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猫鼓阶内慢性电刺激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6只生后2个月的幼猫植入鼓阶电极行慢性电刺激以探讨电听觉的生理学特征。观察到:(1)安全范围内的慢性电刺激对幼猫听力无者害的影响,亦未影响脑干听觉通路对声、电刺激产生的冲动的传递过程;(2)除Ⅰ波被刺激伪迹掩盖外,EABR波形与ABR相似,但前者各波潜伏期随强度改变小,绝对潜伏期比ABR短约1.5ms,波间间期也有意义地缩短;(3)EABR输入——输出曲线电刺激后比电刺激前明显左移。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7例(14耳)听神经病患儿的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婴幼儿听神经病听力学特点.方法 对5例(10耳)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筛查通过但对声音反应差患儿和2例(4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筛查40dB nHL未通过患儿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ABR、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ASSR)检查,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声导抗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未引出;DPOAE正常;14耳ABR均未见分化的Ⅱ波及以后波形,仅1例1耳于90dB nHL见分化的Ⅰ波;听觉稳态诱发电位0.5~4kHz听闽介于65~90dBHL,表现为中至重度听力损失,与ABR听阅严重不符.结论 耳声发射正常伴异常的听觉稳态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其反应闽之间的严重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较为显著的听力学特点,可应用于婴幼儿听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引起面肌痉挛的原因主要有面神经根部REz受血管压迫和面神经炎后。本研究探讨经皮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病因中的鉴别意义。方法 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航空总医院对21例原发面肌痉挛患者、25例面神经炎后面肌痉挛者进行经皮AMR检查。结果 2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中18例阳性,阳性率85.7%,25例面神经炎后面肌痉挛患者中0例阳性。18例患者下颌刺激的经皮眼轮匝肌AMR波平均潜伏期为10.8ms。经额肌记录的AMR波平均潜伏期11.7ms。AMR阳性患者全部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肌痉挛消失。术中发现18例患者全部存在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压迫面神经根部。结论 存在面神经根部REz受血管压迫和面神经炎后面肌痉挛患者AMR波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此结论也间接证明了二者发生面肌痉挛的机制不同。所有发现AMR波的患者术中均发现存在血管压迫,证明术前经皮AMR波的存在与面神经存在血管压迫间具有高度的吻合性。这一结论为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采用无创、价廉的AMR电生理方法能准确判断面肌痉挛的原因,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 患者进行听力测试,探讨其ASSR和ABR的听力学特点。方法对63例(121耳)确诊为LVAS和同期来我院就诊的20例非LVAS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ASSR和ABR测试,分别记录结果,分析并观察其特点。结果LVAS组:ASSR 在0.5~4?kHz阈值呈上升趋势,直至4?kHz反应阈消失,近成直线关系,随低频听阈值的升高,斜率值减小;给出最大刺激频率中,1?kHz反应阈最后消失;当ASSR听阈介于50~80?dBHL时,若ABR以dBnHL为单位,其对应的反应阈数值小于ASSR听阈数值;当ASSR听阈>100?dBHL时,ABR 109.6?dBnHL已不能引出V波;84耳ABR最大声刺激未引出V波, 其对应ASSR仍可全部或部分频率引出反应阈。非LVAS组:0.5~4?KHz阈值曲线多为平坦型, 2~4?kHz均值与ABR V波反应阈相近。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ASSR 0.5~4?kHz各频率反应阈值呈升高趋势直至消失,其数值与ABR反应阈数值大小具有阶段性改变,其改变区间在80~100?dBHL。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方法对各种感觉神经性聋患者61人89耳的ABR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与脑干占位性疾病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病人Ⅰ波潜伏期延长者57耳64%,Ⅲ波潜伏期延长者18耳26.1%;Ⅴ波潜伏期延长者40耳44.9%。但这些患者Ⅰ—Ⅴ波间期及两耳Ⅴ波潜伏期差(ILD)均在正常范围,故此两项指标应作为与脑干占位病变鉴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美尼尔氏病患者脑干电位及蜗电图。与听力正常青年人比较,该病患者36人56耳中Ⅰ波潜伏期延长者占75%,明显多于其他感觉神经性聋。Ⅴ波延长者40%,其中多数伴有Ⅰ波亦延长,但Ⅰ—Ⅴ波间期均不延长,ILD亦不延长,后两项指标应为与脑干占位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在判断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和健康人分别进行SSR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PD患者SSR潜伏期上肢为(1.89±0.40)s,下肢为(2.19±0.56)s;波幅上肢为(0.68±0.50)mV,下肢为(0.49±0.58)mV,分别较对照组(1.48±0.12)s、(1.93±0.19)s、(2.09±0.20)mV、(1.25±0.38)mV明显延长及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SSR对判断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的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自1980年~2001年收治的231例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6岁以下患儿112例(48.05%),~14岁87例(38.09%),15岁以上者仅32例(13.86%);全部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多数小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明显异常。