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艳菊  张翊玲  路苹  徐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254-2258
背景 临床上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常合并EB病毒感染,然而EB病毒感染后是否增加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细菌感染的风险、加重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增加并发症及延长治疗时间等相关文献鲜少报道。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住院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感染EB病毒,将其分为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组(EB病毒感染组,39例)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未合并EB病毒感染组(无EB病毒感染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EB病毒DNA含量、G-菌感染比例、中性粒细胞分数、耐药菌感染比例、治疗有效时间、转重症病房比例,以及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计数及白介素(IL)-6、IL-17、IL-33〕。分析EB病毒感染组患者EB病毒DNA含量与其血清中CRP、PCT、iNOS、IL-6、IL-17、IL-33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疾病、PaCO2、FiO2、中性粒细胞分数、耐药菌感染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EB病毒DNA含量>5×102 copies/ml比例、G-菌感染比例、治疗有效时间、转重症病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感染组CRP、PCT、iNOS、白细胞计数、IL-6、IL-17、IL-33高于无EB病毒感染组(P<0.05)。EB病毒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iNOS、IL-17、IL-33与EB病毒DNA含量呈正相关(r=0.674 5、0.584 3、0.620 4、0.698 9、0.585 1,P<0.05),IL-6与EB病毒DNA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r=0.105 2,P>0.05)。结论 与无EB病毒感染患者比较,EB病毒感染患者炎性反应程度加重、耐药菌感染比例增加、预后变差及住院时间延长,EB病毒感染患者EB病毒DNA含量与其血清中炎性指标CRP、PCT、iNOS、IL-17、IL-33呈正相关。提示EB病毒感染可能促进细菌性感染的发生发展或增加细菌性感染的风险,表明EB病毒可促进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进展与恶化。本研究结果为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傅慎文  于路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0,32(4):506-508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262例,正常者89例(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3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ACS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各组研究对象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sPLA2,比较分析组间差异以及sPLA2与CAS、冠心病相关因素等的关系。结果ACS组sPLA2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而且SAP组sPLA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PLA2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CAS呈正相关(P〈0.01),但sPLA2与年龄、BMI、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sPLA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未显示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的作用(P〉005)。结论sPLA2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预测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埘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O组)、SAP组、PLA2抑制剂治疗组(抑制剂组)。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SAP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30rain腹腔注射PLA2抑制剂s5920/LY315920Na(0.5mg/100g)。各组于术后12h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sPLa22活性的变化,RT-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sPLA2 mRNA表达。结果SAP组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AMY水平、IL-1β含量、血清和肠组织sPLA2活性、sPLA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PLA2抑制剂治疗组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轻,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LA2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血清IL-1B、抑制sPLA2mRNA表达和下调血清及肠组织PLA2的活性等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1L-6)、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在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2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CRP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结果:PCT、IL-6及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CRP检测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血清PCT水平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IL-6、CRP及WBC检测。结论: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优于血清IL-6、CRY及W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大鼠心肌及主动脉干s分泌型磷脂酶A2-V(sPLA2-V)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瑞舒伐他汀组及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和腹腔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方法制备冠心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及主动脉干sPLA2-Ⅴ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及主动脉干sPLA2-Ⅴ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联合用药组sPLA2-Ⅴ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及瑞舒伐他汀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心肌及主动脉干sPLA2-Ⅴ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冠心病作用,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方丽霞  汪憾  毛丽娟 《浙江医学》2020,42(3):277-279
