(30例),开胸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或侧切口进行肿瘤切除,VATS组采用胸腔镜行肿瘤切除,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胸组(P〈0.01),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原发性纵膈肿瘤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较常规开胸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明确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大疱切除对肺大疱并发气胸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经VATS治疗38例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与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35例在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的患者,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及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治愈率为100%;通过4-48个月随访均无复发;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VATS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经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具有明显微创优势.结论 经VATS肺大疱切除治疗肺大疱并发气胸效果确切,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创伤中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7 年 4月—2010 年 4 月我科收治的 200 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其中 105 例采用 VATS 进行探查与治疗;95 例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我们将二者分成两组,把两组间的治愈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保留胸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止痛药应用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 94.5%和 94.3%,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VATS 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保留胸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止痛药应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01.4±25.2)min、(185.2±153.4)ml,(2.2±0.8)d,(158.8±75.2)ml,(3.0±0.5)d,(8.0±2.2)d,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开胸手术和 VATS 手术均有较好疗效,但 VATS 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治疗胸部外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术的疗效,探讨VATS治疗迟发性血气胸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方法 选取该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迟发性血气胸患者40例,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别采用VATS治疗(n=23)和开胸手术治疗(n=17),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痛苦度.结果 VATS组与开胸组比较,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均较开胸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8个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在治疗迟发性血气胸方面,VATS较开胸手术治疗有着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及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胸腔镜的使用方法、手术适应证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1995年2月~1996年6月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同步监视)技术和特殊的胸腔镜专用器械行胸腔镜外科手术30例。结果:30例中,13例肺大泡和1例纵隔肿瘤均切除治愈;14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各种胸腔内疾病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1例包裹性脓胸经胸腔镜下引流后痊愈;1例胸腔内异物取出。结论:胸腔镜外科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VATS对82例急性脓胸患者及传统手术对75例急性脓胸患者行脓胸病灶清除、纤维板剥脱术,使被压缩的肺组织充分膨胀,观察两种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以上两种方法均无手术及麻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VATS与开胸手术比较,手术时间缩短[(51.38±14.38)minvs.(106.07±46.19)min],术中出血[(168.23±17.62)mlvs.(235.98±46.02)ml]、术后胸腔引流量[(210.62±17.35)mlvs.(280.80±26.78)ml]、术后置管时间[(13.33±2.29)dvs.(14.56±3.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00±2.78)dvs.(16.64±2.71)d]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VATS手术治疗脓胸安全可靠,同时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使用抗生素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无切口感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脓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对36例确诊急性脓胸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清理和刮除脓苔,剥离纤维膜,术中彻底冲洗脓腔,术后持续胸腔冲洗。结果 34例完成胸腔镜手术,2例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45-155 min,平均(10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12.5)ml,抽出的平均脓液量为(740±20.3)ml,放置引流脓液的引流管时间为5-15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1.5)d。术后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加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部疾病患者30例。其中施行胸腔镜小切口手术(VAMT)15例。手术疾病包括自发性气胸及肺部占位性病变等。手术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VAST组与常规开胸组50例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145.00±62.94)、(204.88±57.05)min〕、失血量〔分别为(251.33±179.13)、(638.00±321.91)ml〕及术后恢复、胸液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显示电视胸腔镜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疗效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并且通过胸腔镜小切口应用,减少了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使胸腔镜技术更趋完善,更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老年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老年结核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仅有纤维膜形成者,行脓胸清创术及纤维膜剥离术;病程稍长,已形成纤维板者,则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观察手术的一般情况、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平均55rain;术中出血30~1500mL,平均145mL。92例(76.67%)完成胸腔镜手术,22例(18.33%)辅助小切口手术,6例(5.00%)中转开胸。术后胸腔引流3~25d,平均6d。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恢复肺功能的目的,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并阐明其临床优势。方法:选择96例自发性气胸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所在医疗组及所行术式不同分为微小单操作孔(MVATS)组23例(采用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传统胸腔镜(VATS)组73例(采用双操作孔或传统单操作孔VATS),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疼痛分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VAT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与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VATS组(P<0.05)。结论:微小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外形更为美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年9月以来选择性的开展了电视胸腔镜手术23例,其中肺大泡5例,自发性气胸7例,肺结核球4例,肺良性肿瘤3例,纵隔肿瘤2例,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及恶性胸膜间皮瘤伴恶性胸水各1例。结果:23例手术均成功,VATS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诊断和治疗胸部部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34例经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VATS组),并与2005年11月-2008年5月27例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骨劈开组,TS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剂量、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VATS组34例患者成功完成胸腺切除及前纵隔脂肪清除,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1例(2.94%)。VATS组与TS组比较,术中出血量[(102.64±65.51)mL vs (187.40±68.08)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 vs 11.76%)、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剂量[(19.11±30.19)mg vs (62.96±77.94)mg]及术后住院时间[(9.64±5.53)d vs (13.89±6.75)d]均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TS组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7个月,症状改善率84.85%,完全缓解率27.27%,与胸骨劈开组(84.62%,23.0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经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切口美观等优点。与传统胸骨正中劈开方法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腺扩大切除术与传统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3例因MG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组7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9例(12.7%),药物治疗减量23例(32.4%),症状部分缓解38例(53.5%),症状无变化或加重1例(1.4%)。正中开胸组10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10.8%),药物治疗减量40例(39.2%),症状部分缓解48例(47.1%),症状无变化或加重3例(2.9%)。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近期缓解率分别为98.6%、97.1%,远期缓解率依次为91.5%、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胸组[(5.3±177;2.6)分 vs.(6.2±177;1.7)分,P=0.047;(3±177;1)d vs.(6±177;2)d,P=0.021]。结论胸腔镜与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满意。与正中开胸术式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胸腔镜术在综合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和手术适应证。方法53例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被单盲随机分为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和闭式引流术组(引流组),两组均应用泰素联合伯尔定方案行全身化疗4个疗程观察,以胸腔积液疗效,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胸腔镜组胸液控制有效率为92.3%,完全缓解率为88.5%;引流组有效率为59.3%,完全缓解率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的中位数在胸腔镜组为30分,均数为33.5±11.3,引流组中位数为20分,均数为24.07±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2005年8月,随访率100%,胸腔镜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年生存率65.4%,2年生存率38.5%,3年生存率22.4%;引流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生存率59.3%,2年生存率25.9%,3年生存率1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中,胸腔镜胸膜剥除术在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但在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除Ⅳ级胸腔积液外,Ⅰ、Ⅱ、Ⅲ级均为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