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为五脏之一,肝病当有虚实。历代医家多认为肝病实多虚少,肝虚证亦是多阴虚、血虚而少气虚、阳虚。从脏腑辨证的角度而言,肝虚有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其治疗遵循"虚则补之";从药味的角度而言,补肝大体以酸味药补肝体,以辛味药补肝用,辅以甘味、苦味药。  相似文献   

2.
1 多虚多郁 ,补寓疏难治病患者 ,由于病情久治不愈 ,不单正气受损 ,且因长期心境不佳 ,常致多虚多郁 ,治疗上若单补其虚 ,则愈补愈滞塞 ,病无宁日。故对难治病应重视治“郁”。“郁”有气、火、痰、血、湿、食诸种 ,但六郁相因 ,恒以气郁为首 ;诸郁之治 ,莫不以调气为先。肝有调节全身气机之功 ,肝气条达 ,则气顺血和 ,升降有常 ,脏腑协调。此治郁即有治虚之义。唯调气之药 ,多辛散耗气 ,对难治病尤气虚或阴虚之质不可多用 ,一旦气机疏利 ,或补虚培本 ,或饮食调摄 ,各施其宜。〔例一〕王某某 ,女性 ,39岁。患低烧症 5年。 5年来下午低烧 ,…  相似文献   

3.
苏彩平主任认为胃痞病势缠绵,病情易反复,主要病机为脾胃失运,气机升降失常,病位在胃,与脾及肝关系密切.本病病性本虚标实,治则注重健脾助运,和胃消痞,调气舒络.胃痞可分为实痞和虚痞,两者间可相互转化.实痞多因内伤饮食,痰湿阻滞,情志不畅等所致,治疗当重祛邪;虚痞多因脾胃虚弱、阴液不足等所致,治疗当重扶正补虚.在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七十五难一般认为是解答针灸学"泻南补北"针法及其原理的,原文如下:"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  相似文献   

5.
李文杰教授认为痰、虚(不论血虚,阳虚)、情志不调或原发脏腑疾病相互作用,影响肝脾功能,脾失运化或肝失疏泄,扰及心神,发为心悸;提出"心悸之诊治应究其根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独到见解,实证(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心悸,重在理气消痰,疏肝化火;虚者(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治疗以益气养血,温补心阳,宁心安神为主;情志不调,当疏肝解郁,清火安神,逍遥散主之;组方遣药配伍体现药对相须相使,注意药味、剂量比例;根据证型,采取相应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6.
程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2):101-102
周文泉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骨质疏松症,认为本病是以肾、肝、脾三脏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疾病早期,虚多邪少,治疗上以补虚为主;疾病后期,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眩晕有主风、主痰、主火、主虚之说.<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脑为之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本病在肝在脑,病因属风属虚.后世在此基础上有所阐发,金元刘河间认为由于风火;朱丹溪则认为"无痰不作眩";明代张景岳宗<内经>上虚作眩之说,强调无虚不作眩.在临床实践中,眩晕常以虚中夹实而以虚为主者多见.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笔者归纳眩晕治疗三法,即清上,补虚,逐痰.  相似文献   

8.
蔡春江主任中医师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崇尚从肺肝论治,调气机升降。主张虚者补之,清补平补为主。认为临床当衷中参西,以提高治疗效果。擅用风药,胜湿通络止痛。附病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86-488
刘海起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负责人。擅长治疗骨伤类疾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气血虚为本,风寒湿三邪侵蚀为标,气血亏虚是主要病机,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辨证施治在辨治。经验上有补益气血、重用黄芪;气滞血瘀、重在调气;痰湿中阻,当以温药和之。并列举1则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郁证是由素体肝旺,或体质虚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临床多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为治疗原则。但古今亦有医家认为非独苦辛凉润可治郁,提出亦可从补虚入手。张锡纯充分认识到肝虚致郁的存在,临证善用山萸肉补益肝肾,以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特性去治疗郁证。张氏认为山萸肉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而补肝开郁止疼痛,补肝解郁以通水火,补肝解郁而调治寒热往来。  相似文献   

