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3.
目的孕妇群体中常见有阴道微生态失调,可导致胎膜早破。本研究旨在分析胎膜早破产妇的阴道微生态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研究对象下阴道2/3的白带样本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判定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共纳入2 732名产妇进行阴道微生态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中胎膜早破者62名,正常分娩产妇2 670名,胎膜早破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高于正常组。影响产妇发生胎膜早破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因素为乳酸杆菌比例失调(OR=2. 57,P 0. 001)、阴道出现炎症白细胞(OR=1. 75,P=0. 043)、革兰阳性球菌阳性(OR=2. 47,P=0. 004)、Nugent评分较高(OR=1. 95,P=0. 004)。结论本地区产妇阴道微生态存在失衡状况,临床医生应在产妇分娩前检测阴道微生态环境,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流行,其病原体为登革病毒,感染登革病毒的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中,登革病毒随血液被蚊虫吸入中肠进行复制。新形成的病毒颗粒分散到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增殖,最后进入唾液腺,再次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到下一个宿主。感染期间,蚊对病毒的识别触发了它们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复制。然而,蚊虫的免疫系统只限制病毒的复制,却不完全清除病毒。因此,蚊终生携带病毒使得病毒能够持续性感染。本综述对蚊抗登革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最新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登革热疫苗,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相似文献   
5.
文朋  程登贵  罗雪  钟军  蒋其俊 《癌症进展》2021,19(23):2396-2401,2475
目的 探讨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的全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1—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关于DIPG治疗的英文文献,用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分析其发表趋势.结果 共纳入817篇文献,在DIPG研究领域全球出版文献处于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美国文献发表量最大(447篇),其次是德国(91篇)及英国(86篇)等,中国发表的文献排在第六位(69篇).发表文献最多的作者是Broniscer A(35篇,被引2664次).文献发表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Neuro-Oncology.世界范围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中国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文章研究领域位于前三位是肿瘤学(353篇)、神经科学(256篇)及外科学(150篇).相关研究热词前五位依次为DIPG、胶质瘤、脑干、儿童、儿科学,最近研究热词为表观遗传学及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h3km27)等.结论 全球对DIPG治疗方面研究呈增加趋势,美国贡献度及关联度方面最大,中国在该领域研究方面也有较重要贡献,该领域研究主要涉及肿瘤学、神经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将来的研究热点可能仍为表观遗传学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卫生学认为,当声响干扰到人的睡眠休息、交谈思考,给人以烦恼感受,或造成听觉危害时,统称为噪声。而噪声对机体损伤的靶器官就是听觉器官,因此在课程标准中将噪声对听觉的影响列为了讲解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教员进行指导后,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应改革。在传统的教学之外,系统地引入听觉系统的解剖学结构,采用多媒体课件,融入相关的视频和声频资料,加以板书作图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来讲解噪声对听觉的损伤,初步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总结21例暴发性心肌炎伴低心排血量病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术后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触发模式和反搏比,妥善固定管路并预防管路滑脱,准确识别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及重叠综合征(overlapping syndrome,OS),因PSC组患者仅1例,不纳入统计。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个人史、伴随疾病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①AIH、PBC、OS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3.29±12.43)、(62.91±11.61)、(63.05±11.40)岁,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族遗传史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室指标中,抗线粒体抗体M2型在AIH、PBC、OS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3.2%、52.8%、70.5%,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H及PBC组间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胆碱酯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5)、胆碱酯酶(P<0.05)及碱性磷酸酶(P<0.05)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吸烟、性别、饮酒、用药史、临床症状、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体液免疫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H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常见类型。AIH在各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起病年龄较小,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碱酯酶在AIH中升高尤为明显,胆碱酯酶在PBC中升高更为显著。抗线粒体抗体M2型阳性率在重叠综合征中最高。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吸烟、性别、饮酒、用药史、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组鉴别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丙肝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抗肝纤维化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未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40例使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一40例单独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另外纳入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的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18例为观察组二进行对比观察。对比治疗前后HCV-RNA、生化学指标、肝脏瞬时弹力成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末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43)、72.5%(P=0.006)。对比治疗前的观察组一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治疗后2组AST、AL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12周后,合并肝硬化代偿期的观察组二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125.616±14.683 vs. 25.783±14.006,t=22.091,P=0.000)、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329.927±66.372 vs. 163.883±55.623,t=8.066,P=0.000)、肝硬度值(19.627±3.594 vs. 15.300±3.645,t=3.456,P=0.003)较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字2=6.373,P=0.012)。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相较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同时有改善肝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和Rb1对大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SVZa NSCs)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与STAT3表达的关系。方法:培养的胚胎大鼠SVZaNSCs用含Rg1或Rb1的培养液孵育24h后暴露于谷氨酸(500μmol/L)1h。用台盼蓝和MTT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TAT3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40μmol/L)和Rb1(40μmol/L)能显著提高SVZaNSCs存活率,增加STAT3表达。结论:人参皂甙Rg1和Rb1对SVZa NSCs谷氨酸兴奋毒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TAT3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