结论 部分聋儿有明显的残余听力,为言语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免疫家兔后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动态观察。初次免疫后第四天90%家兔血清即可检出一定水平特异性Ig~M,第7—11天达峰值,于第63天完全消失。初次免疫第7天50%家免血清中出现低滴度特异性Ig~A,第35天达峰值,第147天仍有90%家兔血清存在特异性Ig~A。特异性Ig~G于初次免疫后第7天出现于80%的试验家兔血清中,第28—35天达峰值,至第147天仍全部阳性。再次免疫加强三种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用4 000~500Hz菱形短音(tone pip)作刺激声,记录15名听力正常的健康成人的听觉脑干反应(ABR),直到阈反应。结果:4 000~2 000Hz的tone pip ABR波形与Click记录的ABR波形极为相似,大致可分辨出Ⅰ~Ⅴ波(60dB SL),而1 000~500Hz的反应波形基本上只有一个较大的阳性波峰(相当于Jewett V波)。tone pip ABR的主波潜伏期也随刺激强度减弱而逐渐延长,其中,4 000~2 000Hz的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与Click的非常接近,大致呈平行性变化;而1 000~500Hz的曲线却依次远离Click的曲线而上移,以500Hz为最明显,而且越接近阈值曲线坡度越大。其中tone pip 1000Hz在25 dB声强下阈反应出现率为100%,15 dB时为73%,500 Hz在25 dB时阈反应出现率为67%,15 dB时为5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评估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的疗效.方法:选用VBTIV患者62例,年龄40-65岁.经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均正常.选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以短声刺激,刺激声为交替极性,扫描时间10ms,方波脉冲0.1ms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dBSL,最大输出为120dBpeSPL.叠加1000次,增益至1200次.滤波带通为100-2500 Hz,分别给予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应用葛根素治疗1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复查ABR.结果:有51例患者参与了随访.以51次/s ABR与11次/s的ABR差值作为分析参数,治疗前后的组群对比,除了波I潜伏期两者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治疗前均明显长于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将自身的治疗相比,除波I外,治疗后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以作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120例聋哑儿240耳的脑干电反应测听结果234耳(97.5%)有残余听力,216耳(88.3%)听阈高于110dB,平均听阈为83.7dB,在100dB 可诱出波Ⅰ、Ⅲ、Ⅴ者共180耳,达75%,波形变异及波Ⅴ波幅低于0.15μⅤ者占18%;因此大部分聋哑儿具备语言训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实验感染小鼠的特异性抗MCMV抗体,CBA系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就可以测出,其滴度在第28天达到高峰,105天以后开始下降。昆明系小鼠也有相似的免疫应答,但由于对照组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实验感染后的高滴度抗体可能反映了对MCMV感染的二次抗体应答。实验结果表明,IFA可用于MCM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 ( ECoch G)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 ABR)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 5 7耳 )梅尼埃病患者及 1 0例 ( 2 0耳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 ABR及 ECoch 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5 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 ,2 5耳 ( 4 3.9% ) 波潜伏期延长 ,1 0耳 ( 1 7.5 % ) 波潜伏期延长。 波的延长多由 波延长向后推移的影响。在中、重度听力损失组 ABR 波潜伏期延长与 ECoch G AP( N1)潜伏期延长均可达 66.7% ,同时 - SP/AP比值加大。结论 :部分梅尼埃病患者 ABR 波潜伏期确有延长 ,而且常伴有 - SP/AP比值加大 ,后者可作为应用 ABR检查法的梅尼埃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30例小儿SIRS患者为SIRS组,30例门诊普通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另外30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IL-6含量。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而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L-6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6参与了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发生发展,IL-6的含量测定可作为SIRS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Nucleus人工耳蜗电极阻抗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ucleusCI24M与NucleusCI24R.(CS)型人工耳蜗电极阻抗的区别。方法应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RT)监测I6例NucleusCI24M与I0例NucleusCI24R(CS)型人工耳蜗电极的阻抗。结果所有电极阻抗值正常,两种类型的人工耳蜗电极阻抗差异存在显著性,并且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其阻抗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在术中测试电极阻抗数值存在从蜗底到蜗顶逐渐上升的现象。结论NucleusCI24M与NucleusCI24R(CS)的电极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电极植入后,其阻抗值随时间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与机体生理活动有关。