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尿病对冠脉支架术后近期随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冠脉支架术后,糖尿病对近期临床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是否有影响进行研究。方法2000—2006年我院11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50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65例置入药物涂层支架(SES)。分组:①无糖尿病对照组;②糖尿病组。比较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病变和术中支架放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入BMS组,糖尿病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4,4%和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入SES组,MS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6.0%和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较严重,糖尿病对于冠脉支架术后近期MACE发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84例慢性乙型肝炎与8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6例同期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分析研究,明确其是否合并糖尿病。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为5.9%,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为13.3%,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率为7.9%,慢性丙型肝炎组糖尿病的并发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男女比例为2.2:1。三组中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在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合并糖尿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109例糖尿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糖尿病对胰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伴胰腺癌患者糖尿病病程为7.6±5.5年,单纯糖尿病不伴胰腺癌患者糖尿病病程为12.2±9.3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伴胰腺癌患者初诊糖尿病年龄为60.5±10.2岁,单纯糖尿病不伴胰腺癌患者初诊糖尿病年龄为56.9±12.4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伴胰腺癌患者在初诊糖尿病时年龄〉150岁的有29(85%),单纯糖尿病不伴胰腺癌患者在初诊糖尿病时年龄1〉50岁的有55例(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400mg每天1次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mg/次,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200mg/次,每天2次静脉滴注,总疗程均为10~14d。观察两组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入选患者74例,可作临床疗效评价患者7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6例和3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疾病类型、用药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痊愈率、细菌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40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不良反应程度较低,患者可耐受,每天1次给药,方便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及高危评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建立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胰腺癌患者119例,正常对照238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通过两组比较确定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选择相关危险因素和症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权重分数,建立高危评分模型。结果 高剂量吸烟(〉17包年)人群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OR 1.98;95%CI 1.11~3.49),尤其是男性高剂量吸烟者(OR 2.11;95%CI 1.18~3.78);饮酒对胰腺癌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高剂量饮洒中(OR 3.681;95%CI 1.604~8.443)。胰腺癌患者中以肉食为主者占31.03%,而对照组中仅为7.61%(P〈0.0001);有糖尿病史的胰腺癌患者占18.49%,而对照组仅为5.77%(P=0.0003),胰腺癌组中患糖尿病时间中位数为0.5年,对照组为4年;临床症状中厌食、上腹痛、腹胀、黄疽及体重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高危评分模型对两组进行评分,胰腺癌组和对照组平均分分别为80.6(95%CI,74.9~86.3)和7.4(95%CI 6.0~8.7),P〈0.001。初步确定≥45分为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界值。结论 高剂量吸烟、高剂量饮酒、肉食、糖尿病史为汉族人群的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该评分模型町用于胰腺癌高危人群的初筛.可能有助于发现早期胰腺癌患者,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杭卫华 《内科》2013,(6):600-601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4。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格列奈、格列吡嗪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以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PBG、HbAl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2.73%,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敏  陈树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7):452-453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选用氟康唑0.2g,静脉滴注,1次/天或0.1g,口服,2次/天,同时联合两性霉素B25mg溶入灭菌注射用水20ml,每次取10~12.5ml雾化吸入,氧流量8~10L/rain,持续15~20分钟,2次/天,疗程10~14天。对照组单用氟康唑0.2g,静脉滴注,1次/天或0.1g,口服,2次/天,疗程10~14天。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6%和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和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方法对193例(合并DM63例,非DM患者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DM患者多支病变比例(49.2%)显著高于非DM组(30.0%)(P〈0.01);DM组冠脉血管12型病变所占比例(38.1%)高于非DM组(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比例(42.9%)高于非DM组(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DM患者常出现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早期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AIS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00%优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I)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BI及ND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AIS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进展性卒中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山糖、体温、周围血白细胞、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彩超进行分析。结果进展组与对照组比较:①两组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用降压药使平均动脉压24h内下降30%后的病情加重者,进展组有27例(34.6%),对照组有4例(5.6%),两组间差肄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进展组有糖尿病史者51例(65.4%),对照组有16例(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进展组人院后体温〉37.5℃者有23例(29.5%),对照组有6例(8.3%);进展组周围白细胞〉10×10。/L者有45例(57.7%),对照绀有12例(16.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进展组有高脂血症者56例(71.8%),对照组有50例(69.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进展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为(5.1±1.8)g/L,对照组为(2.3±1.4)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两组大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3.8%和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组颈动脉斑块总检出数为68个,检出率为87.2%。低或不规则回声威块数为31个,检出率为59.7%。溃疡斑块检出数为33个,检出率为42.3%。对照组的检出率为69.4%。低或不规则回声斑块数和检出率分别为16个和22.2%;溃疡斑块检出数为7个,检出率为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降版、糖尿病、感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大动脉狭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将316例老年(≥60岁)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76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240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DM组患者血脂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前壁AMI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分别为42.1%和24.2%,(10±3)mmol/L和(5±2.1)mmol/L,68.4%和49.6%,P〈0.05]。