目的探讨血白细胞介素(IL)水平对儿童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细菌组)、29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毒组)与33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3组对象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指标(IL-1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IL-17)水平。以患儿出现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为分类指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血清IL指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将排序前5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效能。结果3组对象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CRP、PCT、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均P<0.05);病毒组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RP亦明显升高(均P<0.05),且升高幅度小于细菌组(均P<0.05);病毒组血清IL各指标水平均高于细菌组(均P<0.05)。重要性排序前5的变量包括IL-17、IL-1α、IL-12、IL-2、IL-6。基于血清IL指标的分类模型用于病毒/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能良好。结论基于血清IL指标的分类模型有助于儿童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上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的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白细胞计数(leukocyte,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比较,提高对合并支气管扩张的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认识。 方法选取132例COPD 患者,根据胸部HRCT分为A组(合并支气管扩张)47例、B组(不合并支气管扩张)8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动脉血气分析、WBC、N%、CRP、PCT等炎症指标;并比较分析A组内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之间WBC、N%、CRP、PCT等炎症指标。 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于B组,而WBC、N%、CRP、PCT、日常咳脓痰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吸烟患者WBC、N%、CRP、PCT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更重,吸烟影响更大,与WBC、CRP、PCT等炎症指标关系密切。PCT及CRP对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情判断存在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炎症反应的时间过程,评估炎症反应指标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了134例至少存活了30个月的ACS患者。将患者分成4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MI)组(n=54)、非ST段抬高型MI组(n=46)、风险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14)和无风险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0)。分别在第1天、第4天、3个月后和30个月后,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型磷脂酶A2亚型ⅡA(sPLA2—Ⅱ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CRP和sPLA2—ⅡA水平的高峰出现在第4天,而IL-6的高峰出现在第1天。此3项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CKMB及射血分数显著相关,而ICAM-1与后者无显著相关性。Killip分级Ⅱ—Ⅳ级患者中的这些指标水平较KillipⅠ级者的更高。个体的急性期反应与3个月和30个月时的指标水平相关。而ICAM-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相关。结论:ACS的炎症反应似乎具有独特的特点。血浆IL-6是首先升高的指标,而sPLA2—ⅡA和CRP达到高峰相对较晚。所有这3个指标,尤其是CRP,可以区分MI和非MI患者:ICAM-1似乎比其他指标更多反映了炎症过程的兵也方面。本结果显示ACS的炎症反应很复杂,需要对,项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覃方英  周奇  杨明  薛丹  罗雪 《西部医学》2024,36(4):560-564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2017年2月—2022年2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9例AP患者分为对照组(n=54)与联合组(n=55)。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保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联合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相关因子(PCT、CRP、IL-6)、微循环指标[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肠道菌群计数情况。结果 治疗1周内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APACHEⅡ评分、血清相关因子(PCT、CRP、IL-6)、微循环指标(TXA2、PAF)、肠杆菌、肠球菌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微循环指标PGI2水平及肠道菌群计数(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AP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改善肠道微循环状态,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王星月  罗月季  曾依伶  廖已函  余红霞 《西部医学》2022,34(10):1466-1469+1476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93例NHL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1年内生存情〖JP2〗况分为生存组(n=74)和死亡组(n=19),另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CRP、PCT及IL-6〖JP〗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学特征NHL患者血清CRP、PCT及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CRP、PCT及IL-6水平与NHL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PCT及IL-6水平与NHL患者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死亡组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由ROC曲线,血清CRP、PCT及IL-6联合评估NHL患者预后的AUC为0.910,高于三者单独评估的0.739、0.702、0.720(P<0.05)。 结论 NHL患者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受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三者有望成为评估NH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刘梁  宋红  周川  李晶晶  冯晓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30-233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6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34例、重症肺炎组31例;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钙离子(Ca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Ca2+、PCT、CRP、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25-(OH)D、PCT、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轻症肺炎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PCT、IL-6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34、-0.315,P<0.05);血清Ca2+、CRP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053、-0.184,P>0.05)。结论 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较低,且病情较重者的水平更低,监测血清25-(OH)D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测其血清PCT和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再次进行血清PCT和CRP水平测定。