在相同条件下NucleusCI24R(CS)比NucleusCI24M更加节能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 APN)及C反应蛋白( CRP)与APN比值( CRP/APN比值)的变化在腹部创伤患者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80例腹部外伤患者依据AIS-ISS评分分为轻伤组及重伤组,将来本院体检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即刻及第1 d、2 d、4 d、7 d共5个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APN、CRP水平及CRP/APN比值,并同步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伤组和重伤组患者的APN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重伤组APN水平明显低于轻伤组( P<0.05);血清CRP与CRP/APN比值与SIRS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P<0.05)和0.91(P<0.05),而APN水平与SIRS评分呈负相关(r=-0.88,P<0.05)。结论APN与CRP/APN比值可以作为评估腹部伤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准确及时地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8.
147Pm诱导血红细胞系对60Coγ射线辐射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剂量147Pm 内照射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60Coγ射线引起的RBC 损伤的适应性效应。方法 应用外周血RBC计数、网织红细胞(RC)计数、正常染红细胞(NCE) 微核和嗜多染红细胞(PCE) 微核检测,观察低剂量147Pm 内污染诱导小鼠RBC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结果 剂量为2 .0Gy 的60Co 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明显的血RBC 系统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C和RC计数显著降低( P< 0.01) ;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P< 0.01) 。预先用0.37、3 .7 和37Bq/g 体重的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3 天后再予2.0Gy 的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RBC和RC计数则显著增高,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显著降低,与单纯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并且某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预先用低剂量147Pm β射线内照射动物, 可诱导血RBC 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血RBC系统对相继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引起的损伤效应有了明显的抵抗力。提示外周血RBC 系统可作为低剂量辐射细胞生物效应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余林 《重庆医学》2007,36(3):204-206
目的 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SAHS)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评价OSAHS患者的耳蜗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耳鼻咽喉科2004年2~9月4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OSAHS住院病例,根据AHI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轻度OSAHS组(5≤AHI≤20)和中重度OSAHS组(AHI>20)进行ABR测试.记录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波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轻度OSAHS组和中重度OSAHS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正常对照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中重度OSAHS组患者ABR的波Ⅰ、Ⅲ、Ⅴ潜伏期及波Ⅰ~Ⅲ、Ⅰ~Ⅴ波间期比正常对照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OSAHS组相比,中重度OSAHS组患者ABR的波Ⅰ、Ⅲ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OSAHS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正常对照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发作的中重度OSAHS能够损害耳蜗功能,且OSAHS对耳蜗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BR可以作为OSAHS是否影响耳蜗功能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SAHS)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评价OSAHS患者的耳蜗功能变化.方法:收集本院耳鼻咽喉科2004年2月至2004年9月4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OSAHS住院病例,根据AHI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轻度OSAHS组(5≤AHI≤20)和中重度OSAHS组(AHI>20)进行ABR测试.记录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波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轻度OSAHS组和中重度OSAHS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正常对照值之间的差异.结果:中重度OSAHS组患者ABR的波Ⅰ、Ⅲ、Ⅴ潜伏期及波Ⅰ-Ⅲ、Ⅰ-Ⅴ波间期比正常对照值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轻度OSAHS组相比,中重度OSAHS组患者ABR的波Ⅰ、Ⅲ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轻度OSAHS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改变(P>0.05).结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OSAHS能够损害耳蜗功能,且OSAHS对耳蜗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BR可以作为OSAHS是否影响耳蜗功能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