11.
灼口综合征的病位在口窍,通过经脉与脾胃紧密关联;且其常与情绪障碍相互为病,“七情内伤,脾胃先病”,脾胃亦有调节转化情志之功。笔者认为“因虚致郁”是灼口综合征发病、病程进展以及预后的重要病机。脾胃虚损则诸窍不利,继而内生痰浊、气滞等多种病邪,形成郁滞之象,导致疾病进展,迁延难愈,故在灼口综合征的防治中应重视顾护脾胃。提出治疗灼口综合征应重以补益脾胃,令中焦不虚,气血通调,同时兼施化痰清火以安疾病之变,调肝脾畅气机以防疾病迁延。临证当从病机入手,共施“补、疏、通”之法,遣方用药则根据病机演变和偏盛程度灵活配伍加减,晓治病之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阳痿常见病因为命门火衰,肝肾亏虚,或因惊恐、抑郁所致.武之望《济阳纲目·种子论》主张补泻同施,注重清虚火,调肾水,调气清火而血自匀和,多用清补平补类药物,在补虚的同时兼顾调气血、清虚火,以通为顺,以补为用.阳痿不举者,方用巨胜子丸;阴虚有火者,方用补阴丸;年老者,补益当徐徐图之,宜小菟丝子丸、天门冬膏;阴阳两虚者,可用...  相似文献   

13.
从肝瘀正虚论肝纤维化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瘀的实质、正虚的内情分析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指出肝瘀正虚贯穿本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其中肝瘀多缘于热灼血瘀、气滞血瘀或阴亏血瘀,故其治疗当重视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或清热、或行气、或养阴;正虚则以肝郁脾虚、脾胃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治疗当重视健脾疏肝、滋养肝肾、气阴双补等。认为对肝纤维化进行论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应仔细遵循明确肝瘀、细辨正虚的两大思路,扶正祛瘀兼顾,标本同治,才能体现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取得理想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2,23(8):754-755
高血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 ,它的最大危害是损伤终端器官 ,引发心血管事件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愈加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 ,其病理基础是肝肾本亏 ,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 ,虚证多为阴精亏损 ,气血虚乏或阴阳两虚 ;实证多为风、火、痰、瘀内生。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 ,风火痰瘀标实症状往往是在肝肾阴亏的基础上产生的。治疗总宜补虚泻实 ,平调脏腑阴阳气血。若属肝阳偏亢 ,风火上旋 ,治当平潜肝阳 ,清化风火 ;若肝肾阴亏 ,风阳内动 ,治当滋阴潜阳 ,平熄肝风 ;若阴阳两虚 ,风痰阻络 ,治当…  相似文献   

15.
总结周安方教授运用泻肝补肾法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认为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但肝实与肾虚较少孤立存在,二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的病机特点.鉴于男科疾病属纯实纯虚者少,而以虚实相兼者多.因此,临床上必须根据其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补泻并举,虚实同调;又因其实多虚少,因此,又当泻实为主,补虚为辅.  相似文献   

16.
宗气郁滞与宗气亏虚是胸痹发生根本原因,胸痹治疗当以调补宗气为法则。"调"即调节,调节即要排除宗气运行之障碍,如内舍于脏腑经络的瘀血、痰饮及其他外邪;"补"即补益宗气,依宗气生成来源,其方法有补益肺气、补益脾气、补益元气等。补与调相得益彰,补有益调,调有助于补。所谓调补宗气治疗胸痹,即是通过调节和补益宗气,使宗气得补,邪气得除,胸膺气血周流,宗气助心行功能正常发挥,疾病得以缓解或痊愈。实施调补宗气治疗胸痹当分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以调畅宗气为主,辅之以补;缓解期以补益宗气为主,辅之以调。  相似文献   

17.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18.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书中张氏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肝气虚真实存在的理论依据。张氏指出,肝气虚的发病归结于内因与外因,外因以平伐过度为主,内因多由情志内伤,脾肾功能失调也可累及肝脏,诸因素损伤肝气,导致肝气虚。张氏认为肝气虚临证可见气机失调、肝脾不和、元气上脱与大气下陷证候。对于肝气虚的治疗,张氏提出以补肝、脾、肾为切入点,补肝气当补中寓疏,同时应重视补肾健脾,临证擅长使用黄芪、山萸肉升发固守以补肝气。  相似文献   

19.
壮医调气解毒补虚治则概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调气解毒补虚是壮医治疗疾病的总原则。该治则首先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黄汉儒主任医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壮医理论体系概述》一文中明确提出[1]。本文主要就调气解毒补虚治则的涵义、理论来源及临床运用等作进一步阐释如下。1调气解毒补虚的具体含义1...  相似文献   

20.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总结认为,产后病与虚、瘀、寒三方面有关,多采用补虚、化瘀、温养之法治疗,扶正补虚以肝脾血气为重,生新化瘀以动静升降为要,温养祛寒以活血通络为旨,综合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同时重视在心(脑)-肾-子宫生殖轴的理论指导下,补肾养心,交通心肾,加强心理疏导.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