(2)DM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者显著高于ND组(60.5%和42.1%,P〈0.05),DM组三支病变、弥漫病变率显著高于ND组(78.9%和46.3%,67.1%和46.3%,P〈0.01)。(3)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治疗老年AMI并发糖尿病患者近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升高(P〈0.01)。EH+T2DM组、EH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48.1%、34.9%和17.8%(P〈0.05/〈0.01)。EH+T2DM组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的比例低于EH组和对照组(44.2%vs56.4%vs82.2%.P〈0.05和〈0.01);EH+T2DM组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高于EH组和对照组(43.4%vs27.5%vs15%.P〈0.01),三组间向心性肥厚(CCH)和向心性重构(CCR)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有一定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高龄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07年12月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糖尿病组,纳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术置入SES支架。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卒中、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5年随访率均为100%,糖尿病组MACCE发生率(57.8%,37/64)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心源性死亡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0% vs.1.67%,15.6% vs.8.33%,P均<0.05)。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增加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率,但会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W1)、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收缩末期升主动脉内径(AO)、射血分数(EF)、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A值)、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E值)/A值明显升高,EH+T2DM组E/A小于0.8或大于1.6的例数大于EH组和对照组(P=0.03);EH+T2DM组的房颤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12)。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斥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其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老年DM合并CAD患者(DM组)和102例老年非DM合并CAD患者(NDM组)的冠脉造影结果、Holter结果和随访期内所发生的心脏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记录各组的冠脉病变特点、24h心肌缺血特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DM组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血管狭窄数目明显高于NDM组(分别为42.0%对18.6%,P〈0.001、37%对23.5%,P〈0.05、3.51±1.64对2.10±1.12,P〈0.05);其Holter结果显示: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总时间、缺血发作平均时间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NDM组[分别为(5.9±1.7)次对(3.2±0.9)次、(2.8±0.7)mm对(1.8±0.5)mm、(56.1±5.2)min对(33.4土2.8)min、(11.3±3.1)min对(6.2±1.8)min和54.0%对26.5%,P分别〈0.05、〈0.05、〈0.05、〈0.05和〈0.0013;Hoher记录到的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发生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DM组明显低于NDM组(为8.0%对19.6%,P〈0.05);随访期内,DM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比率明显高于NDM组(10%对4.9%,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AD患者的冠脉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NDM患者;Hoher监测到这类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程度、缺血持续的时间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也明显高于NDM患者,但临床上多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随访期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NDM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测定的变化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和93例老年非糖尿病人,采用ELISA法测定尿Ⅳ型胶原,分析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结果 (1)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13.37±6.42)ng/ml]明显高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10.52±6.44)ng/ml](P〈0.05)。(2)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与非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10.41±7.53)ng/ml]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 (1)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对于非老年糖尿病,以及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显著性增高。(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升高早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Ⅳ型胶原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BPH 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190例患者中,单纯BPH组100例,BPH合并糖尿病者90例(47.4%)。BPH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明显大于单纯BPH组[(23.72±6.08)分比(21.49±7.83)分,P〈0.05],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小于单纯BPH组[(8.0±4.6)ml/s比(9.9±5.3)ml/s,P〈0.05]。在BPH患者中,空腹血糖异常组患者的IPSS[(24.07±4.73)分比(22.34±5.12)分]、前列腺体积[(75.41±58.36)ml比(72.04±40.49)ml]明显大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0.05);而餐后正常血糖组与餐后异常血糖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糖尿病组的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的BPH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时合并糖尿病多见;糖尿病尤其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可促进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以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及糖尿病加α-硫辛酸(DM+ALA)组进行实验。4周后DM组24小时尿白蛋白(UAlb/24h)、肾重/体重(KW/BW)和丙二醛(MDA)含量均较NC组增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变化;DM+ALA组较DM组UAlb/24h、KW/BW和MDA水平降低,TSOD、GSH-Px和CAT活性无改变。结果说明,ALA能减低DM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首诊DM患者血清CRP浓度及牙周状态(DM组),并以无糖尿病的社区居民60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DM组有牙用病者为88.5%,对照组为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DM组的CRP水平为(8.48±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伴牙周病患者的血CRP水平比无牙周病者高,分别为(9.87±0.50)mg/L和(4.52±0.32)mg/L,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茵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患者常伴有牙周病,检测血CRP可以预测DM发作或复发,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对DM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糖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差异,为血糖异常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4779人(男性2347人,女性2432人)和汉族居民3603人(男性1590人,女性2013人),共计8382人行血糖水平现况调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糖均值为(5.67±2.01)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25.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2%。(2)民族差异:①维族组血糖均值为(5.61±2.00)mmol/L明显低于汉族组(5.69±2.02)mmol/L(P0.05);②维族IFG患病率(27.5%)显著高于汉族(24.0%),汉族DM患病率(11.2%)显著高于维族(9.39%),P均0.05;(3)年龄差异:新疆维、汉两民族各自各年龄组的血糖水平,IFG、DM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4)性别差异: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平均血糖水平女性为(5.67±2.01)mmol/L,男性为(5.62±2.01)mmol/L,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IFG及DM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亦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差异,但在各年龄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