以痰中的下呼吸道病原菌(PM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将AECOPD患者7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39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1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PCT和CRP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2组CR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PCT>0.5ng/ml,CRP>10 mg/L为阳性阈值,PCT和CRP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94.9%、89.7%,特异度分别为87.1%、67.7%,PCT特异度高于CRP(P<0.05),敏感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Kappa分析PCT和CRP与痰培养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2、0.58,一致性均较高。结论 PCT和CRP是诊断AECOPD细菌感染较好的炎性反应指标,而PCT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在链球菌暴发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某单位员工集体宿舍暴发链球菌感染所有患者就诊时及治疗后两次IL-6、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数值,比较患者就诊时和治疗2d后的IL-6、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变化,分析炎性因子变化的意义及原因.结果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水平就诊时升高明显,治疗2d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均明显低于就诊时,分别为(6.5±1.9)×10^9 vs (11.6±3.2)×10^9、(61%±8%)vs(79%±10%)、25.1(16.9,39.2) ng/Lvs1.5(1.5,1.5) ng/L,P=0.000;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就诊时[0.7(0.3,1.6) mg/Lvs2.7(0.9,4.7) mg/L,P=0.000];降钙素原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结论 IL-6在细菌感染早期反应迅速,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趋势一致,C反应蛋白升高相对滞后,降钙素原在急性局部细菌感染时无明显升高;IL-6、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此次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在成年人中有1/12的患者死亡可归因于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高血脂、高血糖、高炎性因子水平往往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n=98)和胰岛素组(n=95)。所有患者继续以往的饮食、运动及口服药物。艾塞那肽组加用艾塞那肽同时胰岛素剂量暂减30%,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水平单纯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降糖效果及FIB、hs-CRP、IL-6、TNF-α的变化。同时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塞那肽组HOMA-IR、hs-CRP、IL-6及TNF-α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治疗后体质量、BMI、WC及胰岛素日用量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艾塞那肽组,还是在胰岛素组,△FIB与△WC、△体质量、△BMI、△HOMA-IR呈正相关(r=0.269~0.423,P<0.05),△hs-CRP与△WC及△HOMA-IR呈正相关(r=0.223~0.515,P<0.05),△IL-6和△TNF-α与△WC呈正相关(r=0.215~0.379,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艾塞那肽组和胰岛素组,△BMI及△HOMA-IR是△FIB的影响因素,△WC是△hs-CRP、△IL-6及△TNF-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胰岛素加量相当,但可减低患者体质量、BMI、WC,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亚临床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31例(感染组),未继发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30例(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三组间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另观察6例重症感染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感染组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01);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未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感染的6例中3例PCT水平持续〉7.3ng/ml者死亡,3例存活患者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PCT水平与临床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确诊的57例SAP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中非感染者22例,并发感染者35例;另选取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SAP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评估S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程炜凌  王磊  林乐清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838-1841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入住ICU的46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8~35岁组(172例)、36~60岁组(141例)和>60岁组(154例),根据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49例)和死亡组(118例)。检测血清CRP、PCT、IL-6和BNP水平,Pearson分析年龄与CRP、PCT、IL-6及BNP之间关系;ROC分析CRP、PCT、IL-6及BNP水平对重症肺部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 结果 血CRP、PCT、IL-6及BNP水平均与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且不同年龄阶段存活组CRP、PCT、IL-6及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血CRP、PCT、IL-6、BNP以及四者联合检测预测18~35岁组的AUC依次为0.759、0.729、0.690、0.798和0.889,预测36~60岁组的AUC依次为0.813、0.797、0.713、0.804和0.927,预测>60岁组的AUC依次为0.644、0.697、0.696、0.703和0.847。 结论 血清CRP、PCT、IL-6及BNP水平与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且联合检测对不同年龄阶段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2010年入院的60例细菌性感染的新生儿,分为重症感染组32例和局部感染组28例,检测患儿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并与30例非感染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3μg/L和24.3mg/L;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5μg/L和15mg/L,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有效的抗菌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T的敏感性和CRP相似(93.3%),PCT的特异性(83.3%)高于CRP(63.3%)。结论: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PCT的特异性要优于CRP,动态检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